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成化年間,浙西有個梧桐鎮,鎮外十裡處有個白鷺村,村裡有個後生名叫柳明義。這柳明義原是讀書人家出身,奈何父母早亡,隻留得三間瓦屋、半畝薄田,雖自幼聰穎,卻因家貧隻得棄學務農,每日裡荷鋤下地,砍柴擔水,倒練就了一副結實身板。
這年臘月二十三,正是送灶神的日子。天色陰沉得厲害,北風卷著雪沫子砸在窗紙上簌簌作響。柳明義從鎮上沽了半壺黃酒歸來,見屋簷下蜷著個白發老嫗,衣衫襤褸,凍得唇色發青。他心下不忍,便將老嫗扶進屋內,將剛溫好的黃酒遞與她驅寒,又把僅有的兩張炊餅分了一張與她。
老嫗也不推辭,吃喝完畢,從懷中掏出個布包遞與明義:“老身身無長物,唯有這麵銅鏡,是祖上傳下的舊物,小哥若不嫌棄,便收下罷。”明義待要推辭,老嫗卻已將布包塞入他手中,徑自推門去了,身影倏忽消失在風雪中。
明義打開布包,見是麵巴掌大的銅鏡,鏡鈕係著紅繩,鏡身刻著纏枝蓮紋,雖古舊卻擦拭得亮堂。他隻道是尋常物件,便掛在床頭,不曾在意。
當夜三更,明義忽被一道青光驚醒。但見那銅鏡自床頭飄起,懸在半空滴溜溜轉動,鏡中竟顯出一幅奇景:青山疊翠,碧水蜿蜒,桃林深處有座白牆黑瓦的宅院,門前石獅旁歪著半塊匾額,隱約可見“謝府”二字。這般景象持續了半柱香工夫,方才漸漸隱去。
此後連著一七,夜夜如此。明義心下驚奇,想起村中老人曾說西山中有前朝望族謝氏的廢園,莫非便是鏡中所現?他少年心性,到底按捺不住,這日清晨便揣了銅鏡,負上柴刀乾糧,往西山尋去。
那西山峻嶺重疊,人跡罕至。明義跋涉整日,衣衫都被荊棘劃破,直至日頭西斜,忽見前方山穀中有桃林灼灼,竟與鏡中景象一般無二。他疾步穿過桃林,果見廢園荒宅,石獅傾頹,匾額上“謝府”二字被苔蘚半掩。
明義推開吱呀作響的木門,但見荒草齊腰,廊柱傾頹。正堂梁上懸著個鳥巢,忽有隻白鵲撲棱棱飛出,撞落一架竹梯。竹梯倒地竟裂開尺長縫隙,露出個紫檀木匣。明義取出木匣打開,內裡是卷帛書,墨跡猶新:
“餘謝公遠,曾任杭州通判。致仕還鄉,埋金千兩於後園梨樹下,本欲助鄉裡賑災。奈何一病不起,有緣人得之當取之於民,用於民。若生貪念,必遭天譴。”
明義依言尋至後園,果見老梨樹一株。掘地三尺,現出個陶甕,內中金銀燦然。他依囑取百兩碎銀,餘者依舊掩好,對天盟誓必當善用此財。
歸途中山雨驟至,明義避入崖下石洞。忽聞洞深處有嗚咽之聲,持火照之,見是隻白狐墮入石縫,後腿血跡斑斑。明義心生憐憫,撕下衣襟為狐包紮,又尋來野果清水置於其旁。白狐忽作人言:“恩公今日救我,他日必當相報。”言畢化作青煙而去。明義驚疑不定,隻道是山精野怪,雨歇後便自歸家。
卻說明義得銀後,先修葺了村中祠堂,又買來青磚鋪就泥濘小道。冬日施粥,春日散種,不過半年光景,白鷺村竟煥然一新。四鄉八鄰皆道柳家郎君仁厚,媒婆踏破了門檻,明義卻隻道功業未成,暫不成家。
這日清明,明義攜酒祭掃父母歸來,見村口圍著一群人。擠進一看,是個賣身葬父的女子,荊釵布衣卻掩不住清麗容色。女子自稱姓胡,名婉娘,原籍徽州,隨父投親不遇,父親病逝客店,無錢收殮。
明義見她孝心可嘉,便出銀錢助其葬父。婉娘卻道:“恩人若憐惜,請收留奴家為婢為仆,也好存個安身之所。”明義推辭不過,隻得將東廂房收拾出來與她居住。
婉娘甚是勤快,灶上針線無一不精。更奇的是,她竟識文斷字,常與明義談古論今。某夜明義抄錄《勸善書》,婉娘在旁磨墨,忽指某處道:“此句出自《文昌帝君陰騭文》,原文當是‘濟急如濟涸轍之魚,救危如救密羅之雀’。”明義大驚:“娘子如何得知?”婉娘掩口笑道:“幼時曾隨家父讀過幾日私塾。”
日漸久,二人情愫暗生。七月七夜,二人院中乞巧,婉娘忽垂淚道:“實不相瞞,奴非人類,乃是西山修煉百年的狐仙。前日墮入石縫的,正是奴家。蒙君搭救,特來報恩。”明義愕然良久,方道:“人狐殊途,娘子何必自陷情劫?”婉娘泣道:“修仙煉道,終不及人間真情。”二人遂對月盟誓,結為夫妻。
婚後伉儷情深。婉娘善植卉木,院中四季花開不輟;又懂醫理,鄉人患病,經她診治無不痊愈。村人皆道明義娶了位仙女。
誰知好景不長。本縣縣令名喚賈仁,原是個捐納出身的貪官。這日巡鄉至白鷺村,恰見婉娘在溪邊浣衣,頓生邪念。打聽得是柳明義之妻,便心生毒計。
不過旬日,縣衙差役突至柳家,聲稱查得明義私掘前朝官銀,要鎖拿問罪。明義分辨金銀乃祖上所遺,差役卻從院中“搜出”謝府帛書——竟是偽造的證物,上書明義祖父私藏官銀雲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公堂之上,賈縣令扔下簽牌:“罪犯柳明義,贓證俱在,判刺配三千裡,家產充公!”婉娘擊鼓鳴冤,賈仁冷笑:“你這婦人若願入府為婢,本官或可重審此案。”婉娘怒極,忽掀陰風陣陣,公堂燭火儘滅。待燈火複明,婉娘已不見蹤影。
當夜縣衙後宅,賈仁正對師爺誇口明日便要去奪那美嬌娘,忽見窗扉自開,一道白影飄然而入。婉娘目現青光:“狗官!你栽贓陷害,天理難容!”賈仁嚇得魂飛魄散,連呼救命。婉娘袖中飛出一道白綾,將貪官懸於梁上——竟是假死過去。
師爺逃出呼救,恰有遊方道士經過,見狀大喝:“妖狐敢爾!”擲出符籙正中婉娘後心。婉娘吐血遁去,道士緊追不舍。
卻說婉娘負傷逃回西山舊洞,道士已在洞外布下天羅地網。危急時刻,忽見當年明義救狐的石縫中滾出顆明珠,化作老嫗——正是當日贈鏡之人。
老嫗歎道:“老身本是瑤池守鏡仙子,因過失被貶人間。那銅鏡乃洞見前世今生之寶。你與明義有三世姻緣,第一世你為獵戶,他為白狐,你放他生路;第二世他為書生,你為燈妖,你舍修為助他金榜題名;今生合該圓滿,奈何遭此劫難。”說罷取銅鏡一照,鏡中顯出賈仁罪證:原來他早知謝氏藏金,欲奪之而陷害明義。
老嫗將鏡交與婉娘:“且去府城告狀,自有貴人相助。”又道:“你已有兩月身孕,當惜自身。”言畢化清風而去。
婉娘持鏡夜奔杭州府,擊鼓告狀。恰逢巡按禦史方大人駐節杭州,接狀細審。那銅鏡甚是奇異,照向何人,其心中善惡便映照分明。照見師爺時,鏡中顯出其收受賄賂之態;照向賈仁,鏡中竟現其多年前謀財害命的勾當。
方禦史大驚,細查之下,竟牽出賈仁一樁大案:原來他早年曾劫殺謝氏後人,得知藏金秘密,苦尋多年未果。今見明義行善,疑其得金,故設計陷害。
賈仁被革職問斬,師爺充軍流放。明義冤屈得雪,家產發還。方禦史愛惜人才,薦明義入官學讀書。
婉娘產後現出原形,產下一雙兒女後元氣大傷,奄奄一息。明義抱妻痛哭:“但得娘子平安,我願棄功名,舍家財,與你歸隱山林。”婉娘氣息奄奄:“妾本畜類,蒙君不棄,今生緣儘,願來世再續...”
正悲切間,忽聞仙樂陣陣,當年那老嫗駕雲而至:“感汝二人情重,玉帝特旨:胡婉娘舍丹救人,積功累行,準其脫去狐胎,位列仙班。然需重入輪回,十五年後當與柳明義再續前緣。”言罷取甘露灑下,婉娘漸化作人形,麵色轉紅潤。
十五年後,柳明義已任錢塘知縣,為官清正。這日下鄉勸農,忽見少女跌傷路邊,救治時問其姓名,答曰姓胡,小字婉娘,年方十五。觀其容貌,竟與亡妻一般無二。少女笑道:“大人莫非忘了西山舊盟?”明義恍然頓悟,悲喜交集。
此後明義辭官歸隱,與婉娘泛舟西湖。有人見二人白發偕老,百年後墓前常有一對白鵲飛舞。而那麵銅鏡,據說後來流入民間,照儘人心善惡,唯善者能見奇景,惡者隻照得骷髏而已。正是:
青銅寶鏡照分明,前世今生因果清。
莫道精怪無情義,人心險惡勝幽冥。
白狐報恩甘曆劫,貪官害人終自傾。
但看西湖明月夜,雙鵲猶唱白頭盟。
喜歡古風故事集請大家收藏:()古風故事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