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天地間有般異人,非仙非凡,乃天地靈氣所鐘,日月精華所孕。今朝且說一位震古爍今的人物,姓張,名君寶,道號三豐。此人曆宋、元、明三朝,壽逾二百載,開創武當一脈,留下太極真傳,端的是一部活傳奇。看官且靜心凝神,聽我娓娓道來。
這張三豐的來曆,先就透著三分玄奇。南宋淳佑七年1247年)四月初九,遼東懿州張宅忽有紫氣東來,滿室異香。那張員外名居仁,年過五旬尚無子嗣,這夜忽夢仙鶴銜著明珠投入夫人懷中。次日夫人便覺有孕,懷胎十二個月,竟產下個通體如玉的男嬰。更奇的是,嬰兒落地不哭反笑,右手緊握成拳。產婆掰開一看,掌心竟天然長著太極圖紋!
這孩子五歲染目疾,家人送他到碧落宮白雲禪師長處靜養。誰想這小兒與道教竟有宿緣,每日聽道士誦《清淨經》,忽一日睜眼笑道:“我看見了!”不但目疾痊愈,更能夜間視物如晝。七歲便能通讀經史,尤喜黃老之學,常與禪師論道,驚得老禪師合十歎道:“此子非池中物,乃道門麒麟也!”
誰知天有不測風雲,張君寶十二歲時家中突遭大變。元兵南下,張宅被焚,父母雙亡。可憐金枝玉葉般的孩子,頓時成了流浪孤兒。幸得終南山道士清虛子收留,帶他雲遊四方。這一老一少踏遍名山大川,采藥煉丹,修習導引之術。某日在華山之巔,忽遇異人陳摶老祖顯聖,竟撫著君寶頭頂道:“混沌初開我少年,而今又見太極圓。”留下半部《無極圖》飄然而去。
少年君寶十八歲那年,在終南山得遇全真教高道邱處機。真人見他根骨清奇,收為俗家弟子,授以全真內功心法。君寶晝夜苦修,三年便貫通任督二脈,能三日不食而神清氣爽,一月不眠而精力充沛。某日雪夜入定,周身蒸汽氤氳,竟將丈內積雪儘數融化,驚得同修們嘖嘖稱奇。
卻說君寶二十四歲那年,忽動遊學之念。辭彆師門下終南山,一路南行至嵩山少林寺。寺中有位覺遠和尚,乃藏經閣護法,精研佛道二家之學。君寶與之論道三日,互為知音。覺遠私授《九陽真經》,君寶以自創的純陽功相報。誰想此事被少林僧眾察覺,以偷學武功為名要捉拿君寶。覺遠助他連夜出逃,自己卻因破戒被罰麵壁九年。君寶對此終生感念,後來開創武當派時,特將部分武功與少林絕學融會貫通,暗含報恩之意。
且說張君寶逃至少室山下,忽遇一夥剪徑強人。他本不願動武,誰知那匪首竟使出生平絕學“金剛指”。君寶下意識地以《九陽真經》心法相抗,一指彈出,匪首應聲而倒。他怔立良久,忽仰天長嘯:“武學豈在殺伐?剛不可久,柔不可守,陰陽相濟方為大道!”就在這荒山野嶺間,悟出以柔克剛的武學至理。此後隱姓埋名,自號“三豐”,取“三才豐茂”之意,開始遊曆天下。
這三十年間,張三豐足跡遍及四海。在昆侖雪山觀冰瀑倒掛,悟出“流水不爭先”的至理;在東海之濱看潮漲潮落,創出“借力打力”的妙法;更在洞庭湖畔見漁夫撒網,觀蛇鶴相鬥,漸漸融會貫通,將武道與自然造化合一。某日在黃山遇一癲道人,與之賭棋三日。道人輸了一子,大笑擲棋於淵,傳他半部《周易參同契》。三豐由此貫通丹道武學,容顏愈顯年輕,五十歲人看似二十少年。
元朝至元年間,張三豐初至武當山。但見七十二峰朝大頂,紫氣氤氳如仙境,當即歎道:“此山當興吾道!”遂結茅廬於展旗峰下。當地樵夫時見奇景:或見他在懸崖絕壁間行走如飛,或見他在潭麵踏水無痕,更有人見他與白猿對弈,與仙鶴共舞。山民皆以為神,稱之“邋遢道人”,因他常衣不係帶,發不梳理,然雙目開闔間精光四射。
卻說武當山下有個趙員外,家中獨子染了怪病,群醫束手。三豐采藥經過,取鬆針三錢、山泉半盞,以掌心焐熱喂服,童子頓時病愈。員外以百金相謝,三豐笑而不受,隻求在山上建座草庵。消息傳開,求醫問藥者絡繹不絕。三豐來者不拒,常以奇特療法治病:或以太極推拿化瘀血,或以真氣導引通經脈,更用丹爐煉製“九轉還魂丹”,活人無數。
這期間收得第一個弟子,名喚邱玄清。原是個落第書生,因見三豐在雪地練功,周身三尺無雪,遂叩首拜師。三豐見他誠心,傳以築基心法。誰想這書生三月通小周天,半年貫大周天,一年竟能單掌開碑。三豐歎道:“儒道本一家也!”遂將畢生所學漸次相傳,正式開宗立派。
武林中忽傳出“魔教”為禍的消息。這魔教教主自稱得西域邪功,能吸人內力。正派高手接連折損,少林天鳴方丈親上武當求援。時年百歲的張三豐飄然下山,於嵩山少林寺外會戰魔頭。二人鬥至千招,三豐忽使出新創的太極拳,看似緩慢無力,卻將對方淩厲殺招儘數化解。最後以“攬雀尾”一式輕按對方氣海,廢其邪功而不傷性命。魔頭泣拜於地,自此西域邪功絕跡中原。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經此一戰,武當派聲名大振。元順帝遣使召三豐入京,欲求長生之術。三豐賦詩一首拒之:“金丹不需爐中煉,長生隻在心內求。”使臣強請,三豐竟在眾目睽睽下化作清風而去。此後朝廷七次征召,他或托夢顯聖,或留偈遁形,終不肯赴詔。民間遂傳“真人不朝天子”的美談。
洪武年間,張三豐預感到天下將變,閉關九載。出關時明朝已立,弟子增至三十餘人。他將畢生所學,創出太極十三式、真武七截陣等絕學。更將丹道、醫術、易理融會貫通,著成《大道論》《玄機直講》等經書。某日召集弟子,指著一盞油燈道:“燈油將儘火更明,吾道亦然。”當夜留詩一首:“天地悠悠任往來,何須青史留姓名?武當雲深真境在,太極圓轉道自成。”飄然遠去。
此後百餘年,世間屢現神跡:有商旅在雪山遇暴風雪,見邋遢道人指引生路;有漁民在海上遇颶風,見老者踏浪布陣;更有人見他在洞庭湖上踏月吟詩。正德皇帝遣使尋訪,隻見武當金殿留有溫熱的蒲團;嘉靖皇帝建遇真宮供奉,香火鼎盛時忽有仙鶴銜來丹書:“不在蓬萊在心神”。
直到天啟三年,有樵夫在武當後山見奇異景象:紫氣凝聚三日不散,中有白鶴盤旋。眾人尋去,隻見崖壁上新刻太極圖,旁書“三豐遺影”四字。自此方知真人已羽化登仙,留下麵壁圖影以證大道。
後世清理遺物,得帛書一卷,乃真人手記。扉頁寫道:“吾二百四十年間,觀潮生潮滅,悟剛柔互濟;看雲卷雲舒,得自在真諦。武道非為殺伐,乃求天人合一;長生非為苟活,要在明心見性。”末尾附偈語一首:
“混沌初開道為先,
太極循環複自然。
武當雲深真境在,
明月清風萬古傳。”
這等奇人奇事,若非青史有載,方誌有記,真教人難以置信。正是:
金丹不需爐中煉,長生隻在心內求。
太極圓轉參造化,雲深何處覓仙蹤?
列位看官:人生百年雖雲短,能悟大道即長生。莫道神仙無處覓,一念清淨是玄關。這部《太極真人傳》,雖不敢說儘得三豐祖師真髓,也願世人知:我國固有這般驚天動地的人物,這般奧妙無窮的智慧。正所謂:
玄機妙理本尋常,隻在身心仔細參。
若得太極圓轉意,清風明月伴君還。
喜歡古風故事集請大家收藏:()古風故事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