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北京紫禁城
康熙皇帝與納蘭明珠在乾清宮翻閱奏折,天幕中夫差耗國力開鑿邗溝、伐齊爭盟的內容落下,康熙手指叩擊案幾,沉聲道:
“夫差‘急於求成’,為爭霸耗儘國力,正如前明萬曆年間‘萬曆三大征’——雖勝卻耗空國庫,終致民變四起。
今朕平三藩、收台灣,皆以‘量力而行’為要,絕不讓‘窮兵黷武’拖垮大清。”
納蘭明珠拱手道:“陛下聖明。夫差信伯嚭而殺伍子胥,是‘忠奸不分’;今陛下重用姚啟聖、施琅等能臣,不聽索額圖等黨羽讒言,正是避其短、用其長。
且夫差‘掩敗報’是‘自斷退路’,陛下每逢戰事,必令前線如實奏報,哪怕小挫亦及時調整策略——這份‘務實’,才是大清長治久安的根本。”
康熙拿起關於治理黃河的奏折,補充道:“治國如治水,需‘防微杜漸’。夫差放勾踐歸國時若聽伍子胥之言,何至亡國?朕治理天下,亦需聽萬民之聲,莫因‘太平’而忘‘隱患’。”
天幕繼續【群星璀璨之春秋戰國傳奇武將篇勾踐】
【勾踐是春秋末期越國君主,一生以“臥薪嘗膽”的隱忍與複仇聞名,堪稱從亡國之君逆襲為春秋霸主的典型。
勾踐24歲繼位,初期與吳國常年征戰。公元前494年,他不聽謀臣範蠡勸阻,貿然出兵攻吳,在夫椒之戰中慘敗,越國幾乎覆滅。
為保國家存續,他被迫向吳王夫差請降,攜妻子與範蠡入吳為奴,忍辱為夫差喂馬、牽馬,甚至親嘗夫差糞便以表臣服,曆時三年才獲釋歸國。】
【歸國後,勾踐以“複仇”為誌,開啟極致的自我磨礪與強國之路:他睡在柴草上,每日飯前嘗苦膽以警醒自己不忘恥辱即“臥薪嘗膽”);減免百姓賦稅,親自耕織、與民同勞,讓越國休養生息;重用範蠡、文種等賢臣,改革軍事,訓練出精銳的“越甲”;還通過“美人計”獻西施於夫差,麻痹吳國,削弱其國力。
經過近20年的積累,越國國力遠超吳國。
公元前482年,夫差率主力北上會盟爭霸,勾踐趁機率越軍突襲吳國都城,俘獲吳太子;公元前473年,越國再次大舉攻吳,圍困吳都三年,最終迫使夫差自殺,吳國滅亡。
此後,勾踐北上徐州會盟諸侯,周元王冊封他為“伯”諸侯之長),越國成為春秋最後一位霸主。】
【稱霸後,勾踐對功臣漸生猜忌:範蠡察覺其“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安樂”,主動辭官歸隱,得以善終;文種未聽範蠡勸告,留在越國,最終被勾踐賜劍自殺。
晚年的勾踐雖維持了越國的霸主地位,但因猜忌賢臣,也為越國後續的衰落埋下伏筆。他去世後,越國逐漸失去霸主地位,最終在戰國時期被楚國所滅。】
北宋·開封皇宮
宋太祖趙匡胤靠在龍椅上,看著天幕中勾踐“滅吳稱霸”的劇情,手指敲擊著扶手。趙普站在階下,道:
“勾踐以弱勝強,靠的是‘隱忍’與‘謀略’——獻西施麻痹夫差,是‘攻心之策’;趁夫差北上突襲吳都,是‘趁虛而入’,皆為用兵良計。”
趙匡胤輕笑一聲,目光落在“勾踐殺文種”上:“他能忍辱複國,卻容不下功臣,格局還是小了。朕杯酒釋兵權,既解兵權之患,又保功臣富貴,不比他‘賜劍’強?”
他頓了頓,看向天幕中“越國終被楚滅”:“猜忌賢臣,根基必動。朕用趙普、曹彬,信而不疑,方能保大宋安穩。”
明朝·南京紫禁城
明太祖朱元璋指著天幕中勾踐“親嘗夫差糞便”的記載,對劉伯溫笑道:“此人能屈能伸,為達目的不拘小節,倒有幾分梟雄本色。
他親耕織、減賦稅,是懂‘民為根本’;用範蠡、文種,是懂‘賢臣治國’——這與朕當年起兵,廣納賢才、安撫百姓,道理相通。”
劉伯溫卻指著“賜死文種”的內容,語氣凝重:“陛下,勾踐‘可共患難不可共安樂’,終為越國埋禍根。
今陛下一統天下,當學其‘勵精圖治’,避其‘猜忌功臣’,方能保大明長治久安。”
朱元璋點頭:“朕知之。昔年與朕共打天下者,朕必論功行賞,絕不讓文種之悲劇重演。”
春秋·越國都城
勾踐站在宮殿之上,望著天幕中自己從“階下囚”到“春秋霸主”的一生,指尖微微顫抖。
當看到“親嘗夫差糞便”的畫麵時,他猛地攥緊拳頭,眼中閃過屈辱與堅定:“當年之辱,非為苟活,實為越國存續!若不忍此辱,何來今日滅吳稱霸?”
待天幕播放到“賜死文種”,勾踐神色驟變,低聲自語:“範蠡早勸我‘飛鳥儘,良弓藏’,朕……朕不過是為越國穩固!
文種雖忠,卻不知‘功高震主’之理……”身旁的侍從欲言又止,勾踐卻揮揮手,目光望向遠方:“朕不悔複國之誌,隻憾……未能與賢臣共守霸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春秋·吳國宮殿
夫差坐在王座上,看著天幕中自己“耗國力伐齊爭盟”“信伯嚭殺伍子胥”的記載,氣得猛地將酒杯摔在地上:
“伯嚭!誤我!若聽伍子胥之言,早除勾踐,何至今日國破身亡?”
當看到“勾踐入吳為奴,親嘗糞便”的畫麵時,夫差眼神複雜,既有悔恨又有不甘:“朕當年竟被他的假意蒙蔽,以為他真心臣服!早知他有複國之心,朕必斬草除根!”
天幕中“夫差自殺,吳國滅亡”的文字浮現,夫差癱坐在王座上,聲音沙啞:“朕自詡霸主,卻敗於一‘忍’字……悔不當初!”
元朝·大都皇宮
元世祖忽必烈指著天幕中勾踐“二十年勵精圖治”的記載,對伯顏笑道:“此人能從亡國之君逆襲,靠的不是運氣,是‘狠勁’——對自己狠,睡柴草嘗苦膽;對國家狠,減稅練兵強根基。這與朕當年平定大理、攻克南宋,步步為營的道理一樣。”
伯顏躬身道:“陛下所言極是。但勾踐晚年猜忌文種,終留隱患。
我大元疆域遼闊,更需信任賢才,方能穩固統治。”忽必烈點頭,目光落在“越國被楚所滅”上:
“國之根本在賢臣與百姓,若失其一,再強的霸業也會崩塌。朕必引以為戒,重用各族能臣,不讓大元重蹈越國覆轍。”
東漢·洛陽南宮
漢光武帝劉秀看著天幕中勾踐“趁夫差北上突襲吳都”的戰術,撫掌讚歎:“此乃‘審時度勢’的用兵良策!當年朕在昆陽之戰,也是趁王莽軍主力分散,才以少勝多。
勾踐能忍辱多年,找準時機一擊製勝,這份耐心與謀略,值得效仿。”
鄧禹站在一旁,補充道:“陛下,勾踐‘親耕織與民同勞’,是得民心之策;您當年減免賦稅、釋放奴婢,也是同理。但他‘殺文種’一事,實為詬病。
您登基後善待功臣,賞罰分明,才得眾臣歸心,這才是長治久安之道。”劉秀頷首:“民心與賢臣,缺一不可。朕絕不會學勾踐,寒了功臣之心。”
喜歡天幕:盤點古人那些事兒請大家收藏:()天幕:盤點古人那些事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