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四月末,空氣裡已經浮動著初夏的黏稠。陽光透過法國梧桐新綠的闊葉,在石庫門弄堂的青灰磚牆上投下晃動的光斑。然而,本該是竹椅板凳、煤球爐子、吳儂軟語的煙火時辰,此刻卻彌漫著一種看不見的陰冷。家家戶戶門窗緊閉,偶爾有人影匆匆閃過,也帶著幾分倉皇。一種無形的“陰穢之氣”——人們私下裡都這麼稱呼那說不清道不明的靈能病毒——正像潮濕角落裡的黴菌,在迷宮般的弄堂深處悄然蔓延。
“咳!咳咳!”一陣撕心裂肺的咳嗽聲從“榮福裡”3號的門縫裡鑽出來。李阿婆佝僂著背,扶著斑駁的門框,臉色蠟黃,眼窩深陷。她的小孫子壯壯縮在門後,小臉燒得通紅,蔫蔫地抱著個破舊的布老虎。
“作孽啊!”隔壁亭子間的張阿姨端著一碗剛熬好的綠豆湯,憂心忡忡地站在自家門口,壓低了嗓門對隔壁的王家姆媽說,“你看看李阿婆和壯壯!前天還好好的,昨天開始就咳,今天連床都下不來了!這‘陰濕氣’來得邪門,醫院都擠爆了,說是查不出名堂,就讓人回家‘靜養’!再這樣下去,我們這老胳膊老腿的,還有這些小囡囡,可怎麼熬到‘盛會’開鑼?”
王家姆媽是個精瘦乾練的老太太,正拿著把破蒲扇,心煩意亂地扇著,眉頭擰成了疙瘩:“誰說不是!這氣沾上就倒,比黃梅天的潮氣還傷人筋脈!光關著門有啥用?我看那氣就跟水似的,門縫窗縫裡都能滲進來!”她抬眼望了望狹長的、被兩邊山牆擠成“一線天”的弄堂天空,眼神裡滿是焦慮和一種底層百姓特有的堅韌,“得想法子擋一擋!”
就在這時,一陣沉穩的腳步聲由遠及近。李天樞跟著父親李玄策,走進了“榮福裡”。李玄策依舊穿著那身洗得發白的舊工裝,隻是臂上多了塊黑紗——那是為玉樹逝者而戴。他麵色沉靜,目光銳利地掃過緊閉的門戶、晾曬了一半又被匆匆收回的衣物,最後落在李阿婆門縫裡透出的病氣和張阿姨她們臉上濃重的憂色上。李天樞則背著個鼓鼓囊囊的工具包,像個勤快的學徒工。
“李師傅!小樞!”張阿姨像看到了主心骨,立刻迎了上去,“你們可來了!這‘陰濕氣’…唉!”
李玄策點點頭,聲音不高,卻清晰地傳入幾位阿姨耳中:“莫慌。‘盛會’在即,上麵也曉得了,正在想辦法。我們自己也想想土法子。”他轉向李天樞,“小樞,把東西拿出來。”
李天樞應了一聲,麻利地打開工具包,取出幾個拳頭大小的塑料噴壺,裡麵裝著一種近乎透明的、泛著極淡藍色熒光的液體,還有幾小包用牛皮紙包好的、散發著濃鬱藥草香的乾艾葉。
“方工新弄出來的‘透水光膜’,”李天樞把噴壺分發給幾位阿姨,“噴在門楣、窗框上,薄薄一層就行。然後,”他指了指艾葉,“用這個煮水,越濃越好,煮開了趁熱,往噴過膜的地方潑!動作要快!”
“這…能行?”王家姆媽將信將疑地接過噴壺和艾葉。
“試試看嘛!”張阿姨倒是很積極,“死馬當活馬醫!總比乾等著強!我家有煤球爐子,這就煮水去!”她風風火火地轉身回屋。
李玄策沒再多言,隻是對李天樞使了個眼色。少年心領神會,假裝在弄堂裡東張西望,看牆上的舊海報、地上的石縫,實則腳步輕快地移動著,耳朵卻像最靈敏的雷達,捕捉著弄堂裡的一切聲音——風聲、遠處模糊的咳嗽、還有…一種極其細微的、金屬摩擦般的嗡鳴。
他的目光最終停留在“榮福裡”入口處,那扇厚重的、有著兩個黃銅獸首門環的烏漆大門上。這門環有些年頭了,銅綠斑駁,獸首的眉眼在歲月侵蝕下顯得有些模糊。此刻,在午後微風的吹拂下,門板似乎正以肉眼難以察覺的幅度輕輕顫動,帶動著那沉重的門環,與門板上的銅扣,發生著極其細微的碰撞。
嗡…嗡…嗡…
那聲音低微得幾乎被弄堂裡的其他雜音淹沒,但落在有心人耳中,卻帶著某種奇特的韻律。李天樞屏住呼吸,悄悄靠近。他伸出食指,指尖並未直接觸碰冰冷的銅環,而是懸停在距離銅環表麵約半寸的空氣中。
一絲極其微弱的、卻帶著清涼淨意的震動感,順著指尖的神經末梢,清晰地傳遞上來!仿佛那門環本身,就是一個微型的震蕩器,正發出一種能驅散陰霾的頻率!
“爸!”李天樞猛地回頭,眼睛亮得驚人,聲音壓得很低,卻帶著興奮,“有門道!這門環…它在震!震得人手指發麻!感覺…感覺像能蕩開那些臟東西!”
李玄策快步走過來,同樣伸出手指懸停感受。他深邃的眼底掠過一絲了然。這並非什麼高深科技,而是古老建築中,材料、結構、風水與歲月共同作用形成的某種諧振場。民間傳說中,銅器辟邪,聲波驅穢,並非全然虛妄。
“記下來,”李玄策沉聲道,“頻率、位置。”他目光掃過弄堂深處,“情報得傳出去,讓所有弄堂都知道。”他略一沉吟,目光落在弄堂水泥地上,那些用彩色粉筆畫出的、略顯模糊的跳房子格子——那是弄堂孩子們永恒的樂園。“用那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李天樞立刻會意。他迅速從工具包裡掏出幾支彩色粉筆,蹲在跳房子的起點格子旁。他沒有寫任何文字,而是飛快地在幾個關鍵格子裡,畫上了幾個獨特的符號:一個簡筆畫的銅門環,旁邊標注著代表頻率高低的幾道波浪線;一個指向“榮福裡”入口的箭頭;還有一個小小的、燃燒的艾草圖標。
幾個原本躲在門後、好奇張望的小腦袋,看到熟悉的跳房子格子有了新圖案,立刻被吸引了。一個紮著羊角辮的小姑娘大著膽子跑出來:“小哥哥,你在畫新房子嗎?我能跳嗎?”
“當然能!”李天樞露出溫和的笑容,把粉筆遞給她,“來,按這個新路線跳,從帶小門環的格子開始,跳到帶火苗的格子結束,跳好了有獎勵!”他變戲法似的從口袋裡摸出幾顆彩色玻璃珠。
孩子們歡呼一聲,爭搶著粉筆,開始在格子上塗畫、跳躍。他們稚嫩的腳丫踩過那些代表門環頻率的波浪線,跳過指向入口的箭頭,最後重重落在燃燒的艾草圖標上。清脆的童音念著自編的口訣:“踩銅鑼,趕晦氣,跳呀跳,到火裡,燒光光!”充滿童趣的遊戲,成了最隱蔽也最有效的情報傳遞網絡。
與此同時,千裡之外的哈城。
哈市第一精密刀具廠那間永遠彌漫著機油、鋼鐵和淬火硝煙味的老車間裡,爐火正熾。巨大的鼓風機轟鳴著,將爐膛裡的火焰催發成刺目的白熾色。王鐵柱,這位曾經的北華高材生,如今的特種鋼材淬火工藝師,正赤著肌肉虯結的上身,古銅色的皮膚上油汗淋漓,在爐火映照下像一尊沉默的銅像。他戴著厚重的石棉手套,手持一把長柄鐵鉗,鉗口牢牢夾著一塊燒得通體透亮、如同熔融太陽般的赤紅鋼坯。鋼坯的形狀,赫然是一個初具雛形的厚重門環!
“師父!玉樹來的‘鋼筋’熔進去了!”一個年輕的徒弟,臉上蹭著黑灰,興奮地指著旁邊一個特製的坩堝。裡麵熔化的鋼水中,翻騰著幾段明顯帶著扭曲變形和焦黑痕跡的鋼筋——那是從玉樹廢墟中清理出來,由周衛國親自押運過來的特殊材料,每一段都浸染過那片土地的血淚與不屈的意誌。
王鐵柱沒說話,隻是重重地點了下頭,眼神凝重。他手臂肌肉賁張,穩穩地將通紅的鋼坯從坩堝裡提出,耀眼的鋼水如同熔化的星辰般滴落。他邁著沉穩的步伐,走到巨大的鐵砧前。
“鐺——!!!”
沉重的汽錘在王鐵柱精準的操控下,帶著千鈞之力轟然砸落!火星如同最盛大的金色煙花,瞬間在昏暗的車間裡四濺開來!熾熱的氣浪翻滾,灼烤著空氣。每一次錘擊,都伴隨著鋼坯形狀的改變和內部結構的致密化。王鐵柱的額頭青筋暴起,汗水剛滲出皮膚就被高溫瞬間蒸發,他緊抿著唇,眼神專注得如同在進行一場神聖的儀式。他在錘打,更是在將一種意誌、一種守護的信念,鍛打進這冰冷的金屬之中!
“師父,七百對!今晚…能成嗎?”徒弟看著堆積如山的鋼坯毛料,聲音有些發顫。這任務太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