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元豐帝登基以來,這是第一奇案。
據文獻記載,這夥人有通天本事,且行事乖張,極為猖狂。
起初隻是家中失竊,暗中竊物,到了後麵,發現無人能治他們,便也明目張膽起來。
他們甚至會提前通知被盜之人,讓其做好準備。
然而即使再周全的準備,最後都會以被盜結尾,在當時可謂是掀起了軒然大波。
整個京都兵力調動,草木皆兵,還有不知多少修為高深之人一同搜尋,竟是無功而返。
不止於達官顯貴,甚至連皇宮都被摸了個遍,還有傳聞有宮女在其中失了貞潔。
元豐帝勃然大怒,不惜與陰間聯手,白日裡四處戒備,不管何人,稍有不對勁便會被關入大牢,大牢裡人滿為患。
而到了夜裡,陰兵借道,陰官坐鎮各條巷道,有專門負責勘察夢境的陰官,提筆入夢,將京都城裡之人的夢境皆畫下來,以至於人人自危,晚上夢都不敢做。
不過你不做夢,陰官有的是手段讓你做。
可即使做到這個地步,依舊沒能找到這夥人。
這夥人依舊猖狂,甚至於當著陰官的麵下,也能偷走物件,可謂是厲害。
直到一日,那夥人突然消失,亦如人間蒸發,徹底沒了蹤影,似乎是偷到了他們想要的東西。
慢慢的,這事便不了了之,最後歸案入冊,成為了元豐曆以來,最大的盜案。
王清兒做夢都沒想到,在這偏僻的鄉野村子裡,竟是能遇見這案子。
更是做夢都想不到,黃泥村的劉神漢,似乎是主謀之一。
她唯一能想到的便是,這事記錄完,自己的命多半也是沒了。
想到此,她便奮筆疾書,眼裡冒著光,越寫越來勁。
“元豐六十五年,文遠縣府衙冊書吏王清兒,於文遠縣黃泥村發現京都盜案之人,主謀劉正德,官從四品,其人稱其為太常。”
“……”
寫到這王清兒一愣,尋思著一個四品的太常,怎麼可能手眼通天,謀劃一起能在皇宮之內,甚至於陰陽兩界橫著走的盜案?
想到這她提筆把上麵寫的圈起來,寫下存疑兩個字。
而周深則是聽著,聽那中年把當時的事情說出來。
按這中年所述,當時他們是一夥誌同道合之人,隻為尋找一件寶物,一件能逆天改命的寶物。
當時以劉太常在內,還有其他幾位京都大官,他們聯手再結合各路豪俠義士,運用大官們在京都的勢力,再以各種手段,或是瞞天過海,或是偷梁換柱。
便造出了這一大案。
而所謂提前告知被盜之人,便也隻不過手段之一罷了。
最後他們終於是找到了那東西,然後運輸途中,那東西卻是不翼而飛,不見了蹤影。
因此這夥人內部便也出了矛盾,爭吵不休,甚至於大打出手。
團夥凝聚力不再,便不再有瞞天過海的神通,不少人怕自己出事,也怕東窗事發,便也選擇隱退。
其中劉老爺子便是其中之一。
那年劉老爺子不過二十五歲,卻已經身居高位,可謂前途不可限量。
然而此事過後,他便慢慢的身體不適,說是陰官入夢,損了陽元,因此時有嘔血之舉,便也借著這個機會辭官去了。
慢慢的這事便也平了,隻剩下有心之人還在一路搜尋,試圖找到那寶物。
這四十年間,這夥人不止一次找到劉老爺子,隻不過他們也不知道具體,隻是懷疑,便也沒有對劉老爺子動手。
直到前幾個月,他們再找到劉老爺子,因為苦尋多年無果,不得進展,因此心中惱怒,便也動了手。
劉老爺子深受重創,出手之人便也借著懷疑他的說法,喊來了更多人。
其他人各自來詢問,四處翻找,卻是沒得到想要的,便也離去。
說到這,黑豆眼中年閉了嘴,沒有再說下去。
要說他能找到這裡,也是機緣巧合。
他因為生性多疑,加之好色。
細柳鎮有方圓百裡最好的青樓院子,這才留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