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的暑氣蒸騰依舊,但在國安部大樓一間燈光調暗的指揮調度室內,氣氛卻帶著深海般的沉靜與專注。巨大的電子屏幕上,分割成多個畫麵:衛星雲圖、南海某海域的海況實時監測、以及最核心、最引人注目的——來自數千米海底的實時影像。
幽藍、深邃。探照燈的光束如同神隻之眼,刺破了亙古的黑暗,照亮了奇異的海底地貌。偶爾有形態古怪、從未見過的深海生物被驚動,在光束邊緣一閃而過,留下模糊而神秘的剪影。屏幕下方,不斷跳動著令人屏息的數字:深度:3682米…3705米…3720米…
李玄策獨自坐在屏幕前,身體微微前傾,深藍色的製服在屏幕幽光的映照下泛著冷峻的質感。他的臉沉浸在變幻的光影中,眼神銳利如鷹隼,緊緊追隨著那艘名為“蛟龍”的鋼鐵巨獸傳回的每一個畫麵,每一次心跳般的深度刷新。空調的冷風無聲吹拂,卻吹不散室內凝聚的緊張與期待。
這不是一次普通的科學試驗。這是向人類認知邊緣的挑戰,是向浩瀚藍色國土深處投下的第一枚探針。它的每一次下潛,都承載著探索未知的渴望,更肩負著國家海洋戰略的重托——深海底蘊藏的豐富礦產資源多金屬結核、富鈷結殼、熱液硫化物)、潛在的生物基因寶庫,以及……在廣袤而爭議不斷的南海,這無聲潛行的國之重器,本身就是國家意誌與科技實力的象征,是維護海洋權益的基石。資源勘探能力,即是未來話語權的保障。
他拿起加密電話,聲音沉穩:“海洋局指揮中心嗎?我是李玄策。‘蛟龍’狀態如何?保障船編隊氣象海況有無異常?應急方案是否隨時可啟動?”
電話那頭傳來清晰的彙報:“報告李部長,‘蛟龍’狀態一切正常,三位潛航員精神飽滿。海況符合預期,保障船編隊警戒完備,應急方案已就緒,各崗位24小時值守,請放心!”
“好。務必確保萬無一失。這不僅是一次科考突破,更是國之重器的首秀。安全,是底線,也是紅線。”李玄策的叮囑帶著千鈞之力。
放下電話,他目光重新落回那深邃的藍色畫麵。屏幕上的數字已悄然躍過3750米。這一刻,他仿佛穿越了時空,回到了二十多年前南方那個喧鬨而充滿機油味的港口碼頭。那時的他,還是一個穿著沾滿油汙工裝的技術員,拿著扳手,趴在龐大的遠洋貨輪轟鳴的輪機旁,一顆螺絲一顆螺絲地檢修、調試。那時的海洋,對他而言是繁忙的航線、是龐大的貨輪、是鹹腥的海風,神秘而遙遠。誰能想到,當年那個仰望巨輪的青年,如今坐在這裡,凝視著代表國家尖端科技力量的探測器,深入到了他當年想都不敢想的深淵?
“從萬噸輪甲板,到七千米深淵……”李玄策心中默念,一股難以言喻的感慨與豪情在胸腔中湧動。這不僅僅是科技的飛躍,更是一個古老民族向深藍挺進的決心。他仿佛能聽到那深海之下,鋼鐵與海水無聲角力的低鳴,那是國家力量在寂靜深藍中奏響的強音。
夜色漸深,指揮室內的燈光顯得更加幽暗。當屏幕上的深度最終定格在3759米,並確認潛航器狀態良好、開始按計劃作業時,李玄策緊繃的神經才稍稍放鬆。就在這時,他口袋裡的私人手機震動起來。
是方清墨。
“玄策!”電話那頭的聲音帶著一絲難以抑製的興奮和疲憊,背景是深夜實驗室特有的寧靜,“你還在看直播嗎?‘蛟龍’成功了!3759米!”
“嗯,我在看。”李玄策的聲音裡也帶著笑意,“了不起的成就。”
“何止是了不起!”方清墨的聲音提高了幾分,“你知道嗎?我們團隊三年前參與的那個‘深淵級複合耐壓殼體材料’預研項目,這次用上了!就是主駕駛艙球殼最核心的那幾層複合材料!雖然隻是其中一小部分關鍵技術,但看到它真的承受住了近四千米水壓的考驗,安然無恙……這種感覺……”她的聲音有些哽咽,那是科研工作者看到自己心血結晶轉化為國家重器、經受住極限考驗時最真摯的激動。
李玄策的心弦被輕輕撥動。他了解妻子,她極少如此外露情緒。“清墨,祝賀你們!你們的工作,是‘蛟龍’得以深潛的筋骨。沒有這些基礎材料的突破,再精妙的設計都是空中樓閣。這份功勞,有你們沉甸甸的一份。”他由衷地說道。他仿佛能看到電話那頭,妻子眼中閃爍的淚光,以及實驗室裡那無數個不眠之夜凝聚成的光芒。科技強國,正是由這無數個默默無聞的突破堆砌而成。
夫妻倆隔著電話線,分享著這份屬於國家、也屬於無數像他們這樣奮鬥者的喜悅。深海探秘的壯舉,在這一刻,也化作了夫妻間心照不宣的驕傲與溫情。
回到家中,已是深夜。客廳裡隻留了一盞暖黃的壁燈。李天樞並沒有睡,小家夥穿著小睡衣,抱著他的航母模型,正眼巴巴地等著爸爸。看到李玄策回來,立刻撲了上來:“爸爸!那個大鐵魚潛到很深很深的海裡去了嗎?電視裡說它好厲害!”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李玄策一天的疲憊仿佛被兒子的熱情瞬間驅散。他抱起小天樞,坐到沙發上,點開手機裡保存的幾張“蛟龍號”在海底拍攝的瑰麗照片和動畫示意圖。
“看,天樞,這就是‘蛟龍號’,不是鐵魚,是我們國家自己造的潛水器,就像大海裡的超級探險家。”李玄策指著屏幕,“它今天潛到了很深很深的地方,比十個最高的摩天大樓疊起來還要深得多!”
“哇!那麼深!”李天樞瞪大了眼睛,小手指著屏幕上奇形怪狀的深海魚,“那裡有魚嗎?黑黑的,它們怕不怕?”
“有魚啊,你看,這些魚我們以前都沒見過呢。它們不怕黑,因為它們就住在那裡,有的還會自己發光,像小燈籠一樣。”李玄策的聲音溫柔,帶著父親特有的耐心,“那裡還有很多寶貝,亮晶晶的石頭,還有火山噴出來的熱水,藏著很多科學家爺爺都想知道的秘密。”
“那…那它能找到龍宮嗎?”孩子的想象力總是天馬行空。
李玄策笑了:“也許,它找到的寶藏,比龍宮的寶貝還要珍貴。那些亮晶晶的石頭,可能對我們國家非常重要,能造出更厲害的飛機、輪船,讓我們的國家變得更強大。”他巧妙地用孩子能理解的語言,注入了國家資源戰略的萌芽概念。
李天樞似懂非懂,但“厲害”、“強大”、“寶藏”這些詞深深吸引了他。他抱著航母模型,又看看手機裡“蛟龍號”的照片,小臉上滿是向往:“等我長大了,也要開大鐵…開潛水器!去海底找寶藏!比航母還厲害!”
看著兒子稚嫩卻充滿憧憬的臉龐,李玄策心中暖流湧動。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不正是在這一代代人的仰望與傳承中生根發芽嗎?他將兒子摟緊了些:“好,那你要好好吃飯,快快長大,學很多很多知識。等你長大了,也許能開更厲害的潛水器,潛到更深的地方去。”
哄睡了沉浸在深海夢鄉中的兒子,李玄策輕輕走到書房。他沒有開大燈,隻點亮了書桌上一盞台燈。柔和的光線下,他再次調出了南海的海圖,目光久久停留在那片剛剛被“蛟龍”探訪過的深邃海域。
屏幕上,“蛟龍”傳回的最後一張作業畫麵定格在那裡——一片奇異的海底熱液區,噴湧著白色的“煙囪”,周圍沉澱著色彩斑斕的礦物。這不僅僅是科學的新發現,更是一個無聲的宣告。
李玄策的手指輕輕點在那片深藍之上,眼神如淵。深海,這片占地球表麵大部分、蘊藏著無限可能也暗流洶湧的疆域,其戰略價值已無需贅言。“蛟龍”探淵,標誌著我們終於擁有了叩開這扇大門的鑰匙。然而,深海探索的競爭才剛剛開始,資源的爭奪、技術的博弈、規則的製定……未來的深海,絕不會平靜。
“這,僅僅是個開始。”他對著寂靜的夜色,低聲自語。幽藍的屏幕光映在他深邃的瞳孔中,仿佛也映照著那片剛剛被點亮的、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深藍未來。
喜歡金蘭厭勝劫請大家收藏:()金蘭厭勝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