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長安大明宮
李世民端坐在龍椅上,聽完歌聲後緩緩撫掌,目光掃過房玄齡、杜如晦:“‘玄武門前定風雲,貞觀之治沐春恩’,倒也算公允。
朕當年除亂黨、安百姓,所求的便是‘輕徭薄賦安萬民’,這歌者倒沒歪曲朕的初心。”
房玄齡躬身道:“陛下納諫如流,才有貞觀盛世;大破突厥、封天可汗,更是讓大唐聲威遠播。
歌中‘水能載舟亦覆舟’一句,正是陛下常對臣等提及的治國之道,此乃千古帝王的至理名言。”
漢·長安未央宮
劉徹猛地從龍榻上坐直,指節叩擊案上玉圭,朗聲道:“‘金戈鐵馬出長安,衛青去病破樓蘭’!這歌者倒有幾分眼力,竟能道儘朕北擊匈奴、西通西域的壯舉!”
衛青上前一步,笑意裡帶著幾分自豪:“陛下當年力排眾議,舉全國之力練騎兵、修馬政,才有漠北之戰的大捷。歌中‘犯我強漢雖遠誅’,正是我大漢將士的心聲,也讓後世知曉,漢家天威不可辱!”
天幕繼續【群星璀璨之春秋戰國傳奇文臣篇子產】
【子產是春秋時期鄭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執政鄭國20餘年,以改革理政、開明治國聞名,是春秋後期“救世之相”的代表。
子產出身鄭國貴族“七穆”之一的公孫氏,名僑,字子產。
鄭簡公時期,因鄭國貴族內鬥,子產憑借才乾逐步掌權,於公元前543年開始主持國政。
在鄭國國力衰弱、夾在晉楚兩大國之間的困境中,推行一係列改革,穩定政局、增強國力,使鄭國在列強夾縫中得以自保。】
【公元前522年病逝,鄭國百姓痛哭流涕,孔子評價其“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稱其為“古之遺愛”。
子產整頓田製,劃定土地疆界,按畝收稅,保障農業生產;創立“鄉校”,允許百姓議政,開創古代“民主”理政先河,提出“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的著名觀點。
奉行“從強而不失己”的策略,多次代表鄭國出使晉、楚,憑借言辭智慧維護鄭國利益,避免大國欺壓,如在晉國外交場合據理力爭,為鄭國爭取公平待遇。
將鄭國法律條文鑄在鼎上“鑄刑書”),是中國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公布活動之一,打破貴族對法律的壟斷,推動法治公開化。
興修水利、整頓吏治,減輕百姓負擔,注重道德教化與法治結合,使鄭國社會秩序井然,百姓安居樂業。】
春秋·鄭國都城宮殿
子產立於殿中,望著天幕上對自己生平與政績的記述,指尖輕輕摩挲著朝服衣料,眼中滿是感慨。
他想起推行田製改革時,麵對貴族的質疑與阻撓;想起創立鄉校時,有人勸他“百姓議政恐亂綱紀”,而自己以“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據理力爭;更想起鑄刑書時,守舊勢力的激烈反對……種種過往如潮水般湧上心頭。
他緩緩躬身,對著天幕方向輕聲道:“某畢生所求,不過是讓鄭國百姓免於戰亂之苦、安居樂業。
如今看來,當年的堅持,未曾辜負鄭地子民,亦未曾辜負簡公的信任。”
話音落時,殿外傳來百姓隱約的歡呼,子產嘴角微微上揚——他知道,這份認可,比任何讚譽都珍貴。
春秋·魯國曲阜
孔子立於杏壇之上,望著天幕中關於子產的記述,眼中滿是敬佩與惋惜。
他想起曾聽聞子產“養民以惠”的舉措,也聽過鄭國百姓為子產病逝而痛哭的傳聞,此刻再看天幕上“古之遺愛”的評價,不禁長歎一聲:“子產之政,如春風化雨;子產之人,如鬆柏之堅。‘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此四者,足以當‘君子’二字!若吾能早生數年,與子產相見論政,實乃人生一大幸事!”
身旁的弟子顏回躬身問道:“夫子,子產鑄刑書、開鄉校,皆為前人所未為,這般打破舊製的勇氣,是否值得後世效仿?”
孔子頷首:“亂世之中,當以利民為本、以治世為要。
子產不拘泥於古法,敢為天下先,此乃真賢臣也。後世為政者,當學其‘敬民、惠民’之心,方為正道。”
唐·長安大明宮
李世民看完天幕,手指輕輕敲擊龍椅扶手,目光轉向房玄齡、杜如晦,語氣中滿是讚賞:“子產身處亂世,鄭國夾在晉楚之間,竟能以改革強邦、以智慧保國,這份才乾與魄力,實屬難得!尤其是‘鑄刑書’之舉,打破貴族壟斷法律之弊,讓百姓知法、守法,此等法治思想,與朕推行的‘依法治國、寬仁待民’之念,頗有相通之處。”
房玄齡躬身附和:“陛下所言極是。子產‘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的觀點,更是至理名言。昔年陛下廣開言路、鼓勵納諫,不正是借鑒此等‘聽民聲、知民情’的治國之道?子產雖為春秋之臣,但其理政之智,足以垂範後世帝王與臣子。”
杜如晦亦補充道:“鄭國因子產而安,大唐若想長治久安,更需學子產‘整頓吏治、減輕民負’之策,方能讓盛世永存。”
漢·長安未央宮
劉徹靠在龍榻上,聽完天幕對子產的介紹,眼中閃過一絲銳利:“子產以弱鄭之姿,在晉楚兩大國間周旋,還能推行改革、強固國力,這份‘從強而不失己’的硬氣,倒有幾分朕當年對抗匈奴的魄力!”
他想起自己力排眾議、重用衛青霍去病,最終北擊匈奴、揚大漢天威,與子產在夾縫中堅守鄭國利益的舉動,竟有幾分共鳴。
衛青站在一旁,拱手道:“陛下,子產‘興修水利、保障農產’,是為強國之基;‘鑄刑書、明法度’,是為治國之本。
我大漢如今雖國力強盛,但仍需學其‘固本強基’之策,方能讓百姓富足、國家安定,如此才能長久守護大漢天威。”
劉徹頷首:“衛青所言有理。子產雖非我漢臣,但其治國之智,可令我大漢臣子引以為鑒。”
喜歡天幕:盤點古人那些事兒請大家收藏:()天幕:盤點古人那些事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