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國家天文台深處,一座穹頂如同巨大貝殼般的觀測站靜靜矗立在夏夜的星空下。遠離市區的喧囂,這裡隻有蟲鳴、風聲,以及宇宙深處傳來的、無聲的浩瀚回響。穹頂之下,並非正在觀測,而是一場關乎未來天際格局的閉門會議正在進行。
觀測室內部空間高闊,巨大的望遠鏡基座沉默地占據中心,此刻被蒙上了深色的防塵罩。圍繞著它,臨時布置了一圈舒適的座椅,中間是一張可以顯示高清星圖和數據的智能桌麵。幾盞柔和的氛圍燈照亮了圍坐的幾人,光線刻意調暗,以便桌麵中央全息投影的星圖更加清晰璀璨。
李玄策依舊是那身深灰色棉麻盤扣衫,坐在主位,姿態放鬆卻自有一股沉凝的氣場。他麵前放著一杯清茶,氤氳的熱氣在微涼的空氣中嫋嫋上升。圍坐的幾位,皆是國內航天、通信、信息安全領域的頂尖專家,神情專注,眉宇間帶著一絲凝重。方清墨也在場,她代表的是材料科學的支撐力量,她的團隊在新型耐極端環境材料上的突破,是某些構想得以實現的基礎。
全息星圖上,清晰地展示著近地軌道eo)的模擬景象。代表衛星的光點密密麻麻,其中一片區域,光點正以驚人的速度增加、連接,形成一張正在迅速編織的“光網”。
“各位,”一位頭發花白、戴著厚厚眼鏡的航天動力學專家,指著那片“光網”區域,聲音帶著憂患意識,“這就是‘星鏈’計劃目前部署的模擬態勢。根據最新情報和軌道測算,其最終目標是發射數萬顆衛星,構建覆蓋全球的低軌衛星互聯網星座。技術層麵,它確實能提供高速、低延時的網絡接入,尤其是在偏遠和海洋區域,具有革命性意義。”
他頓了頓,推了推眼鏡,話鋒一轉:“然而,其潛在的軍事和戰略價值不容忽視。如此龐大的星座,一旦完成,將具備無與倫比的全球實時偵察、通信中繼、導航增強能力。更重要的是,它占據了大量寶貴的低軌軌道資源和頻譜資源。未來,我們的衛星發射、軌道調整,甚至通信安全,都可能受到其無孔不入的擠壓和乾擾。可以說,這是一場在頭頂天空展開的、無聲的戰略圍堵。”
另一位信息安全專家接口道:“不僅如此。其龐大的數據流和覆蓋能力,對全球信息主權和數據安全構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它就像一張無形的巨網,籠罩在所有人的頭頂,誰掌握了這張網,誰就掌握了信息流通的命脈和潛在的控製權。”
氣氛有些沉悶。專家們列舉著技術細節和潛在威脅:頻譜乾擾的數學模型、軌道碰撞風險的預警分析、被惡意注入虛假導航信號的可能性、關鍵節點被癱瘓後的連鎖反應……桌麵上的數據流冰冷而嚴峻,描繪出一幅被他人“天網”籠罩的未來圖景。
李玄策一直安靜地聽著,目光深邃地凝視著全息星圖上那片不斷擴張的“光網”,手指在座椅扶手上輕輕敲擊著無聲的節拍,如同在聆聽宇宙深沉的脈動。他沒有打斷任何人的發言,也沒有流露出任何急躁或憂慮,那份超然的沉靜,反而讓有些焦灼的專家們漸漸平複了心緒。
當最後一位專家發言完畢,室內陷入短暫的寂靜,隻有全息投影發出輕微的嗡鳴。
李玄策終於緩緩開口,聲音不高,卻像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清晰地回蕩在穹頂之下:“諸位專家的分析,鞭辟入裡,令人警醒。這張‘網’,來勢洶洶,意圖在未來的蒼穹之上,劃定它的棋盤,落下它的棋子。”他微微停頓,目光從星圖上移開,掃過在座每一位專家的臉,最後落在了穹頂那深邃的弧形結構上,仿佛要穿透它,直接望向無垠的宇宙。
“《易經·係辭》有雲:‘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他的聲音帶著一種古老的韻律感,“古人早已告訴我們,要了解世間的奧秘,既要仰望星空,洞察天象運行的規律,也要俯察大地,明了山川地理的形勢。唯有如此,方能‘知幽明之故’,通曉過去未來,把握大勢。”
他站起身,走到全息星圖旁。巨大的星圖光芒映照著他沉靜的麵容。“麵對這張正在頭頂編織的‘網’,我們該如何應對?”他自問自答,手指輕輕點向那片“光網”,“是亦步亦趨,在它劃定的棋盤上,耗儘心力去爭奪一子半目的得失?還是針鋒相對,投入巨資打造一張同樣規模的網,與之在軌道上貼身纏鬥,爭奪那有限的資源?”
他搖了搖頭,目光銳利起來:“此非上策。爭子纏鬥,消耗巨大,風險極高,更可能將寶貴的太空拖入無序競爭的泥潭,最終受損的是全人類探索星辰大海的共同夢想。”
他的手指離開那片“光網”,緩緩上移,指向了星圖中更加深邃、代表中高軌eogeo)的區域,甚至更遠的深空。“《道德經》言:‘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與其在他人的棋盤上爭子,不如另辟天地,開辟屬於我們自己的‘棋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的聲音帶著一種開拓者的激昂:“我們當有自己的‘天網’!但這張‘天網’,不應僅僅是模仿和對抗,更應著眼於未來,著眼於根本,著眼於‘和合共生’!”
他指向星圖的一個預設軌道位置:“加速發展我們的量子通信星座!利用量子糾纏不可破解、超遠距傳輸的特性,構建新一代的、本質安全的空間信息網絡。清墨,”他看向妻子,“你們團隊在耐極端輻射和超低溫環境材料上的突破,尤其是那種基於仿生結構的超導複合材料,是支撐量子衛星在惡劣空間環境中長期穩定運行的關鍵。這是我們的基石。”
方清墨微微頷首,目光沉靜而自信:“材料測試數據遠超預期,量產工藝正在優化,我們有信心為‘天網’提供堅實的‘筋骨’。”
李玄策讚許地點點頭,目光再次投向深邃的星圖,仿佛看到了更遠的未來:“僅有‘天網’還不夠。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思考如何讓這張‘天網’服務於‘地網’——服務於我們腳下這片土地上的民生福祉、防災減災!”
他回到座位,雙手按在智能桌麵上,全息星圖瞬間切換成全球氣象雲圖、地震帶分布圖和海洋洋流動態圖。“試想,如果我們的‘天網’,不僅能提供安全的通信,更能通過其強大的感知和計算能力,提前數小時甚至數天精準預警台風路徑、預測強降雨引發的山洪、監測地震前兆的微小地殼形變、甚至追蹤海洋汙染擴散……這將拯救多少生命?減少多少損失?這才是科技應有的溫度,這才是‘天網’連接‘地網’的真正意義!”
這番構想,超越了純粹的技術對抗,直指科技造福人類的本質,讓在座的專家們眼中都迸發出興奮的光芒。
“然而,”李玄策話鋒一轉,語氣更加凝重,“要開辟新天地,光有技術和構想是不夠的。還需要規則,需要秩序。我們不能讓未來的太空成為弱肉強食的叢林,成為新的戰略角鬥場。”
他目光炯炯:“因此,我提議,由長庚同誌牽頭,聯合國內頂尖的國際法、空間技術、哲學領域的智庫,深入研究,儘快拿出一套基於東方‘和合共生’理念的國際太空活動規則框架雛形!”
他闡述著核心理念:“這套框架,應強調太空是全人類共同的財產,反對任何形式的獨占和軍事化;應倡導軌道資源與頻譜資源的公平、合理、可持續利用;應建立透明的太空交通管理規則,預防碰撞風險;應鼓勵太空科技用於和平目的,特彆是防災減災、環境保護、科學探索等惠及全人類的領域。我們要用東方的智慧,為未來蒼穹的秩序,提供一種‘不爭而善勝’、‘萬物並育而不相害’的解決方案!”
“好!”“李顧問高瞻遠矚!”幾位專家忍不住低聲讚歎,臉上的凝重已被振奮所取代。李玄策的視野,已經超越了眼前的“星鏈”威脅,投向了構建未來太空秩序的更宏大棋局。
會議接近尾聲。李玄策正準備宣布散會,一直安靜坐在角落,好奇地擺弄著一個古老星盤模型的李天樞,突然抬起頭。他小小的眉頭緊緊鎖著,目光死死盯著全息星圖上那片代表“星鏈”的密集光點區域。
“爸…”李天樞的聲音帶著一絲異樣的緊繃,他指著那片光網,“那些星星…好多好多…它們在織網…可是…有黑色的蜘蛛…好大好大的黑蜘蛛…躲在網後麵…它的眼睛…是紅色的…在偷看…在…在剪彆的星星的線…”
孩子的描述破碎而充滿童稚的恐懼感,卻讓在場的專家們心頭猛地一沉!那“躲在網後的黑色蜘蛛”、“紅色的眼睛”、“偷看”、“剪斷星星的線”……這不正隱喻著隱藏在商業項目背後的潛在惡意,對其他國家太空資產的可能乾擾甚至破壞意圖嗎?
李玄策走到兒子身邊,輕輕攬住他的小肩膀,目光卻銳利如鷹隼般掃過那片星圖。李天樞的預警,以一種超乎尋常的方式,印證了他們最深的憂慮。星鏈之下的棋局,比預想的更加複雜和凶險。
“看來,”李玄策的聲音低沉而堅定,在穹頂下回蕩,“我們的‘天網’和‘規則’,不僅要著眼於未來,更要準備好應對眼前的暗流。長庚同誌,框架研究請加快進度。同時,請信息安全的同誌們,針對天樞描述的…‘黑色蜘蛛’可能采取的手段,加強技術預研和防禦預案。蒼穹之上,我們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腳踏實地,未雨綢繆。”
穹頂之外,繁星如沸。一場關於人類未來天際格局的宏大棋局,已然落子。而李玄策,正以東方智慧為筆,以家國天下為枰,在星辰大海間,勾勒著屬於華夏的“和合共生”之道。
喜歡金蘭厭勝劫請大家收藏:()金蘭厭勝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