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馬川一役的硝煙尚未完全散儘,高雞泊腹地彌漫著一種劫後餘生的死寂與濃得化不開的血腥氣。楊義臣端坐於剛剛奪占、尚顯淩亂的高士達中軍大帳內,聽著各部將校稟報戰果與清剿進展。案幾上攤開的,是初步統計的斬首、俘獲數目,以及繳獲的軍械糧秣清單,數字堪稱輝煌。
“大帥,高士達主力已然儘歿,其營寨要隘皆已攻克,殘餘賊寇或溺斃沼澤,或遁入山林,已不成建製。”副將躬身稟報,語氣中帶著勝利者的昂揚。
楊義臣微微頷首,花白的須發在燈下更顯滄桑,沉穩的臉上卻未見多少喜色,仿佛隻是完成了一件分內之事。他目光掠過地圖上那片被朱筆狠狠劃去的高雞泊區域,最終停留在北方更廣闊的河北輿圖上。
“竇建德動向如何?”他沉聲問道。
“回大帥,據潰卒供稱及斥候探報,竇建德聞聽敗訊,已率少量心腹向北逃竄,似往饒陽、平原方向而去。其勢已孤,人馬不過百餘,如喪家之犬。”
竇建德率百餘騎潰圍而出,南奔至饒陽。見守備鬆懈,遂乘虛急攻,一舉襲破城池。由是收攏兵馬,得眾三千餘人,聲勢複振,更得一重要謀士宋正本。
“百餘殘騎,失其根本,縱有些許虛名,又能掀起多大風浪?”楊義臣輕輕拂去案幾上並不存在的灰塵,語氣中帶著一絲屬於勝利者的、理所當然的淡漠,“高士達既除,河北巨患已拔。竇建德,疥癬之疾耳,不足為憂。”
在他看來,失去了高雞泊這塊經營多年的巢穴和數萬大軍作為依托,僅憑竇建德那點殘兵敗將,在這強敵環伺、官軍兵鋒正盛的河北,覆滅隻是時間問題。繼續投入寶貴的兵力和時間進行追剿,效費比太低。他的戰略目標已經達成,當務之急是鞏固戰果,穩定已收複的郡縣,並向朝廷報捷。
於是,在肅清了高雞泊核心區域最後的抵抗後,楊義臣下達了班師命令。隋軍這支龐大的戰爭機器,攜帶著繳獲和俘虜,如同退潮般,緩緩撤離了這片吞噬了無數生命的沼澤水泊,將焦土與廢墟留給尚未散儘的亡魂。他們帶走了高士達的人頭和一紙報捷文書,也帶走了朝廷對於河北局勢“已定”的錯覺。
然而,楊義臣低估了一顆堅韌且善於捕捉時機的梟雄之心。
就在隋軍主力南返,注意力轉移之際,竇建德如同潛龍入淵,悄然回到了平原郡一帶。這裡並非他的起家之地,卻成了他絕處逢生的轉折點。他並沒有像尋常潰匪那樣惶惶不可終日,而是立刻展現出了遠超常人的政治智慧與組織能力。
他做的第一件事,並非急於攻城略地,而是打出了“收攏舊部,為東海公複仇”的悲情旗幟。他親自出麵,派遣人手,四處收容那些從野馬川和高雞泊潰散出來、如同驚弓之鳥、無所依歸的高士達舊部。他並非簡單地吸納,而是選擇在昔日戰場附近,舉行了一場公開而隆重的祭奠儀式。
荒原之上,臨時搭建的祭台顯得簡陋而肅穆。竇建德一身縞素,親自擔任主祭。他命人儘可能收殮戰場上無人理會的義軍屍骸,無論是軍官還是普通士卒,皆以簡易棺木或草席妥善安葬,堆起巨大的墳塋。在祭文中,他痛陳高士達東海公)的“英勇”與“大義”,將敗亡歸咎於官軍的“狡詐”與“勢大”,極儘渲染悲壯與仇恨。他本人更是當眾捶胸頓足,痛哭流涕,其情其景,感染了無數潰卒和圍觀民眾。
“東海公待我等恩重如山,今日慘遭屠戮,曝屍荒野,此仇不共戴天!我竇建德在此立誓,必承東海公遺誌,與官軍血戰到底,護佑我等河北子弟!凡願隨我者,皆為我兄弟,同甘共苦,誓報此仇!”竇建德聲淚俱下,聲音嘶啞卻充滿力量。
這一手“收葬死者,為士達發喪”的舉動,效果極其顯著。它不僅極大地安撫了潰卒們恐慌無助的情緒,給了他們一個重新集結的理由和情感的宣泄口,更在道義上將自己塑造成高士達事業的合法繼承者和義軍精神的延續者。許多原本心灰意冷的舊部,見狀紛紛來投,軍心士氣竟奇跡般地迅速凝聚、複蘇,乃至大振。借此勢頭,竇建德順理成章地自稱將軍,正式扛起了河北義軍殘存的大旗。
更令人稱道的是他迥異於其他“流寇”的用人策略。在此之前,各地起義軍對俘獲的隋朝官員、士族子弟,往往出於仇恨或恐懼,一概誅殺。而竇建德卻反其道而行之,對這些人,隻要願意歸附,皆以禮相待,量才錄用。他深知,欲成大事,不能僅憑匹夫之勇,更需要懂得治理、通曉文墨、熟悉典章製度的人才。
“我等起兵,乃為反抗暴政,解民倒懸,非為濫殺無辜。隋官之中,亦有良善清廉之士,豈可一概而論?凡願棄暗投明,助我安民者,皆當厚待!”他對麾下如此解釋。
此舉如同在血腥的亂世中投下了一顆石子,激起了意想不到的漣漪。一些對朝廷失望透頂、或為保全身家性命的隋朝底層官吏、乃至部分不得誌的士人,開始主動或被動地接觸竇建德。他們帶來了官府的情報、治理的經驗,甚至直接獻城投降。竇建德的勢力,如同滾雪球般迅速膨脹,不再僅僅是流寇武裝,開始帶有某種“政權”的雛形。其聲勢日盛,前來歸附者絡繹不絕,短短時間內,麾下能戰之兵竟驟增至十餘萬人,儼然成為河北地區一股不容忽視的新生霸主,其潛力與威脅,遠非當日楊義臣所以為的“疥癬之疾”可比。
高鑒率部南下後沿屯氏河進入武陽郡,後躲進沙麓山中,暫時擺脫了追兵的高鑒及其殘部,正在這裡進行著短暫的休整與蟄伏。
第一卷完)
喜歡山河鑒:隋鼎請大家收藏:()山河鑒:隋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