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詩會誅心_楊貴妃日本秘史之千年血脈密碼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2章 詩會誅心(1 / 1)

汴京城西,一座名為“聽雪軒”的雅致園林,今夜燈火通明。包拯以追思才子、品鑒遺作為名,廣發請柬,邀集的儘是汴京文壇有頭有臉的人物。請柬上措辭懇切,隻字不提案件,隻說是“勿使明珠蒙塵,重聆詩人絕響”。這一手,巧妙地將一場潛在的鴻門宴,包裝成了風雅之事,讓人難以拒絕。

韓圭自然是座上賓,被眾人簇擁著,坐在最顯眼的位置。他今日穿著一襲深紫色常服,銀發梳理得一絲不苟,麵容沉靜,偶爾與身旁之人低語兩句,嘴角噙著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儼然仍是此地無形的中心。隻是那笑意,並未真正抵達眼底,他端茶的手,指節微微泛白,透露出主人內心並非全然的放鬆。園內假山玲瓏,曲水流觴,燭光與月色交織,映照著文人墨客們或真或假的悲戚與好奇。空氣裡彌漫著茶香、墨香,還有一種更隱秘的、緊繃的期待。

包拯端坐主位,神色肅穆。他先是對柳無涯的早逝表示惋惜,繼而話鋒微轉:“然,斯人已逝,遺作猶存。今日請諸位前來,非為沉湎悲痛,實是想借諸位慧眼,一同品讀無涯兄詩中之真意。或許,其驟然離世的真相,便隱藏於這字裡行間。”

這話說得含蓄,卻像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麵。眾人麵麵相覷,氣氛陡然變得微妙起來。韓圭端起茶杯,輕輕吹了吹浮沫,動作優雅,眼簾低垂,掩去了瞬間閃過的厲色。

公孫策立於包拯身側,如同一位即將解讀天書的司儀。他並未急於拋出核心證據,而是從柳無涯早期一些不甚出名的詩作開始,引導眾人賞析其中的意象與抱負。他聲音清朗,解讀精到,漸漸將眾人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他談論詩中的“孤鬆”、“寒梅”,比喻詩人的風骨;解析“濁流”、“淤泥”,暗指世道的艱險。這些解讀,雖未指名道姓,卻像無形的手,一下下撩撥著某些人敏感的神經。

“諸公請看這首,《塵墟舊事》中的《井月》,”公孫策展開一卷詩稿,聲音不高,卻清晰地傳到每個人耳中,“‘井底之月,撈之不得,觸之即碎,空留寒影照殘軀。’旁注‘憶故人楊氏女’。此詩淒婉,不僅悼念紅顏,更似隱喻某種……求之不得、觸之即碎的真相。尤其這‘井’字,在無涯兄詩中反複出現,深不可測,吞噬光影,是否也象征著某些被刻意掩蓋的往事深淵?”

席間已有知悉當年楊禦史案梗概者,神色開始不自然起來,目光若有若無地瞟向韓圭。韓圭麵沉如水,隻是淡淡道:“詩家語,多比興,公孫先生未免穿鑿過甚。悲歎紅顏薄命,亦是常情。”

“韓公所言極是。”公孫策從容接話,並不反駁,反而順勢而下,“詩無達詁,正在於其意象可作多重解讀。那麼,我們再看看這首《朱門硯》:“‘紫檀案頭硯,磨儘天下墨。墨痕猶似血,字字訴沉冤。朱門酒宴徹,哪聞寒士歌?’此詩筆鋒之銳,已近乎直指。無涯兄似乎堅信,某些高門望族的光鮮之下,藏著以筆墨難以洗刷的痕跡。”

這時,席間一位素來與韓圭不甚和睦的老翰林,忍不住撚須沉吟:“這‘墨痕似血’……倒讓老夫想起一樁舊事,當年楊禦史案後,其家藏一方禦賜古硯,似乎就落在了……”他話未說儘,但目光所向,已是昭然。

韓圭握著茶杯的手指猛然收緊,指節徹底失去血色。他深吸一口氣,強壓下心頭翻湧的怒意與驚悸,冷笑道:“包大人!今日到底是追思詩會,還是欲借機羅織罪名,構陷老夫?柳無涯詩作怨望,誹謗朝廷重臣,已是其取禍之由!爾等還要在此大肆渲染,是何居心?”

“韓公息怒。”包拯終於開口,聲音沉穩,目光如炬,直射韓圭,“本府今日,隻為探尋真相。若韓公清白,又何懼幾句詩文的解讀?更何況,真相關乎人命,並非一句‘怨望’便可輕輕揭過。”他微微抬手,示意公孫策繼續。

公孫策心領神會,不再糾纏詩意,轉而切入最關鍵的環節——時間線與證據。他像一位技藝精湛的琴師,開始撥動那根最致命的弦。

“諸公,我們暫且放下詩意之爭,來看一些更實在的東西。”他取出那封遺書,“這封遺書,筆跡極高明,幾可亂真。但書寫之道,形易摹,神難仿。無涯兄筆力中的孤峭之氣,與這遺書後半段筆鋒的圓熟遲疑,細觀之下,判若雲泥。”他將放大後的字跡拓片傳給席間幾位精於書法的文人觀看,引來一陣低低的驚呼和竊竊私語。

“更關鍵的是,”公孫策目光掃過全場,最後定格在韓圭臉上,語氣依舊平和,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量,“據更夫與鄰舍證詞,柳無涯被害當夜,亥時前後,曾有一位‘貴客’到訪。而幾乎在同一時間,韓公您府上的車駕,據城門守記錄,正從西郊彆院返回城內。路線之上,恰好經過柳家巷口。”

韓圭臉色驟變,猛地站起身:“胡說!老夫當夜一直在彆院書房賞畫,未曾離開!有仆役為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賞畫?”公孫策輕輕重複,從袖中取出另一份卷宗,“巧得很,韓公當日鑒賞的,可是這幅《秋山訪友圖》?據府上一位負責灑掃的小廝隱約記得,那晚書房燈亮至子時,但他曾聽到屋內不止您一人的腳步聲,且有低語聲。而更巧的是,柳無涯書齋內,我們發現了一小片特殊的澄泥硯碎屑,經查驗,與韓公您最愛用的、那方失竊已久的‘紫雲硯’材質完全一致。不知韓公如何解釋,您書房硯台的碎屑,會出現在柳無涯遇害的現場?”

一環扣一環的證據,像逐漸收緊的繩索。時間線的矛盾,物證的關聯,尤其是那方“失竊”的硯台,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韓圭所謂的“不在場證明”和“獨處賞畫”的說辭,在這些細節麵前,變得千瘡百孔,蒼白無力。

“你……你血口噴人!”韓圭再也維持不住那副道貌岸然的姿態,臉色由白轉青,由青轉紅,胸膛劇烈起伏,伸出的手指顫抖地指著公孫策,聲音尖利得變了調,“是你們!是你們栽贓陷害!你們嫉妒我的地位!嫉妒我的清譽!你們和那柳無涯一樣,都是嫉賢妒能的宵小之輩!”

他幾乎是咆哮起來,平日精心維護的儒雅蕩然無存,暴露出的是一張被恐懼和憤怒扭曲的臉孔。他試圖衝向公孫策,卻被身旁的人攔住。他環顧四周,看到的再也不是往昔那些充滿敬仰的目光,而是驚愕、懷疑、甚至鄙夷。他苦心經營數十年的名聲、地位,在這一刻,隨著他自己的失態,開始土崩瓦解。

“我的清譽……我韓圭一生清譽……”他喃喃自語,眼神渙散,仿佛瞬間蒼老了十歲,“不能毀於一旦……不能……”這近乎癲狂的自語,等於間接承認了他的恐懼源頭——正是那不能被觸及的、關乎他“清譽”的真相。

就在他精神徹底崩潰的刹那,早已悄然埋伏在側的展昭,如獵豹般迅捷出手,一招便將其製住。韓圭兀自掙紮嘶吼,語無倫次地咒罵著,昔日的文壇領袖,此刻狀若瘋癲。

包拯緩緩起身,目光掃過全場鴉雀無聲的文人,沉聲道:“真相麵前,虛妄的聲譽不堪一擊。帶走!”

詩會散去,留下滿園狼藉與一室唏噓。燭火搖曳,映照著那些驚魂未定的麵孔。今夜,他們見證的不是風花雪月,而是一場話語的審判。詩歌不再是點綴風雅的玩物,而是照見靈魂、揭示真相的利刃。那染血的詩篇,終於用它沉默的力量,刺穿了最厚重的虛偽甲胄。夜風吹過,卷起散落的詩稿,上麵的墨跡,在月光下,仿佛真的帶著未乾的血色。

喜歡楊貴妃日本秘史之千年血脈密碼請大家收藏:()楊貴妃日本秘史之千年血脈密碼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快穿:誰要當炮灰?女配她不乾了 八零旺夫:搞廠帶娃雙開掛 穿成霸總文裡的惡毒女配後我擺爛 星海移民計劃 大唐狄仁傑之裂國 詭異複蘇從精神崩壞開始變強 渣夫讓我守空房,我嫁太子顯懷了 父子另娶我另嫁,短命夫君長命百歲了 我蒸的丹饃驚動了天庭特工 穿越之邊疆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