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城的夏日炎炎,殿內的氣氛卻比室外更加熾熱。趙匡胤坐在龍椅上,目光依次掃過殿內的群臣。今天是他登基以來最重要的一次朝會,殿內除了幾位重臣外,還多了幾位來自各地的官員。他們是來見證一場改變北宋命運的改革——中樞機構的重組。
“朕聞樞密院與中書省職權分散,致使政令不通。”趙匡胤的聲音不疾不徐,“趙普,汝有何良策?”
趙普站起身來,他的目光堅定而銳利:“陛下聖明!臣以為,當將敕令決策權與起草權收回中書省。如此一來,政令統一,百官齊心。”
殿內一片寂靜,隻有趙普的聲音在回蕩。趙匡胤的目光掃過殿內,落在了坐在角落裡的趙光義身上。趙光義低著頭,似乎對這場爭論毫無興趣。
“大膽!”一位老臣突然站起身來,聲音顫抖卻堅定,“樞密院與中書省各有其職,若將權力集於一人之手,恐成專權之勢!”
趙普冷笑一聲:“老大人此言差矣!中樞機構職權分散,久而久之必成扯皮推諉之風。臣此舉是為了國家長遠計議!”
“放肆!”另一位大臣厲聲喝道,“中書省權重已甚,若再將樞密院之權收回,恐有跋扈之嫌!”
殿內的爭吵聲越來越大,趙匡胤的臉色漸漸陰沉下來。他輕輕敲了敲案幾:“夠了!此事暫且擱置,容朕細細思量。”
夜幕降臨,禦書房內隻剩下趙匡胤和趙普兩人。燭光搖曳,映照出兩人複雜的眼神。
“趙普,汝為何執意要收權?”趙匡胤的聲音中帶著一絲疲憊。
“陛下,臣並非為己謀私利。”趙普的聲音依然堅定,“臣觀樞密院與中書省各行其是,恐有誤國之虞。若能集權於中書省,必能使政令暢通無阻。”
趙匡胤沉默了片刻:“汝可知此舉會讓某些人不悅?”
趙普微微一笑:“臣明白陛下的顧慮。然臣以為,唯有集權才能強國!”
一個月後,朝堂之上再次掀起軒然大波。這一次的爭論不再是關於中樞機構的改革,而是關於儲位繼承的問題。
“陛下,臣有一言。”趙普的聲音在殿內回蕩,“儲君人選關係重大,臣以為應當傳位於皇子而非兄弟。”
殿內一片嘩然。一位老臣猛地站起身來,他臉色鐵青:“趙普此言大逆不道!晉王功高蓋世,若傳位於子,必人心惶惶!”
“汝有何依據?”趙普冷冷地問道,“汝難道忘了周世宗如何對待其子乎?”
老臣臉色變得更加陰沉:“先帝之事與陛下無關!陛下乃仁德之君,豈會效仿先帝?”
汴京城外的一艘畫舫內,趙光義與幾名親信正在密商。窗外的夕陽染紅了半邊天空,映射著他們陰鷙的眼神。
“趙普太過囂張!”趙光義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怒氣,“他不僅想要集權於中書省,還想乾預儲位繼承!”
一名親信湊近前來:“大人英明!臣聽說趙普已經開始彈劾大人的親信了。”
趙光義冷笑一聲:“此人若不除,必為後患!”
三年後的一個清晨,汴京城內傳來了一條震驚朝野的消息:趙普被罷相!
朝堂之上,趙匡胤宣布了這一決定。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無奈:“趙普雖有功於國家,然其專權跋扈已成大患!今特賜其告老還鄉。”
殿內的群臣一片嘩然。趙光義緩緩站起身來,他的臉上帶著一絲得意的笑容:“陛下聖明!臣願為陛下分憂!”
汴河畔的一座小亭內,趙匡胤獨自一人坐在那裡。秋風拂過他的臉龐,帶來一絲涼意。他已經不再年輕,臉上的皺紋深深地刻著他這一生的滄桑。
“朕終究是沒有那麼絕情。”他喃喃自語。
夜色漸深,河麵上偶爾傳來幾聲漁歌。趙匡胤望著遠處的汴京城,眼中閃過一絲無奈的光芒。
喜歡楊貴妃日本秘史之千年血脈密碼請大家收藏:()楊貴妃日本秘史之千年血脈密碼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