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北京紫禁城乾清宮
明成祖朱棣放下朱筆,目光掃過天幕中文種的結局,語氣沉緩帶著審視:“文種有複國之功,卻無全身之智,守著‘忠臣不事二主’的死理,連範蠡的勸誡都聽不進,落得賜死下場,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他轉頭對內閣首輔解縉道:“朕登基以來,既重功臣之力,也明君臣之界。勾踐殺文種,看似絕了後患,實則斷了人才來路——日後誰還敢為君主傾儘謀略?反觀文種,若能懂‘留得青山在’的道理,哪怕暫避鋒芒,也不至於身死名損。”
解縉躬身應道:“陛下所言極是。文種之悲,在於執念過深;勾踐之失,在於器量太小。
我大明如今廣納賢才,當以文種為戒:臣需知‘進退有度’,不戀權位;君當有‘容人之量’,不忘舊功。可將其事跡編入《明實錄》,警示後世君臣,莫重蹈此等悲劇。”
天幕依舊【群星璀璨之春秋戰國傳奇文臣篇蘇秦】
【蘇秦是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核心事跡是提出“合縱”策略,聯合六國對抗秦國,曾佩六國相印,是戰國縱橫術的代表人物之一。
蘇秦早年外出遊說諸侯,卻四處碰壁,窮困潦倒而歸,受到家人冷遇,史載其“妻不下紝,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
受挫後立誌鑽研縱橫之術,“頭懸梁,錐刺股”的典故便源於他此時的苦學經曆,最終精通《陰符》等謀略典籍。】
【先遊說燕文侯,成功說服燕國支持合縱;
以燕國為基礎,先後說服趙、韓、魏、齊、楚五國,最終六國達成合縱聯盟,共同抗秦;
聯盟成立後,蘇秦被推舉為“從約長”,同時擔任六國國相,佩戴六國相印,使秦國在十五年內不敢東出函穀關。
合縱聯盟後來因六國利益分歧逐漸瓦解,蘇秦晚年為燕國效力,在齊國從事反間活動,後因計謀暴露被齊國刺殺。死後,其反間計劃曝光,齊王才知曉他的真實目的。】
漢·未央宮
漢武帝劉徹放下手中《史記》竹簡,指節輕叩案幾,目光銳利如鷹:“蘇秦這等人物,憑一張利口攪動天下格局,合縱六國抗秦,是為‘智’;受挫後錐刺股苦讀,是為‘韌’。
可他晚年行反間計,雖為燕國儘忠,卻也將自己置於危局,終究是把‘縱橫’之術用得太儘,忘了君臣相處的底線。”
丞相公孫弘躬身道:“陛下所言極是。蘇秦之能,可學;蘇秦之險,當戒。我大漢如今北擊匈奴、廣納賢才,臣子當以‘忠’為先,莫學他遊走列國、反複謀利;君主當以‘明’為要,既要識才用才,也要辨明臣子心跡,方能避免齊國那般‘養虎為患’的局麵。”
漢武帝劉徹頷首:“傳朕旨意,將蘇秦事跡編入《漢武故事》,讓後世官吏皆知——有才無德者,縱能逞一時之能,終難善終。”
唐·大明宮
唐太宗李世民倚著龍椅,手中玉如意輕輕轉動,語氣中帶著幾分讚歎與惋惜:
“蘇秦從窮途末路到佩六國相印,這份逆襲之功,足以讓天下士人敬佩;可他晚年卷入燕齊紛爭,行反間之計,終究是落了下乘。他若能像房玄齡、杜如晦這般,專心輔佐一國君主,未必不能留下千古賢名。”
房玄齡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洞察深遠。蘇秦之錯,在於把‘縱橫’當成了立身之本,卻忘了‘忠誠’才是臣子根基。我大唐如今國泰民安,靠的是君臣同心——君主不疑臣子,臣子不欺君主。
蘇秦的事跡,當讓朝中百官明白:縱有經天緯地之才,若失了忠心,便如無根之木,早晚傾覆。”
李世民輕笑:“玄齡說得對。明日朝會,朕便提一提蘇秦,讓眾人引以為戒,莫學他‘朝秦暮楚’,要學他‘錐刺股’的苦學之心。”
宋·紫宸殿
宋太祖趙匡胤手指輕敲龍案,沉聲道:“蘇秦憑口舌之利聯合六國,確實有本事;可他反複遊走於各國,今日為燕謀齊,明日又不知為誰謀誰,這般‘無定主’的臣子,終究難讓人放心。
勾踐殺文種是器量小,可蘇秦這般行反間計,也難怪齊國容不下他。”
宰相趙普躬身道:“陛下所言極是。我大宋重文治、輕武備,更需臣子守‘忠節’。蘇秦的‘錐刺股’苦學,當教天下學子效仿;可他‘朝秦暮楚’的行事,當讓百官警惕。臣建議將其事跡編入《冊府元龜》,既顯其才,也警其失,讓後世君臣皆知‘忠’與‘定’的重要。”
趙匡胤點頭:“就依你。讓天下人知道,我大宋用才,既要‘有才’,更要‘有忠’,若學蘇秦那般反複,縱有天大本事,朕也不用。”
清·紫禁城養心殿
康熙皇帝放下朱筆,指尖摩挲著《戰國策》中蘇秦列傳,語氣沉穩:“蘇秦‘錐刺股’的苦誌,當為天下學子之範;合縱六國抗秦的謀略,亦顯其經世之才。
可他晚年行反間計,看似為燕儘忠,實則是將‘術’淩駕於‘道’之上,忘了君臣相交的本分,落得身死下場,實屬必然。”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文華殿大學士張英躬身道:“陛下明鑒。蘇秦之過,在於重‘權謀’輕‘忠義’。我大清需臣子‘忠君體國’,既要有蘇秦的才學,更要有‘從一而終’的忠節。
建議將其事跡編入《禦批通鑒輯覽》,批注其得失,讓後世君臣知——才需輔之以德,謀當守之以忠,方能長治久安。”
康熙點頭:“張英所言極是。明日經筵,便以蘇秦為例,教皇子們明白:有才無德者,縱能逞一時之能,終難成棟梁;唯有德才兼備,方能不負君恩、不負天下。”
三國·許昌丞相府魏)
曹操手持酒盞,目光落在案前蘇秦事跡的絹帛上,笑聲中帶著幾分梟雄的審視:“蘇秦這小子,憑一張嘴能讓六國擰成一股繩,這份‘連橫合縱’的本事,倒合我心意!他‘錐刺股’的狠勁,比那些隻會空談的腐儒強百倍。
可他偏要在燕齊之間耍手段,反間計玩脫了性命,還是不夠狠辣——若他能像郭嘉、荀彧這般,認準一主便死心塌地,何愁不能善終?”
荀彧肅立一旁,拱手道:“丞相所言極是。蘇秦之智,在於‘審時度勢’;蘇秦之失,在於‘擇主不終’。如今亂世紛爭,主公求賢若渴,當取蘇秦‘苦學求才’之勤,棄其‘朝秦暮楚’之躁。可將其事跡傳於麾下謀士,讓眾人知:良禽擇木而棲,擇定之後便需儘忠竭力,莫學蘇秦反複無常,終誤己身。”
喜歡天幕:盤點古人那些事兒請大家收藏:()天幕:盤點古人那些事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