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南京·紫禁城永樂時期)
明成祖朱棣立於殿中,身旁站著姚廣孝、夏原吉,聽完天幕對範雎的介紹,目光銳利如炬,朗聲道:
“範雎‘遠交近攻’助秦統一,其戰略眼光非凡!今我大明需應對北元殘餘勢力,亦可效仿——聯絡瓦剌、韃靼各部中願歸附者遠交),集中兵力征討頑抗之敵近攻),以絕北方邊患。其削貴族、強君權之策,亦合朕穩固皇權之意。”
姚廣孝躬身道:“陛下所言極是!範雎晚年主動退位,避禍全身,此點更需謹記。如今陛下遷都北平、修《永樂大典》,雖功在千秋,卻也需防朝堂勢力結黨,如範雎般‘留有餘地’,方能避免被動。”夏原吉亦補充:“治國如用兵,範雎‘蠶食’之策,可用於恢複民生、發展漕運,循序漸進,方能讓大明根基更穩。”
天幕用這種搞怪的聲音介紹下一位文臣“說起來,這位文臣跟始皇帝秦始皇嬴政還是有一點淵源的,這裡是什麼淵源呢?具體的懂的都懂”
秦朝嬴政看著天幕從天幕說出口的那一刻他便已經知道是誰了直接冷哼一聲朝堂下眾大臣們不敢輕易開口
天幕繼續道:“想必大家都知道我說的是誰了吧?沒錯,他就是呂不韋!”
【呂不韋出身衛國濮陽今河南濮陽),早年以經商為生,憑借敏銳的商業眼光積累巨額財富,往來於各國之間,是戰國時期“陽翟大賈”的代表。
在趙國邯鄲發現作為質子的秦國王孫嬴異人後改名子楚),認定其“奇貨可居”,主動出資相助,不僅為其提供資金、疏通關係,還將姬妾趙姬秦始皇生母)贈予異人,最終助其返回秦國並成為太子。】
【公元前249年,嬴異人繼位秦莊襄王),呂不韋被任命為相邦,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陽十萬戶,正式從商人轉型為秦國核心執政者。
莊襄王在位僅3年去世,13歲的嬴政秦始皇)繼位,呂不韋以“仲父”身份輔政,獨掌秦國大權,成為實際掌權者。
期間他主持編纂《呂氏春秋》,彙合先秦諸子百家思想“兼儒墨,合名法”),試圖為秦國統一後提供治國理念。】
【在秦始皇嬴政嬴政成年後公元前238年),呂不韋與趙姬的舊情及嫪毐呂不韋推薦給趙姬的假宦官)的叛亂事件爆發,嬴政平定嫪毐之亂後,次年免去呂不韋相邦之職,將其流放至蜀地。
呂不韋擔心被進一步追責,同時深知嬴政已對自己失去信任,最終在流放途中飲鴆酒自殺。】
春秋戰國·秦國朝堂
嬴政指尖抵著禦座扶手,指節泛白,冷哼聲在殿中擲地有聲:“商賈出身,以朕父為‘奇貨’,以朕母為籌碼,竟還敢稱‘仲父’!”
階下李斯垂首,卻沉聲補充:“陛下,呂不韋輔政時編《呂氏春秋》,彙百家之學,其治國思路或有可取之處;然其私德不端、權勢過盛,恰為後世權臣之戒——今我秦欲統六國,當嚴防臣下借‘擁立’之名攬權。”
趙國平原君趙勝立於邯鄲宮,望著天幕中“邯鄲質子”的字眼,撫須長歎:“當年異人在趙,我等皆輕之,唯呂不韋識其‘貨’,此商客眼光確非尋常。
然以姬妾贈人、攪亂秦國王室,終是聰明反被聰明誤。”藺相如則皺眉:“秦之強盛,既因範雎之策,亦因呂不韋穩固內政;可權臣與君主的矛盾,若不厘清,縱是強秦,亦會生亂。”
唐朝·大明宮
唐太宗李世民手指輕點禦座,對房玄齡、杜如晦笑道:“呂不韋有‘奇貨可居’的眼光,卻無‘功成身退’的智慧——便如隋之楊素,助煬帝上位,最終仍難逃猜忌。
朕用你們輔政,既信你們之才,亦盼你們知‘君臣之界’。”
房玄齡躬身:“陛下英明。呂不韋輔政時編書、穩政,確有治國之才;可他薦嫪毐、亂後宮,是為‘私’所累。
今我唐初定天下,當學其‘循序漸進’穩固根基,卻要避其‘私德誤國’之禍。”
杜如晦則補充:“遠觀秦之興衰,近看隋之覆亡,皆因權臣與君主權責不清。呂不韋的結局,當為我朝百官之戒。”
宋朝·紫宸殿
宋太祖趙匡胤握著玉斧,沉聲道:“呂不韋掌秦國大權,卻不知‘君臣相疑’的凶險——朕當年‘杯酒釋兵權’,正是怕石守信等人成了宋朝的‘呂不韋’!商賈謀國雖有奇招,可‘權柄過重’終是隱患,我宋重文輕武、分化相權,便是要防此禍。”
寇準立於階下,朗聲回應:“陛下所言極是。呂不韋編《呂氏春秋》欲為秦謀長遠,卻因‘仲父’之名忘了‘臣下之本’;今我宋與遼、西夏對峙,當學其‘穩固內政’之法,卻不可學其‘私權淩駕公權’之失。”
範仲淹則歎息:“呂不韋若能如範雎般主動退位,或可善終;可他戀權、私德不端,終是自尋死路——此乃‘有才無德’者的前車之鑒。”
秦末漢初·鹹陽舊地與漢中王府
秦末·鹹陽趙高掌權時期)
趙高站在殘破的鹹陽宮,看著天幕中呂不韋的結局,嘴角勾起冷笑:
“呂不韋自詡聰明,卻不知‘權柄燙手’——他能扶立莊襄王,卻壓不住始皇帝;我能輔佐二世,卻也需防‘功高震主’。不過,他至少還落個‘飲鴆自儘’,比那些被誅九族的權臣,已是幸運。”
一旁的子嬰垂首不語,心中卻暗忖:呂不韋因“私”敗亡,趙高因“狠”亂政,秦之亡,早從權臣亂綱開始。
漢初·漢中王府劉邦未稱帝時)
劉邦正與蕭何、韓信商議取關中之策,見天幕中呂不韋的事跡,拍案道:“這呂不韋是個狠角色!以商人之身謀國,比我這泗水亭長的路子野多了!
可他錯就錯在‘戀權’——始皇帝何等剛猛,怎容得下‘仲父’壓頭?”蕭何躬身道:“主公所言極是。
呂不韋能‘奇貨可居’,是因其有眼光;能輔政穩秦,是因其有才;可最終敗亡,是因其無‘進退之智’。他日主公若得天下,當學其‘識才用才’,避其‘權欲過盛’。”韓信則補充:“他薦嫪毐亂宮,是為‘私’;掌大權不放手,是為‘傲’。主公日後掌權,當戒‘私’與‘傲’,方能安天下。”
喜歡天幕:盤點古人那些事兒請大家收藏:()天幕:盤點古人那些事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