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章 冰下火(2013.1.25)_金蘭厭勝劫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遊戲競技 > 金蘭厭勝劫 > 第723章 冰下火(2013.1.25)

第723章 冰下火(2013.1.25)(1 / 2)

2013年1月25日,帕米爾高原西麓,喀什噶爾老城,艾提尕爾大巴紮

寒風卷著細碎的雪粒,在迷宮般的巷陌間打著旋兒。空氣裡彌漫著烤羊肉的焦香、孜然的辛烈、乾果的甜膩,還有炭火、皮革、塵土混合的、屬於古老絲路的獨特氣息。雖是隆冬,大巴紮依舊人頭攢動,喧囂鼎沸。裹著厚實棉襖或傳統袷袢的人們摩肩接踵,討價還價聲、商販吆喝聲、孩童追逐嬉鬨聲、驢車鈴鐺的脆響,交織成一曲充滿煙火氣的邊城交響。

在一條相對僻靜的支巷深處,一家不起眼的烤饢店爐火正旺。巨大的土製饢坑如同沉默的巨獸蹲伏著,坑口散發著灼人的熱浪,將四周冰冷的空氣扭曲。店主艾山江大叔,一個臉龐被炭火熏得黝黑發亮、皺紋如同刀刻般的維族老人,正熟練地用長長的鐵鉤將一個個金黃酥脆、散發著麥香熱氣的饢餅從坑底鉤出。剛出爐的饢餅被整齊地碼放在坑口旁的石台上,熱氣騰騰,誘人垂涎。

巷口陰影裡,兩個穿著普通棉衣、裹著厚圍巾、看似外地遊客的男人,看似漫不經心地挑選著旁邊攤位的乾果,眼角餘光卻如同鷹隼般,死死鎖定著艾山江大叔的動作和那饢坑口升騰的熱氣。其中一人,手裡緊緊攥著一個微型紅外測溫儀,藏在袖口裡。

“目標確認,老地方。”其中一人壓低聲音,對著衣領內藏的微型麥克風說道。

“記錄溫度。”耳機裡傳來清晰的指令。

袖口下的測溫儀悄然對準饢坑口。數字在小小的屏幕上跳動:40c。

“溫度40。”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緊繃,“‘鷹’推遲行動。”

耳機裡沉默片刻:“收到。繼續監視,記錄下一次出爐溫度。”

艾山江大叔似乎渾然不覺,依舊專注地侍弄著他的饢坑。他拿起一個剛烤好的饢餅,用一塊乾淨的布仔細擦拭著餅麵。那饢餅中心印著繁複的纏枝蓮花紋,邊緣則是一圈幾何圖案。他擦拭的動作很慢,很仔細,仿佛在對待一件藝術品。然而,在無人注意的角落,他布滿老繭的手指,在那圈幾何圖案的某個特定節點上,極其輕微地、幾乎不可察覺地,多停留、摩挲了那麼一瞬。然後,他將擦好的饢餅,放進了旁邊一個標注著“精品特供”的柳條筐裡。那個筐裡,已經放了幾個同樣紋飾、同樣被仔細擦拭過的饢餅。

兩個便衣的目光,死死盯住那個柳條筐,像盯著即將引爆的炸彈。同一時間,國安部西疆前沿指揮所,喀什

指揮所設在一座不起眼的、具有濃鬱民族風格的庭院地下。厚重的防爆門隔絕了外界的嚴寒與喧囂。室內溫度適宜,巨大的電子屏幕牆上,分割顯示著多個監控畫麵:有艾提尕爾大巴紮熙攘的人群紅外熱成像,有饢坑旁那兩個便衣的隱蔽視角,有艾山江大叔擦拭饢餅的特寫,還有一張高清放大的、剛剛出爐的饢餅紋飾照片。

李玄策站在屏幕牆前,身姿挺拔如雪嶺青鬆。他穿著深色便裝,眉宇間帶著一絲高原反應留下的疲憊,但眼神卻銳利如刀,穿透屏幕,仿佛能洞悉那喧囂市井下湧動的暗流。屏幕冷光映著他棱角分明的側臉,下頜線繃緊,顯露出內心的凝重。

“李部,這是剛剛截獲的、目標通過饢坑溫度傳遞的第三次信號。”一名年輕的技術軍官遞上一份簡報,“三次溫度記錄:180c、40c、180c。結合我們破譯的敵方密碼本,初步解讀為——‘目標確認,按原計劃,推遲至第二階段節點行動’。”

“推遲?”李玄策的聲音低沉,帶著冰碴般的冷意,“敵人很謹慎。他們在等什麼?更大的混亂?還是…更穩妥的時機?”他的目光沒有離開屏幕上那張放大的饢餅照片。照片上,那繁複的纏枝蓮紋和邊緣的幾何圖案清晰可見。

“另外,技術組分析了艾山江擦拭饢餅的動作,發現他在餅邊緣這個幾何節點有異常停留。”軍官用激光筆在照片邊緣一個特定的菱形交叉點上畫了個圈,“但…紋飾本身並無特殊含義,是常見的西域纏枝蓮變體。”

“常見的?”李玄策嘴角勾起一絲冷峭的弧度,他忽然向前一步,幾乎要貼近屏幕,手指精準地點在那個被圈出的菱形交叉點上。“不,你們看這裡。這個交叉的角度,這兩條線的走勢…這絕非隨意的裝飾!”他的聲音陡然拔高,帶著一種洞穿迷霧的篤定,“這不是西域的纏枝蓮!這是《水經注·河水篇》裡記載的‘陰符’!是古代軍旅傳遞密令所用的山川脈絡暗記!看這折角,分明是‘坎’位水紋!再看這走勢,暗合‘離’火之象!水紋藏火象…坎離相濟…這是‘內緊外鬆,待機而發’的指令!他們在告訴同夥:表麵按兵不動,實則暗聚殺機!”

指揮所內瞬間一片寂靜!所有人都被李玄策這石破天驚的解讀震住了!一本古老的《水經注》,竟成了破解現代敵特密碼的鑰匙?這需要何等的學識積澱與戰場直覺!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立刻通知前方!重點監控柳條筐去向!所有接觸過‘精品饢餅’的人,一個不漏!”李玄策的命令斬釘截鐵,眼中寒光閃爍,“敵人把密令烙在千家萬戶的日常吃食上,好一招‘大隱隱於市’!可惜,祖宗傳下來的智慧,不是那麼好糊弄的!”喀什老城,另一條幽深巷弄

一間掛著褪色招牌的樂器作坊裡,傳出悠揚而略帶哀傷的熱瓦普琴聲。爐子燒得很旺,屋子裡暖烘烘的,帶著鬆木和羊膻的混合氣味。店主艾爾肯,一個身材高大、留著濃密胡須的維族中年漢子,正盤腿坐在厚實的羊毛地毯上,專注地調試著一把剛做好的熱瓦普琴。他手指粗壯有力,撥動琴弦的動作卻異常靈巧細膩。琴聲時而如高山流水,時而如大漠風沙。

作坊角落裡,堆放著一些製作樂器的半成品木料和工具。一個穿著普通工裝、戴著鴨舌帽、臉上沾著些木屑的年輕人國安特工偽裝),正笨拙地用刨子處理一塊胡楊木,眼睛卻時不時瞟向艾爾肯和他手邊那把琴。

“艾爾肯老師傅,”年輕人放下刨子,搓著手,臉上帶著謙遜甚至有些靦腆的笑容,用不太流利的維吾爾語夾雜著漢語說,“您的琴,聲音太美了!像天上的百靈鳥!我…我從小就喜歡樂器,可惜家裡窮,沒機會學…能在您這兒當學徒,真是天大的福氣!”他一邊說,一邊小心翼翼地從隨身的工具包裡,捧出一個用藍印花布包裹得方方正正的物件,恭敬地遞到艾爾肯麵前,“這是我…我爺爺留下的,說是本老書,我也不懂,放著也是糟蹋…聽說您學問大,送給您,就當…就當我的拜師禮,請您一定收下!”

艾爾肯的琴聲停了。他抬起深邃的眼眸,帶著審視的目光看向年輕人,又落在那包裹上。他放下熱瓦普,用布擦了擦手,接過包裹,慢慢打開。

裡麵是一本厚重、裝幀古樸、封麵印著燙金突厥文字的書籍仿本——《突厥語大詞典》!書頁泛黃,邊緣磨損,散發著濃重的舊書特有的墨香和歲月氣息,仿真度極高。

艾爾肯的眼神瞬間凝固了!他的手指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輕輕撫摸著封麵上那些古老的文字,如同撫摸失散多年的親人。“麻赫穆德·喀什噶裡…”他喃喃念出編纂者的名字,聲音低沉而充滿敬意,仿佛喚醒了沉睡千年的靈魂。“這是…我們突厥人的根啊…”他看向年輕人的目光,瞬間柔和了許多,甚至帶上了一絲不易察覺的激動。

“好…好孩子!”艾爾肯用力拍了拍年輕人的肩膀,將詞典珍重地放在身邊,“這份禮,太重了!你安心在這裡學,手藝,我教你!”

年輕人憨厚地笑著,連聲道謝。無人看見的角度,他眼底深處閃過一絲銳利的光——那本珍貴的《突厥語大詞典》仿本的書脊夾層深處,一枚米粒大小的微型追蹤器,正悄然啟動,發出微弱到幾乎無法探測的信號脈衝。而艾爾肯身後,那個看似隨意擺放、裝著那把調試好的熱瓦普的舊琴箱,在紅外成像的掃描下,箱體夾層的密度顯示出微妙的異常——那裡,正靜靜地躺著一份用十二木卡姆古老樂譜加密記錄的、高精度爆炸裝置的結構圖紙。南方小城,縣圖書館,古籍報刊查閱室

午後慘淡的陽光,費力地穿透蒙塵的高窗,在布滿刻痕的舊木桌和發黃的書頁上投下幾塊模糊的光斑。空氣裡彌漫著紙張陳腐、黴菌和灰塵混合的沉悶氣味,寂靜得能聽到塵埃落定的聲音。

王秀芹裹著一件洗得發白的舊棉襖,圍巾將半張臉都遮住了,隻露出一雙深陷而渾濁的眼睛。她獨自一人坐在最角落的位置,麵前攤開著一大摞厚重的合訂本——1970年1月至6月的《江城日報》。紙張早已泛黃變脆,翻動時發出“嘩啦嘩啦”的呻吟,仿佛隨時會碎裂。

她的手指因為寒冷和用力而有些僵硬,小心翼翼地翻閱著。目光呆滯而機械地在密密麻麻的鉛字間掃過,尋找著那個特定的日期——1970年5月1日。她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來這裡,是潛意識裡對那場改變了她一生命運的事故的不甘?還是對李長庚最後蹤跡的渺茫探尋?或許,僅僅是為了躲避醫院那令人窒息的藥味和趙大娘欲言又止的同情。

終於,翻到了五月。找到了五月一日那一版。頭版頭條是醒目的紅色大字標題:“熱烈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下麵是盛大的遊行集會報道。她的目光急切地在字裡行間搜尋,跳過那些激昂的口號,直接翻向後麵的本地新聞版。

找到了!

在第三版一個不起眼的角落:

“江城船舶設計院發生嚴重爆炸事故”

標題不大,卻像燒紅的烙鐵燙傷了她的眼睛!報道內容很簡短:

“本報訊:昨日下午三時許,本市長江船舶設計院第三試驗車間發生意外爆炸,造成車間部分損毀。事故原因正在調查中。據悉,現場有人員傷亡,具體名單待核實後公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已成立專門工作組……”


最新小说: 輪回的儘頭是星際 時淵槍主 一九八五到二零二五 重生娛樂圈:雙頂流CP又在綜藝撒糖啦 枷鎖之外:雙生之絆 慕小姐隻想離婚 前夫哥你病得不輕啊! 重生八零,紈絝老公不裝了 夢境前世 雲城以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