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水開的間隙,淩析也沒閒著,走到窗邊那個用厚木板架起的“工作台”前,隨手拿起一塊軟布,仔細地擦拭了幾下放大鏡的鏡片,又將幾把鑷子和小刷子的位置稍微調整了一下,確保一切都在她習慣的位置上。
水燒開了,咕嘟咕嘟地響。
她沏了一壺粗茶,倒了一杯,捧著溫熱的茶杯,走到小方桌旁坐下,目光不由自主地又落到了那個錦盒上,眉頭微蹙,似乎在思考著什麼。
玄明大師,為什麼專門送這個給她?真指望她皈依佛門啊?像她這樣的,佛門收不收還不一定呢……
不過,天塌下來也不能不吃飯。
天氣已不似前些時日那般酷熱,傍晚的風透過雪白牆壁上打開的碎花窗簾吹進來,帶著一絲涼意。
淩析站起身,目光投向窗台下那個表皮翠綠、個頭不小的冬瓜——這是她夏天時抱著睡覺納涼用的,如今秋意漸起,也該物儘其用了。
“正好,燉湯喝。”她自語道,將冬瓜抱到小方桌上,手起刀落,“哢嚓”一聲將其一分為二。
冬瓜肉厚籽少,看著就水靈。
雖然放了挺長時間,看起來還是挺新鮮的,報恩瓜啊!
她感歎一聲,取了一半,就著桌子,仔細地削去硬皮,掏出軟瓤,切成厚薄均勻的片狀。
又從灶台邊一個小罐子裡珍惜地捏了一小撮金鉤海米,用溫水稍稍泡發。
熟練地生起灶火,待鐵鍋燒熱。
下少許素油,先將泡好的海米和幾片薑絲下鍋煸炒出濃鬱的鮮香,然後倒入冬瓜片快速翻炒幾下,待冬瓜邊緣微微透明,便注入滾燙的沸水……
“嗤啦——”一聲,鍋中頓時騰起一股帶著海鮮與瓜菜清甜的白色蒸汽。
淩析蓋上鍋蓋,轉為小火慢燉。
狹小的屋內很快彌漫開溫暖誘人的食物香氣。
待得冬瓜燉得酥軟透明,近乎融化,湯汁呈現出一種奶白色的醇厚質感時,她才撒上少許鹽花調味,最後滴上幾滴胡麻油,撒上一小把切得細碎的青蒜苗。
一鍋鮮甜滾燙、暖心暖胃的海米冬瓜湯便做好了。
湯色清亮中帶著乳白,冬瓜軟糯,海米鹹鮮,蒜苗提香,簡單卻滋味十足。
如非必要,淩析從不在吃上虧待自己。
這可是人類最簡單獲得幸福感的方式之一啊!
就著這鍋鮮湯,她坐在長凳上,吃了四個路上買的、烤得外酥裡軟的芝麻燒餅,吃得鼻尖微微冒汗,渾身舒坦,連日來的緊張疲憊仿佛也隨著這口熱湯消散了不少。
吃飽喝足,淩析舒坦地摸了摸肚子:“呼……真不錯,吃飽了不想家!”
……
洗漱完畢,她躺在床上,望著窗外疏朗的星空,思緒不由自主地又飄回了護國寺的案子。
玄明住持悲憫而無奈的眼神、玉佛空蕩的暗格、影一冰冷的殺意、皇帝突兀的結案聖旨、慧覺的真實身份、玄苦大師的入宮……一幕幕在腦海中閃過,如同亂麻,理不出頭緒。
忽然,她猛地從床上坐了起來。
不對!還是不對!
玄明住持到底為什麼非要特意給她留東西?最重要的是,還用那樣一個看起來就有些年頭的錦盒裝著?
如果隻是作為念想,一本隨處可見的《金剛經》足矣,何需用盒?
如果是為了點撥她,為何不明說?還特意叮囑了凡要單獨交給她?
她立刻下床,點亮油燈,從包袱裡取出了那個深褐色的錦緞盒子。
她先將那本《金剛經》取出來,就著燈光,一頁一頁、極其仔細地再次翻閱檢查,甚至用手指輕輕撚搓紙張的厚度和質地……毫無異常。
這就是一本被翻舊了的普通經書。
呃,要辜負大師的好意了,她確實沒啥佛性,看不出什麼“大智慧”。
她的目光重新聚焦到那個空了的錦盒本身。
盒子做工精致,木質堅硬,內襯是柔軟的細棉布。
淩析用手指仔細敲擊盒子的底部和四壁……
她心中一動,從針線筐裡取出一根最細的繡花針,小心翼翼地沿著盒底內襯絲綢的邊緣縫隙輕輕劃撥探入……
“哢……”
一聲極其輕微的機括彈動聲響起。
盒底的木板竟然微微向上彈起了一絲縫隙,下麵果然有夾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