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研究所那間熟悉的辦公室,此刻卻彌漫著一種告彆的氣息。夕陽的金輝透過寬大的落地窗,將橡木書桌、堆滿書籍文獻的書架,以及李長庚清臒的身影都鍍上了一層溫暖而略帶傷感的色調。行李箱靜靜地立在牆角,櫃子已經清空了大半,唯有桌麵上那個閃爍著幽藍光澤、巴掌大小的特製加密硬盤,在夕陽下顯得格外沉靜而深邃。
李長庚的手指輕輕拂過硬盤冰涼的合金外殼,指尖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這小小的金屬方塊裡,壓縮著他漂泊海外近三十年的全部智慧結晶——超越時代的前沿能源轉化模型、顛覆性的複雜係統安全架構、關於量子意識與物質交互的大膽猜想,以及……那些在斯坦福最尖端實驗室裡誕生的、尚未公開甚至尚未命名的超前構想。它們曾是他異國生涯的錨點,是他與故土唯一的、無形的連接。如今,它們即將隨他一起,回歸本源。
“念墨,”他抬起頭,看著站在麵前的孫女。李念墨今天特意穿了一身素雅的連衣裙,少了平日的學術銳氣,多了幾分屬於孫女的乖巧。她的眼神清澈明亮,卻也盛滿了即將分離的眷戀。“這個,”他將硬盤鄭重地放入李念墨手中,“是爺爺這輩子,在‘術’的層麵上,能留給你的最寶貴的東西。”
李念墨感受到硬盤沉甸甸的分量,也感受到了爺爺掌心傳遞過來的微涼與鄭重。她用力握緊,仿佛握住了流淌的血脈與無聲的托付。“爺爺,您放心。這裡的每一比特數據,我都會讓它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長出守護家園的枝葉。”她的聲音不高,卻帶著磐石般的承諾。
李長庚欣慰地笑了,眼角的皺紋舒展開,像溫暖的漣漪。他張開雙臂,將孫女輕輕擁入懷中。這是一個屬於科學家之間、超越了輩分的擁抱,是探索精神的火炬傳遞。他嗅著孫女發間淡淡的清香,聲音低沉而溫暖:“好孩子,爺爺信你。記住,真正的力量,不僅在於掌握尖端的‘術’,更在於運用它的‘心’。這‘心’,要向著光明,向著生養我們的土地。”他鬆開懷抱,慈愛地拍了拍孫女的肩膀,“去吧,外麵車在等了。爺爺還有些……私人的東西要整理。”
李念墨知道爺爺指的是什麼,她懂事地點點頭,將硬盤小心地放進隨身背包的最內層,又深深看了爺爺一眼,才轉身離去。門輕輕合上,辦公室裡隻剩下李長庚一人,和窗外漸漸濃鬱的暮色。
他走到書桌前,打開筆記本電腦,點開了攝像頭錄製軟件。屏幕的光映亮了他飽經滄桑卻依舊睿智的臉龐。他沒有刻意整理儀容,隻是將桌上那塊來自三峽庫區的長江石,輕輕放在鏡頭旁邊。光滑的石麵浸潤過故鄉的江水,此刻仿佛也帶著遙遠的潮汐聲。
京城的夜晚,華燈初上。李玄策結束了一場關於網絡安全反製後續部署的冗長會議,帶著滿身的疲憊回到家中。客廳裡,方清墨正陪著李天樞看一本關於宇宙星雲的繪本,柔和的燈光下流淌著家的寧靜。
“爸,您回來了!”李天樞像隻快樂的小鹿撲過來,舉著繪本,“看,這個星雲像不像爺爺說的‘混沌中的秩序’?”
李玄策笑著摸了摸兒子的頭,目光卻落在方清墨遞過來的一個平板電腦上。“念墨下午從加州發回來的加密包裹,說這是爸給你的……‘禮物’。”方清墨的聲音輕柔,眼神裡帶著理解和關切。
李玄策的心微微一緊。他接過平板,走進書房,關上門。巨大的落地窗外是京城的璀璨星河,窗內卻隻有書桌上台燈的一圈暖黃光暈。他深吸一口氣,點開了那個標注著“父字”的加密視頻文件。
屏幕亮起,父親李長庚熟悉的麵容出現在眼前。背景是他斯坦福的辦公室,那塊長江石靜靜地躺在桌角。
“玄策,”父親的聲音傳來,平靜而深沉,帶著一種穿透時光的力量,“當你看到這段影像時,我已在歸途。有些話,當麵說或許太沉,不如留在這裡。”
李長庚的目光仿佛穿透了屏幕,直視著兒子的靈魂。“這三十年,我身處大洋彼岸的科技之巔,看儘繁華,也洞察其裡。這裡的科研體係,確有它高效、自由、鼓勵突破的一麵,如同精密的引擎,驅動著創新。但引擎之下,是資本的巨手在操控方向,是‘絕對優勢’的執念在扭曲倫理。他們信奉‘力量即真理’,為了維持領先,可以無所不用其極。從‘幽靈’潛航器到暗網攻擊,再到覬覦‘海瀾’合金、試圖擾動地脈……這些,絕非孤立的技術競爭,而是一種體係性的、對潛在挑戰者的‘規訓’與‘遏製’。”
他拿起那塊長江石,指腹摩挲著光滑的表麵:“我們的路,注定與他們不同。《周易》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我們的‘自強’,不是要複製他們的引擎,而是要走出一條自己的路——一條將頂尖科技深深紮根於自身文明土壤、服務於最廣大生民福祉、同時守護天地和諧的道路!這需要定力,需要智慧,更需要……超越單純技術層麵的戰略清醒。”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長庚的語氣變得更加凝重:“科技是雙刃劍。越是強大,越需敬畏。能源的轉化,關乎文明存續的根基;係統的安全,關乎億萬生靈的秩序;對未知領域的探索,更要警惕打開‘潘多拉魔盒’。我們不能被‘彆人有,我也要有’的焦慮驅使,不能被爭霸的迷夢裹挾。每一項重大技術的突破與應用,都應置於‘是否利國利民?是否可持續?是否合乎天道人倫?’的三重拷問之下!”
他的眼神變得無比深邃,如同蘊藏著星辰大海:“玄策,你站在守護國家安全的最前沿,手握重器,心係蒼生。記住,真正的安全,不僅是鋼鐵長城和無形疆域。它是經濟肌體的健康,是民心的凝聚,是文化的自信,是生態的平衡,是麵對驚濤駭浪時那份‘千磨萬擊還堅勁’的文明韌性!要像長江水,既有奔湧向前的力量,又有澤被萬物的胸懷;要像三峽壩,既能馴服狂暴的自然之力,又能將其轉化為滋養大地的能量。”
視頻的最後,李長庚將長江石輕輕放回桌麵,對著鏡頭,露出了一個父親特有的、混合著驕傲、期許與深沉牽掛的笑容:“兒子,爸回來了。帶著一生的所學、所思,也帶著對你、對念墨、對天樞、對我們這個家、對我們腳下這片土地最深切的祝福與信念。前路艱險,但根在,魂在,希望在。我們……回家再說。”
屏幕暗了下去,書房裡一片寂靜。窗外的城市燈火無聲流淌,映在李玄策深邃的眼眸裡。他久久地坐在那裡,仿佛被父親的話語釘在了時光中。那些關於道路、倫理、戰略、根基的論述,如同洪鐘大呂,在他心中猛烈激蕩,衝刷著他固有的認知框架,又重塑著更加宏闊、更加深沉的信念基石。
一滴溫熱的液體,毫無征兆地滑過他剛毅的臉頰,落在緊握的拳頭上,洇開一小片深色。他猛地站起身,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背對著空蕩的房間,肩膀幾不可察地微微聳動。三十年分離的滄桑,父親洞穿迷霧的智慧,家國前路的沉重與光明,還有那聲穿透萬水千山的“兒子”……所有的情感如同決堤的江水,衝垮了他作為部長、作為守護者堅硬的外殼,露出了最柔軟也最赤誠的內核——一個兒子對父親的孺慕,一個學生對智者的敬仰,一個守護者對引路人的無限感激。
他抬手,指尖用力抹去臉上的濕痕,再轉過身時,眼中已無淚水,隻剩下一種被徹底洗禮過的、前所未有的清澈與堅定。那清澈,源自父親撥雲見日的點醒;那堅定,則源於血脈深處被重新點燃的、更加磅礴的力量。
他拿起手機,給方清墨發了一條信息,手指沉穩有力:
>“清墨,爸的飛機明早落地。備好家宴,要最地道的家鄉菜。我們全家,接他回家。”
信息發送成功的提示音在寂靜的書房裡格外清晰。李玄策再次望向窗外無垠的夜空,那裡,正有一架載著遊子與智慧的航班,穿透雲層,堅定地朝著東方,朝著家的方向,歸航。父親留下的,不僅是一塊硬盤、一段視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關於道路與未來的終極“禮物”。這禮物,將伴隨他,在守護神州、鑄就未來的征途上,行穩致遠。
喜歡金蘭厭勝劫請大家收藏:()金蘭厭勝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