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方的寒流尚未完全退卻,京城的臘月卻已悄然浸染了年節的氛圍。然而,在故宮深牆之內,文華殿東配殿臨時改造成的“文物醫院”裡,時間卻仿佛凝固在另一種肅穆與緊張之中。巨大的無影燈灑下清冷均勻的光,空氣裡彌漫著微塵、舊紙絹和特製清潔劑混合的獨特氣息。數位身著白大褂、戴著放大鏡的修複師,正屏息凝神,圍繞著中央修複台上那幅被小心翼翼攤開、局部固定的長卷。那正是國之重寶,即將在兩岸合璧大展中亮相的《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殘段。墨色蒼潤,山巒起伏,曆經數百年滄桑,絹素已顯黯淡脆薄,其上幾處後世修補的痕跡,如同歲月留下的疤痕,格外顯眼。
修複室隔壁的分析室內,氣氛卻截然不同。儀器低鳴,屏幕上跳動著複雜的圖譜和數據流。方清墨一身素淨的實驗服,清冷的目光專注地盯著高精度紅外光譜儀的顯示界麵。她並非書畫修複專家,但此次被故宮特聘為科技顧問,負責運用最前沿的材料分析技術,為脆弱古卷的加固和保存方案提供科學依據,尤其要排查任何可能加速老化的現代汙染物。
“方院士,重點掃描區域c7,也就是左下角這塊清代晚期的補絹,數據出來了。”一位年輕的助理研究員指著屏幕上一處異常波峰,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緊張,“光譜顯示…存在微量特殊稀土元素的特征吸收峰,非常微弱,但特征明確。”
方清墨秀氣的眉毛幾不可察地蹙起。稀土?在這幅傳世古畫的補絹裡?這不合常理。修複古書畫,所用補絹多為精心仿製的古絹或優質桑蠶絲,追求的是材質、紋理、色澤的和諧統一,斷無摻入現代稀土元素的必要,更無此先例。她指尖在觸摸屏上輕點,調出數據庫進行比對,同時吩咐:“把光譜圖局部放大,與數據庫裡所有已知古絹樣本、以及…之前部裡轉來的那份特殊樣本庫進行交叉對比。”
“特殊樣本庫”指的是國安部在偵破近期稀土走私大案時查獲的、標記有特殊工藝痕跡的稀土樣本數據庫。
屏幕上,放大的光譜曲線如同詭譎的心電圖。幾秒鐘後,比對結果跳出,一個刺目的紅色標記覆蓋在c7區域的補絹光譜圖上——匹配度99.7,與代號“朔風7”走私稀土樣本特征高度吻合!
分析室內瞬間落針可聞。所有研究員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愕然地看向方清墨。這幅國寶級的古畫上,一塊不起眼的清代補絹,竟然檢測出了與近期猖獗的稀土走私案中截獲的特定稀土成分同源?這絕非巧合!
方清墨清冷的眸子瞬間銳利如冰錐。她立刻拿起加密專線電話,撥通了李玄策的號碼。電話隻響了一聲就被接通。
“玄策,”她的聲音依舊平穩,卻帶著穿透電波的凝重,“文物醫院,《富春山居圖》補絹,檢出‘朔風7’特征譜。同源。”
電話那端沉默了極短暫的一瞬。李玄策的聲音隨即傳來,低沉而迅疾,沒有絲毫拖泥帶水:“原地封存所有樣本,控製現場知情範圍。我馬上到。”
夜幕低垂,白日裡遊人如織的紫禁城陷入了深沉的寂靜。重重宮闕的剪影在清冷的月光下顯得格外巍峨森嚴。一輛沒有任何標識的黑色轎車,悄無聲息地駛過空曠的筒子河,從神武門西側一處不起眼的便門駛入,徑直停在文華殿區域外。
李玄策身著便裝,外罩一件深色大衣,步履沉穩。方清墨已在殿外等候,月光勾勒出她清瘦而挺拔的身影。兩人目光交彙,無需多言,一切儘在不言中。方清墨引著他,穿過幾道設有特殊安保的門禁,再次進入燈火通明的文物醫院分析室。
那塊被標記為c7的補絹殘片,已被單獨置於高倍顯微鏡下的恒溫恒濕樣本盒中,在強光照射下,泛著陳舊的米黃色。幾名核心研究員已被清場,室內隻剩下他們夫妻二人和一位絕對可靠的老專家。
李玄策俯身,銳利的目光掃過樣本盒,又看向旁邊儀器屏幕上的匹配圖譜,眼神幽深如寒潭。方清墨則戴上特製的超薄手套,輕輕打開樣本盒。她沒有立刻觸碰那脆弱得仿佛一觸即碎的絹片,而是伸出食指,隔著幾毫米的空氣,極其緩慢、極其輕柔地,沿著補絹邊緣一道幾乎看不見的、顏色略深於周邊的經緯線,虛虛劃過。她的指尖仿佛帶著無形的探測場,感受著那古老纖維傳遞出的、超越視覺的細微信息。
“玄策,”方清墨的聲音在寂靜的室內響起,帶著一絲科學家的困惑與直覺的敏銳,“這絲線的韌度…異常。不像是單純的桑蠶絲。感覺…像是被某種極端環境淬煉過?或者…摻入了什麼?”她抬起頭,看向丈夫,“它的微觀結構,有微弱的定向結晶痕跡,像是承受過瞬間高溫後急速冷卻…類似金屬淬火,但發生在纖維層麵,非常奇特。”
“淬火?”李玄策捕捉到這個關鍵詞,眉頭鎖緊。瞬間,一個名字跳入腦海——王鐵柱!這位老同學畢生鑽研的,正是金屬材料的淬火工藝!而他的祖籍,正是江南絲綢重鎮蘇杭一帶!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沒有絲毫猶豫,李玄策立刻撥通了王鐵柱的視頻電話。此刻已是深夜,但電話幾乎瞬間被接通。屏幕上立刻跳出王鐵柱那張沾著油汙、略顯浮腫卻精神奕奕的臉龐,背景是燈火通明的車間,顯然又在加班攻堅某個技術難題。
“老李?稀罕啊!這大半夜的,有急事?”王鐵柱的大嗓門帶著哈市特有的豪爽,在安靜的實驗室裡顯得有些突兀。
“鐵柱,長話短說。”李玄策將手機攝像頭對準樣本盒裡那塊泛黃的補絹,“認不認識這種絲?特彆說明,這絲線可能…經曆過某種特殊處理,比如…高溫淬煉?或者摻了彆的東西增強韌性?”
屏幕上的王鐵柱眯起眼睛,湊近屏幕仔細看,粗大的手指在屏幕上放大圖像。幾秒鐘後,他猛地一拍大腿,發出“啪”的一聲脆響,震得手機都晃了晃,臉上露出恍然大悟又混雜著難以置信的激動神情:
“哎喲我滴老天爺!這…這看著像‘雙宮絲’啊!還是頂級的蘇杭老雙宮!錯不了!這紋理,這光澤感,雖然舊了,但底子在那兒!我爺活著的時候,老念叨這個!我們家祖上在蘇杭就是開綢緞莊的!”
他喘了口氣,眼中閃爍著回憶的光芒:“我爺說過!37年,鬼子打過來那會兒,江南好多廠子要內遷,圖紙、精密玩意兒根本帶不走!我太爺爺他們就想了個絕招!把一些最要緊的機床圖紙、軸承參數啥的,用特殊藥水寫成極小的密碼,然後…然後混在最好的雙宮絲裡,一起織進綢緞!織得特彆密實!聽說還用祖傳的秘法,拿特殊的‘火氣’熏過處理過那些絲線!對!就是淬!不是打鐵那種淬火,是拿特殊的蒸汽和藥水熏蒸,讓絲線韌得像牛筋,水火難侵!這樣鬼子就算查到了綢緞,也想不到裡麵有乾坤,更扯不壞!”
王鐵柱的聲音激動得有些顫抖:“我爺說,那些藏了‘密碼’的綢緞,後來都捐給了…捐給了南邊撤退的隊伍!說是捐給國家了!難道…難道這補絹用的,就是當年那種處理過的雙宮絲?那稀土…會不會就是當年用來寫‘密碼’的特殊藥水留下的痕跡?或者是後來加固時無意摻進去的?”
“特殊處理的雙宮絲…藏圖紙…火氣淬煉…”李玄策和方清墨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震驚。一段塵封的抗戰秘辛,一件國寶上的修補痕跡,竟與當今的稀土走私案,通過一種近乎傳奇的民間智慧,跨越時空,詭異地串聯在了一起!這絕非偶然!這塊補絹,很可能就是當年承載了工業火種轉移密碼的載體之一!而它上麵殘留的稀土特征,指向了當今仍在活動的黑手!
就在這時——
嗚——嗚——嗚——!!!
尖銳刺耳的警報聲毫無預兆地撕裂了文物醫院的寂靜!紅色的警示燈在走廊和物證室門口瘋狂閃爍!物證室!正是存放著這塊關鍵補絹樣本和其他相關檢測物證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