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曲阜宮殿魯莊公時期)
魯莊公看著天幕上《曹劌論戰》的全文,手指不自覺攥緊了王座扶手,眼眶微微發熱。
聽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時,他自嘲地笑了笑,對身旁的大夫施伯歎道:“若非曹劌,孤怕是要成那‘鄙陋’的肉食者了!當初他問孤‘何以戰’,孤先提分衣食、敬鬼神,如今想來,確實是舍本逐末。”
施伯躬身應道:“主公能聽曹劌之諫,已是明君之舉。‘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正是這份對百姓的誠心,才讓魯國以弱勝強。
如今天幕重提此事,更是讓天下人知曉,魯國取勝非靠僥幸,實是民心所向、謀略得當啊!”
魯莊公望向天幕中“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字句,語氣鄭重:
“曹劌的軍事智慧,孤至今難忘。往後魯國治軍理政,定要以‘取信於民’為根本,以‘審時度勢’為準則,絕不讓長勺之戰的榮光蒙塵!”
齊·臨淄宮殿齊桓公時期)
齊桓公看著天幕上長勺之戰的記載,臉色沉了沉,手指敲擊著案幾。
管仲站在一旁,輕聲道:“主公,長勺之敗雖讓齊國顏麵受損,但也讓我們看清,戰爭非僅靠兵力,更需民心與謀略。
曹劌‘取信於民’的理念,值得齊國借鑒——若君上能讓百姓安居樂業,何愁國力不強?”
齊桓公歎了口氣,目光落在“齊師敗績”四字上:“孤當初伐魯,本以為魯國弱小可欺,卻沒料到曹劌有如此遠謀。
‘彼竭我盈,故克之’,這話說得透徹,是孤低估了對手,也疏忽了‘民心’二字。往後齊國行事,需更謹慎,莫要再犯這般輕敵之錯。”
管仲點頭:“主公能自省,便是齊國之福。如今天幕將此戰傳遍列國,齊國更該以此為戒,修明政事、安撫百姓,方能成就霸業。”
晉·絳城宮殿晉文公時期)
晉文公看著天幕上《曹劌論戰》的解析,撫著胡須,對狐偃道:
“曹劌此人,真乃奇才!‘取信於民’是治國之本,‘一鼓作氣’是用兵之要,這兩點,正是我晉國如今要堅守的。
想當年城濮之戰,我們也是靠民心所向、謀略得當才擊敗楚國,與長勺之戰的道理相通啊!”
狐偃躬身附和:“君上所言極是。魯國靠曹劌一人扭轉戰局,可見賢臣的重要性。如今晉國雖強,仍需廣納賢才,聽其忠言,方能長久。
曹劌‘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的謹慎,也值得我軍將領學習——行軍打仗,切不可急躁冒進。”
晉文公目光堅定:“往後晉國選拔將領,必以‘有謀、謹慎、重民心’為標準,讓曹劌的智慧,成為我晉國治軍的借鑒。”
天幕流轉再次放出幾個字,前麵的字不變隻是又換了一個武將的名字【群星璀璨之春秋戰國傳奇武將篇先軫】
【先軫出身晉國公族旁支,活躍於晉獻公、晉文公、晉襄公三朝,恰逢晉國從內亂走向強盛、最終稱霸中原的關鍵階段。
是晉文公“謀臣集團”的核心成員,後官至晉國中軍將全軍最高統帥),掌握晉國軍事大權。
城濮之戰公元前632年):奠定晉霸,當時楚軍北上攻宋,晉文公為報“退避三舍”之諾,率軍與楚軍對峙。
先軫作為主帥,製定“退避三舍誘敵”“分化楚軍盟軍”的戰術——先擊潰較弱的楚盟軍曹、衛,再針對楚軍輕敵的弱點,以虎皮蒙馬震懾楚軍,最終以弱勝強,大敗楚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