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座繁華鼎盛的古代街市!樓閣鱗次櫛比,酒旗迎風招展,虹橋飛架汴河,橋上行人如織,橋下舟楫往來…每一片瓦當,每一根欄杆,每一個人物的表情,都清晰可見,散發著濃鬱的生活氣息與勃勃生機——這赫然是《清明上河圖》的全息投影!古人的安居樂業之景,跨越千年時空,在這片風雨飄搖的現代工地上空恢弘呈現!
所有人都驚呆了!工棚裡的人們紛紛跑出來,忘記了風雨,仰望著這不可思議的景象,臉上寫滿了震撼與茫然。孩子們停止了哭鬨,張大了嘴巴。老人們渾濁的眼中,竟泛起了淚光。
就在這令人心神激蕩的瞬間,李玄策動了!
他猛地轉身,指向那僵直在空中的巨大塔吊吊臂,對著操作員雖然鑰匙被卡,但機械臂本身動力仍在)大吼,聲音如同洪鐘,蓋過了漫天風雨:“鉤住它!鉤住虹橋的鬥拱!”
操作員被這景象和吼聲激得渾身一激靈,幾乎是本能地推動操縱杆。巨大的塔吊吊鉤,帶著冰冷的金屬光澤,緩緩移動,精準地鉤向了全息圖中那座汴河虹橋最精妙、最核心的木質鬥拱結構!那鬥拱結構複雜無比,層層疊疊,卻不見一釘一鉚,全憑榫卯咬合支撐起整座橋梁的重量!
就在吊鉤的尖端,與全息鬥拱接觸的刹那——
“民心為榫,眾誌為卯!”
李玄策的聲音響徹雲霄,帶著一股沛然莫禦的力量,直擊人心!他高舉手臂,仿佛在引導著無形的力量。
這八個字,如同投入平靜湖麵的巨石,瞬間在人群中激起了巨大的漣漪!
“對!民心為榫!”
“我們自己的家,我們自己來建!”
“聽部長的!大家夥兒動起來啊!”
工棚區裡,不知是誰第一個喊了出來,緊接著,壓抑已久的期盼和力量如同火山般爆發!男人們擼起袖子,女人們挽起褲腿,連白發蒼蒼的老人都顫巍巍地站了起來。他們不再等待,不再抱怨,像潮水般湧向那堆在“八卦陣”中、被雨水浸泡的預製件。
周衛國立刻跳到一輛運輸車頂,用儘力氣嘶吼指揮:“聽我調度!甲區的壯勞力,去搬一號樓的牆板!乙區的大姐們,負責傳遞!老工匠師傅們,指導對位!孩子們,幫忙清路!”混亂的八卦迷陣瞬間被賦予了秩序。人們按照周衛國的指引,迅速組成了一條條高效的人鏈。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最令人動容的畫麵出現了:一塊塊沉重的預製件,在無數雙手的接力傳遞中,穩穩地運向樓體框架。雨水打濕了每個人的頭發、衣服,泥漿沾滿了他們的手臂、褲腿。當這些粗糙、冰冷、濕滑的預製件從一雙雙手上傳過時,奇妙的事情發生了——那些沾染在磚塊縫隙、預製件邊緣的汗水、雨水、甚至是指尖被磨破滲出的絲絲血痕,在傳遞過程中,竟與預製件本身預留的生態粘合槽發生了反應!肉眼可見的,一層嫩綠、充滿生機的苔蘚狀物質,迅速在磚縫、構件接合處滋生、蔓延,散發出清新的草木氣息!這並非普通的苔蘚,而是方清墨實驗室研發的、基於古法“糯米灰漿”和生物粘合酶原理的速生生態膠!它以人手的溫度和汗水為催化劑,遇水則活,遇氧則固,瞬間將構件牢固粘合,強度遠超水泥!
“快看!磚縫長草了!粘住了!”
“神了!真粘住了!”
人們驚喜地叫喊著,傳遞的速度更快,熱情更高!一座座樓體的框架上,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生長”出牆壁和樓板。那覆蓋工地的巨大全息《清明上河圖》並未消失,反而投射下柔和的、指引性的光芒,如同最精準的施工藍圖,照亮每一個需要安裝的位置。塔吊的吊臂也不再僵直,雖然鑰匙孔還卡著魯班鎖,但吊鉤卻在李玄策的示意和全息圖的引導下,巧妙地鉤掛著最重的核心構件,如同古代匠人手中靈活的木槌。
風雨依舊,但工地上卻是一片熱火朝天、充滿希望與力量的景象!三千顆漂泊的心,三千雙勤勞的手,在這古老智慧的指引下,凝聚成一股無堅不摧的洪流。安居的夢想,在風雨中,正被一磚一瓦地重新築起!
在人們忘我投入的傳遞與建造中,李念墨小心地拾起了那枚完成使命後光芒收斂、靜靜躺在塔吊基座下的魯班鎖。它恢複了普通木塊的模樣,但入手卻依然帶著一種溫潤的暖意。她仔細端詳著鎖塊的木質紋理,忽然,她的指尖在鎖體側麵一塊深色木紋處停住。她輕輕刮下一點極其細微的木屑,放在鼻尖嗅了嗅。
“爺爺,”她走到正欣慰地看著工人們勞作的李長庚身邊,低聲說,眼中帶著一絲科學家的探究,“您聞聞這個木屑…這木質紋理深處,似乎滲著一股很特彆的…土腥氣?不像普通木材,倒有點像…上好的紫砂礦泥那股子‘岩韻’?”
李長庚聞言,神色一凝,接過木屑仔細嗅聞、觀察。他的眼神變得深邃起來,望向東南方向——那裡,是著名的陶都,也是國家重要的戰略礦物儲藏區之一。
風雨未歇,工地上“民心為榫”的壯歌正酣。然而,這枚小小魯班鎖所泄露的“岩韻”密碼,如同投入平靜湖麵的另一顆石子,在李長庚和李念墨心中,悄然蕩開了新的漣漪。
喜歡金蘭厭勝劫請大家收藏:()金蘭厭勝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