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2章 墨香裡的家國路(2016年7月25日)_金蘭厭勝劫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遊戲競技 > 金蘭厭勝劫 > 第992章 墨香裡的家國路(2016年7月25日)

第992章 墨香裡的家國路(2016年7月25日)(1 / 1)

瑞士,日內瓦湖畔的一棟靜謐公寓裡。午後的陽光透過高大的落地窗,在地板上鋪展成一片溫暖的金色。陳錦程教授坐在窗邊的舊皮沙發上,麵前的矮幾上,靜靜躺著一個散發著淡淡檀木香氣的錦盒。錦盒的深藍色絲絨麵在陽光下泛著幽光,上麵沒有任何標識,隻有一種內斂的莊重。

陳老的目光落在錦盒上,已經有一刻鐘了。自從昨天那個叫李念墨的年輕學者“偶遇”他,並留下這個盒子後,一種複雜難言的情緒就縈繞在他心頭。有疑惑,有警惕,但更多的,是一種被刻意遺忘的、來自遙遠東方的某種牽引,正被這個看似普通的盒子輕輕撥動。

他深吸一口氣,花白的眉毛微微蹙起,終於伸出手,指尖觸碰到錦盒冰涼的金屬搭扣。哢噠一聲輕響,在安靜的客廳裡顯得格外清晰。盒蓋緩緩打開。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份裝幀考究的正式信函。信封上印著簡潔而威嚴的部級徽記。陳老沒有立刻去拿,他的目光被下麵兩樣東西牢牢吸引住了。

左邊,是一疊用上好宣紙書寫的信箋。字跡蒼勁有力,帶著一種學者特有的筋骨和歲月的沉澱。他一眼就認出,那是李長庚的手筆!多年前,他們曾在同一本頂級期刊上發表過觀點相左的文章,也曾在一個國際會議上為某個理論模型爭得麵紅耳赤,彼此是惺惺相惜的對手,也是互相敬重的同行。後來他負氣遠走,與國內學術圈幾乎斷了聯係,沒想到……

他小心翼翼地拿起那疊信箋。沒有客套的寒暄,開篇便是直指核心:“錦程兄台鑒:闊彆經年,思及昔日論道之酣暢,猶在昨日。今國內高溫結構陶瓷研究,於xxx具體性能指標)方向遇瓶頸久矣,多方嘗試,收效甚微。愚弟不才,反複推演,疑點仍在晶界氧空位遷移率與高溫相變應力場之協同機製上,百思不得其解。憶兄當年於‘晶界工程’之灼見,如醍醐灌頂。今冒昧呈上拙見及實驗數據若乾,盼兄撥冗一閱,指點迷津,或能解此困局?此非官方請托,純係一老友、一求索者,於學術迷途之呼號也。長庚頓首。”

字裡行間,沒有絲毫居高臨下的“招攬”,隻有對學術難題的真誠探討,對老友學識的深切懷念與高度認可。那份“非陳老不能解此困”的潛台詞,含蓄而有力,如同一記重錘,敲在陳老沉寂多年的學術雄心之上。他幾乎是貪婪地閱讀著後麵附上的研究瓶頸提綱和實驗數據摘要,越看越是心驚。國內在這方麵的研究深度和廣度,以及所麵臨挑戰的前沿性,遠超他的想象!一種久違的、被需要、被挑戰的興奮感,如同微弱的電流,開始在他血管裡竄動。

他放下李長庚的手書,手指竟有些微微顫抖。目光轉向錦盒右邊。那是一本裝幀精美的線裝冊頁,封麵是素雅的淺青色絹布,上麵用古樸的篆書寫著四個字:“痹症新詮”。

帶著一絲疑惑和更深的不安,他翻開冊頁。裡麵並非印刷體,而是工整的手抄小楷,詳細記錄了一種針對“風寒濕痹、經絡阻滯”即嚴重風濕性關節炎)的綜合治療方案。方案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中醫診療:詳細列出了望聞問切的辯證要點,推薦了以“獨活寄生湯”為基礎方的加減思路,具體到每味藥材的炮製要求、劑量範圍、煎煮方法。甚至附上了幾味主藥材如天山雪蓮、藏紅花)的高清照片和道地產地說明。

第二部分是西醫協同:建議了最新的生物製劑名稱非專利藥通用名)和物理治療方案如特定頻率的超聲波和冷熱交替療法),強調了中西醫結合的優勢。

第三部分是生活調養:從飲食禁忌忌生冷海鮮)、起居建議保暖防潮、特定關節保護操),到推薦國內幾處氣候乾爽、富含負氧離子的療養勝地,以及具體聯係方式和專家坐診時間。

方案的最後,附著一張便箋,字跡溫婉清麗:“陳夫人尊鑒:冒昧打擾。方案由京華同仁堂國醫館xxx大師附大師簡介及照片)主擬,並經協和醫院風濕免疫科xxx教授附簡介)審閱補充。大師言,夫人之症,重在溫經通絡,扶正祛邪,輔以精心調護,症狀緩解乃至功能改善大有希望。若有需要,可隨時聯係下方號碼加密衛星電話號),國內團隊已做好準備。方清墨敬上。”

“方清墨……”陳老低聲念出這個名字,他知道她,材料仿生領域的頂尖學者,中科院院士。這樣一位重量級人物,竟親自為他夫人的病痛,協調了如此詳儘、充滿人文關懷的方案!

一股難以言喻的熱流猛地衝上眼眶。陳老慌忙摘下老花鏡,用指腹按了按酸澀的眼角。他想起夫人這些年被病痛折磨得日漸憔悴的臉龐,想起她對故鄉濕潤氣候的抱怨和對乾爽環境的向往,想起自己麵對她痛苦時的無能為力……這份方案,哪裡是簡單的醫療建議?它像一把精準的鑰匙,直接打開了他心中最柔軟、最愧疚的那個角落。這份用心,這份超越了學術、直抵人心的關懷,比任何華麗的辭藻都更有力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靠在沙發背上,閉上雙眼,任由窗外的陽光暖融融地照在臉上。腦海中,李長庚手書裡那些精深的學術難題,與夫人收到這份方案後可能露出的、久違的輕鬆笑容,交織在一起。漂泊半生,所求為何?頂尖的學術成就?優渥的生活條件?或許都有。但此刻,一種更深沉的渴望清晰地浮現出來——心安,還有那份被理解、被珍視、能真正實現價值的歸屬感。

同一時刻,北京,李家的書房。

午後靜謐,隻有窗外偶爾傳來幾聲蟬鳴。李玄策換上了一身寬鬆的棉麻練功服,站在寬大的黃花梨書案前。案上鋪著一張潔白的生宣,一方古樸的端硯裡,墨汁濃黑如漆,散發著鬆煙特有的清香。方清墨站在一旁,素手輕執墨錠,正沿著硯台邊緣,不急不緩地研磨著,動作嫻熟而優雅,墨錠與硯台摩擦發出細微均勻的沙沙聲,如同歲月流淌的低吟。

李玄策屏息凝神,提筆蘸飽了墨。筆鋒懸停在宣紙上方,仿佛在積蓄著某種力量。片刻,他手腕沉穩落下,筆走龍蛇,墨色在宣紙上暈染開來,一個個蒼勁有力、飽含情感的漢字躍然紙上: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十四個大字,一氣嗬成。筆力雄渾,透紙欲出,帶著一種不屈不撓的堅韌和浩瀚無垠的求索精神。最後一筆落下,他並未立刻收筆,筆鋒在“索”字末尾微微一頓,留下一個意猶未儘的回鋒,仿佛那求索之路,永無止境。

他輕輕放下筆,凝視著墨跡未乾的字跡,深邃的眼眸中似有星辰大海在湧動。

“玄策,在想陳老的事?”方清墨停下研磨,輕聲問道,目光溫柔地落在他臉上,也落在那力透紙背的字上。

李玄策微微頷首,伸出手,指尖輕輕拂過宣紙上濕潤的墨痕,感受著那微微的涼意和蘊含的力量。“清墨,你看這‘求索’二字。科技之路,強國之路,乃至人心回歸之路,何嘗不是一條‘路漫漫其修遠兮’的荊棘長途?”他的聲音低沉而悠遠,如同古寺的鐘鳴。

“陳老漂泊海外數十載,以他的才華,早已功成名就。他所求的,早已超越了名利。”他轉過身,望向窗外鬱鬱蔥蔥的庭院,目光仿佛穿透了空間,看到了日內瓦湖畔那位心潮起伏的老人,“他所求的,無非是‘心安’二字。心安於何處?在於他的學識價值能被真正理解、珍視和發揮,在於他的根脈所係之地,能給予他和家人一份踏實的溫暖與尊嚴。這份‘心安’,便是他‘上下求索’半生後,最渴望抵達的彼岸。也是我們‘歸巢計劃’能打動他的根本所在。”

方清墨走到他身邊,將一杯溫熱的清茶遞到他手中,柔聲道:“是啊,科技之路亦是求索之路,需要的不隻是智慧和汗水,更需要一顆‘雖九死其猶未悔’的赤子之心。陳老的心中,那份赤子之心,那份對故土價值的認同,從未真正熄滅過。我們隻是……為他點亮了回家的燈。”

李玄策接過茶杯,氤氳的熱氣模糊了他深邃的眉眼。他品了一口清茶,苦澀回甘的滋味在舌尖蔓延。“‘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子之誌,亦是無數為華夏複興而求索者的寫照。但願我們的‘梧桐枝’,能真正撫慰漂泊者的心,照亮他們的歸途。”

書房內,墨香、茶香與窗外草木的清香交織在一起,寧靜而厚重。牆上懸掛的星圖與古畫,在午後的光影裡顯得格外深邃,仿佛也在無聲地見證著這條墨香浸潤的漫漫家國路。

日內瓦湖畔的公寓裡,陳錦程教授睜開了眼睛。他重新戴上老花鏡,目光變得無比堅定。他拿起矮幾上那個錦盒,再次仔細端詳。然後,他伸出手,拿起了那份正式的信函。拆開,快速瀏覽了裡麵關於國家最高科研平台、專項基金、絕對學術自由保障等條款的承諾。這些,是梧桐樹的枝乾。

最後,他的目光落在了錦盒內側不起眼角落,李念墨留下的那個加密衛星電話號碼上。號碼寫在一張素雅的便簽上,旁邊畫著一枝小小的、含苞待放的梅花。

他不再猶豫,拿起桌上的老式座機電話,深吸一口氣,手指帶著一種近乎虔誠的鄭重,一個數字一個數字地,撥通了那個號碼。聽筒裡傳來等待接通的、規律的“嘟…嘟…”聲,每一聲,都仿佛敲在他沉寂已久的心弦上,回蕩在連接故土的漫長歸途之中。

喜歡金蘭厭勝劫請大家收藏:()金蘭厭勝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乩童,邪靈 我在乙女遊戲裡苟且偷生 快穿:反派彆跑,宿主訓狗有一套 克夫命格的末日廢土女 家長裡短的故事 豪門的上位法則 退親後,軍少忍情忍欲寡瘋了 漫畫工具人努力救世中 全球末世:開局綁定移動安全屋 高武,我能吞噬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