宋·開封皇宮宋太祖時期)
宋太祖趙匡胤手指點著“劉宏基不貪權勢、忠心事主”,對趙普道:“朕看這劉宏基,最難得是‘勇而不驕、功高不挾’。
我朝開國武將如石守信、高懷德,雖也忠誠,卻難免戀棧兵權,若能學他這份‘低調避禍、一心為國’,杯酒釋兵權時,朕也能少些顧慮。”
趙普躬身道:“陛下所言極是。劉將軍‘無派係依附、隻守軍紀’,恰合我朝‘重文抑武、防武將專權’之策。
若禁軍將領皆學其‘忠君不結黨’,大宋江山可保無虞。”
樞密使李崇矩亦道:“其‘斬敵將、破敵陣’的勇,‘苦守待援’的韌,當編入《武經總要》,讓我朝武將知‘勇’需配‘穩’,方能成大事。”
明·永樂時期
朱棣看著天幕中“劉宏基隨李世民定天下、守邊疆防突厥”,忽然起身走到殿中:“朕靖難時,若有劉宏基這般‘硬仗敢拚、守邊能安’的將才,白溝河之戰何至於打那麼久?他拒貪腐、不恃功,比那些戰後爭功的建文舊臣強百倍!”
英國公張輔躬身道:“陛下,劉將軍‘破強敵、守邊疆’的經曆,與臣南征交趾、北征蒙古何其相似!他‘不貪權勢’的品性,更該讓我朝邊將效仿——如今邊軍偶有將領私吞軍餉,若能學他清廉,戰力必能再提!”
解縉在側補充:“其‘贍養故舊’的俠義,亦是君子之風。如今朝堂雖重文臣,卻也需這份仁厚之心,若大臣皆能如此,君臣同心,可早定四海。”
明·崇禎時期·紫禁城
崇禎帝看著天幕,手指無意識摩挲龍椅扶手,見“劉宏基苦守待援、不潰不退”時,突然長歎:“朕的九邊重鎮,若有一個劉宏基,何至於讓李自成、張獻忠流寇橫行?如今要麼是像洪承疇那樣降清的懦夫,要麼是像左良玉那樣擁兵自重的驕將,竟無一人有此等忠韌!”
兵部尚書陳新甲垂首道:“陛下,劉將軍‘不貪權勢、忠誠不二’,恰是破解如今軍中亂象的良藥。
如今邊將多私吞軍餉、克扣糧草,若能學他清廉守節,軍心可聚,戰力可複。”
左都禦史李邦華補充:“他‘隨主定天下後仍守本分’,更顯難得。如今朝中如楊嗣昌之輩,雖有才乾卻急功近利,若能學段將軍‘穩紮穩打、不冒進’,局勢或能挽回。”
崇禎帝閉目良久,低聲道:“傳旨,將劉宏基事跡謄抄,發往山海關、寧遠等地,讓吳三桂、祖大壽他們看看,什麼是武將該有的忠與韌!”
天幕依舊進行著它的文臣盤點,這次天幕搞了個特殊畫麵,一個赤裸……………最終一箭射到了一個名字上,赫然是“屈突通”三個大字
唐朝,屈突通看著天幕中自己的名字居然是被這樣選中的破口大罵,可天幕並不打算理會他。
【屈突通557年628年),複姓屈突,名通,長安今陝西西安)人,隋朝名將,後歸唐成為唐朝開國功臣,位列唐太宗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以“剛正嚴明、忠勇持重”著稱,素有“寧食三鬥艾,不見屈突蓋;寧食三鬥蔥,不逢屈突通”其弟屈突蓋亦以嚴苛聞名)的民謠流傳。】
【屈突通在隋朝曆任右武候車騎將軍、左驍衛大將軍等職,曾平定楊玄感叛亂,鎮守長安周邊,因執法嚴明、治軍嚴謹,深得隋文帝與隋煬帝信任。
隋末天下大亂時,他奉命鎮守河東,抵禦李淵起義軍,堅守孤城數月,堪稱隋室“最後屏障”。】
【李淵攻克長安後,屈突通仍率部與唐軍死戰,得知洛陽隋軍已敗、隋亡成定局,為免麾下將士白白犧牲,才哭祭隋室後歸降。
李淵讚其“忠節可嘉”,授兵部尚書,封蔣國公,仍令其統領舊部。
歸唐後,屈突通隨李世民南征北戰,先後參與平定薛舉、宋金剛、王世充、竇建德等割據勢力,常任先鋒或後衛,屢立戰功。】
【尤其在洛陽之戰中,他率軍駐守要地,嚴防王世充突圍,為唐軍攻克洛陽奠定基礎。
貞觀元年627年),屈突通任洛州都督,封左光祿大夫;次年病逝,贈司空,諡號“忠”,陪葬昭陵。唐太宗曾評價他“清正奉國,儘忠事主,臨難無苟免,見危有授命”,是唐初“忠勇之臣”的典範。】
唐·武德元年,剛歸唐後
屈突通身著唐朝官服,卻仍佩著隋朝舊劍,見天幕播放自己生平,先是盯著“隋末堅守河東”處沉默良久,再看到“淩煙閣二十四功臣”“諡號忠”時,突然老淚縱橫,對著長安方向隋室太廟所在)躬身三拜,又轉向李淵宮殿方向拱手:
“臣既已歸唐,便以餘生報唐公知遇之恩!隋室之忠,臣已儘;大唐之業,臣必拚力相助,不負‘忠’字!”
李淵聞訊趕來,親手扶起他道:“卿之忠節,天下皆知。這天幕所言,是卿應得的榮耀!”
李世民在旁補充:“屈突公‘臨難不苟免’的韌,正是我唐軍所需。日後平定天下,還需公多費心!”
隋末·洛陽
隋煬帝楊廣看著天幕中“屈突通堅守河東、哭祭隋室後歸降”,手指攥緊龍椅扶手,臉色複雜:
“屈突通……朕待他不薄,他竟還是降了!可他守到隋亡成定局才降,也算儘了忠……比那些一觸即潰、轉頭投敵的將領強多了!”
大臣虞世基躬身道:“屈突通素有‘剛正’之名,即便歸唐,也不忘哭祭隋室,可見其本心未泯。
如今天下大亂,若諸將皆能如他這般‘守節至最後一刻’,陛下或可再圖恢複。”
將軍宇文述則歎道:“其治軍嚴明,當年平定楊玄感時便顯本事。若他仍在隋軍,河東何至於丟得那麼快……”
秦末漢初·漢中王府
劉邦看著天幕中“屈突通先忠隋、後忠唐,守節至最後一刻”,摸著下巴笑道:“這老小子,倒算個有情有義的!
先為隋拚到山窮水儘,再為唐賣命,比那些見風使舵、反複無常的家夥強!若我軍中能有此等‘忠一處、儘一處’的將才,何愁項羽不滅?”
喜歡天幕:盤點古人那些事兒請大家收藏:()天幕:盤點古人那些事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