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京城,空氣粘稠得仿佛能擰出水來,蟬鳴在濃密的槐樹葉間嘶鳴,帶著一種焦躁不安的尾音。這種悶熱,似乎也滲透進了城市的脈搏,尤其是那牽動著無數人心弦的方寸之地——股市。
國家金融穩定協調機製臨時指揮中心內,氣氛凝重得如同鉛塊。巨大的電子屏幕上,幾條代表主要股指的曲線如同受驚的巨蟒,劇烈地上下翻騰,刺眼的紅色下跌)占據了絕對的主導。每一次向下的猛紮,都仿佛能聽到指揮中心內無數人倒吸一口涼氣的聲音。空氣中彌漫著緊張、焦慮,還有一絲不易察覺的恐慌。
李玄策坐在橢圓會議桌的一端,位置並非主位,卻自然地成為視線的焦點。他不再是國安部常務副部長,那身象征著具體執行職責的製服已換成了質地精良但款式簡約的深灰色中山裝,左胸口袋上方,一枚小小的、造型古樸的“寰宇”徽章若隱若現,那是他作為國家戰略和地球發展戰略智囊團首席顧問的新身份標識。他神色平靜,目光深邃,像一泓深潭,映照著屏幕上跳動的數字光影,卻不起絲毫波瀾。他端起麵前的白瓷蓋碗,輕輕拂去並不存在的浮沫,呷了一口溫潤的黃山毛峰,茶香在凝滯的空氣中彌漫開一絲微不可察的寧靜。杯蓋與杯沿輕碰的脆響,在落針可聞的指揮中心裡顯得異常清晰,奇異地撫平了幾分周圍的躁動。
“……國際市場受多重因素影響持續動蕩,恐慌情緒蔓延,熱錢有加速外流跡象。更棘手的是,”一位負責宏觀經濟分析的官員聲音帶著乾澀,“國內關於幾家頭部房企資金鏈緊張的傳聞甚囂塵上,市場擔心引發連鎖反應,尤其是對銀行體係和地方財政的衝擊。恐慌性拋售已經形成踩踏效應,普通投資者信心嚴重受挫。”
屏幕上,一條代表某大型房企債券價格的曲線,幾乎是垂直下墜。
會議室裡響起一片壓抑的議論聲。有人主張強力乾預,直接入市托底;有人建議立刻出台嚴厲的行政命令禁止做空;也有人眉頭緊鎖,擔心強力乾預的後遺症。
李玄策放下茶碗,動作沉穩。他的目光掃過在座的各位部委負責人、金融監管機構首腦和幾位核心經濟智囊,聲音不高,卻帶著一種穿透紛擾的沉穩力量,清晰地傳入每個人耳中:
“諸位,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猛火更易燒焦了菜。”他引用了最樸素的民間智慧,開場便定下了基調。“市場如潮汐,漲落本是常理。恐慌之下,尤需冷靜。治大國若烹小鮮,火候、手法、時機,缺一不可。金融穩定,重在疏導,而非蠻堵。”
他頓了頓,手指在光滑的桌麵上輕輕點了點,仿佛在無形的棋盤上落子:
“當務之急,是‘穩預期、強信心、疏堵點’,三管齊下。”
“其一,穩預期。”他看向央行和財政部的負責人,“權威之聲,貴在及時與透明。請會同相關部門,以最快速度、最清晰口徑,發布關鍵經濟數據、政策導向及風險應對預案。數據要紮實,解讀要精準,讓市場看到基本盤的穩固和決策層的定力。消除信息不對稱,謠言便失了土壤。可考慮以答記者問或白皮書形式發布。”
“其二,強信心。”李玄策的目光轉向幾位經濟學者和負責宣傳協調的官員,“信心比黃金更重要。光有官方聲音還不夠,需要多元、有公信力的聲音形成合力。組織一批立場客觀、專業過硬的經濟學家、知名企業家,特彆是那些深耕實體經濟、信譽卓著的企業家發聲。談談中國製造的韌性,產業鏈的完整度,巨大的內需市場潛力,以及科技創新帶來的新動能。”他腦海中浮現出王鐵柱那張憨厚而堅毅的臉,“比如,東北的王鐵柱同誌,他的特種鋼廠從瀕臨倒閉到成為高端製造的核心供應商,他的故事本身,就是對實體經濟韌性的最好詮釋。他的聲音,樸實,有力量,老百姓聽得懂,也願意信。”
“其三,疏堵點。”李玄策的目光最終落在那條暴跌的房企債券曲線上,眼神銳利起來,“恐慌的源頭之一,在於對局部風險的過度放大。要精準拆彈,避免‘火燒連營’。請銀保監、住建部牽頭,會同相關地方政府,立即對傳聞中壓力最大的那幾家房企進行深入、快速的評估。對於確實因短期流動性陷入困境、但項目優質、管理規範的企業,要協調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提供必要的流動性支持,穩定市場神經。該出手時就出手,但要打在七寸上,避免大水漫灌,引發道德風險。”
他環視全場,總結道:“金融血脈,貴在暢通。恐慌如洪水,疏導為上。我們此刻需要的不是驚天動地的雷霆手段,而是潤物無聲的精準施策,是穩定市場、安定人心的定海神針。動作要快,但心要靜,手要穩。”
李玄策的話語沒有慷慨激昂,卻像一副沉穩的藥劑,注入了焦灼的會議室。他那份源於無數次危機處理曆練出的定力,以及對中國傳統治理智慧“無為而治”並非不作為,而是不妄為)、“順勢而為”的深刻理解,形成了一種強大的氣場。會議的方向迅速明晰,各部門負責人領命而去,指揮中心內雖然依舊忙碌,但那份無頭蒼蠅般的慌亂感已悄然褪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走出指揮中心大樓,已是華燈初上。夏夜的微風帶著些許涼意,吹散了白日的燥熱。李玄策沒有乘坐專車,示意司機先回去,他想自己走一走。街道上車流如織,閃爍的霓虹映照著行色匆匆的路人,一張張麵孔上或疲憊,或焦慮,或帶著對家的期盼。股市的波動,對於這指揮中心裡的人來說是數字和曲線,但對於千千萬萬個普通家庭,可能就是養老錢、孩子的學費、買房的首付。民心,就在這一張張麵孔背後。
他深吸一口氣,將指揮中心的凝重暫時壓下,腳步轉向家的方向。
推開四合院那扇熟悉的朱漆大門,一股混合著飯菜香和花草清氣的溫馨氣息撲麵而來,瞬間洗去了外界的喧囂與沉重。院中那棵老石榴樹在燈下投下婆娑的影子,幾隻蛐蛐在牆角不知疲倦地鳴唱。
“爸,回來啦!”清脆的聲音響起,李念墨從書房探出頭,臉上帶著明媚的笑容。她已褪去學生時代的青澀,眉宇間多了幾分科研工作者的專注與靈動,在家則依舊是那個貼心的小棉襖。
“爺爺!”李天樞像顆小炮彈似的從屋裡衝出來,一把抱住李玄策的腿,仰著小臉,大眼睛亮晶晶的,帶著全然的依賴和歡喜。他感知力越發敏銳,似乎總能第一時間察覺父親的情緒變化。
“哎,乖。”李玄策臉上漾開真切的笑意,彎腰抱起兒子,掂了掂,“又重了。”他親昵地用額頭蹭了蹭小家夥的額頭。
方清墨係著圍裙,正端著一盤清炒時蔬從廚房出來,看到丈夫,眼中流淌著溫柔的笑意:“快去洗手,就等你了。今天特意做了你愛吃的西湖醋魚。”歲月在她身上沉澱出知性的優雅,中科院院士的光環下,是始終如一的賢淑與對家人的深情。
餐廳裡,燈光溫暖。李長庚已經坐在主位,精神矍鑠,正饒有興致地看著小孫子李天樞擺弄一個複雜的磁力魔方。看到兒子回來,他點點頭,目光中帶著讚許和了然,仿佛能穿透空間,看到李玄策剛剛經曆的那場無形的金融戰役。
飯菜上桌,四世同堂李長庚、李玄策夫婦、李念墨、李天樞),圍坐一桌,其樂融融。方清墨的手藝一如既往的好,家常的味道熨帖著腸胃,也溫暖著人心。
席間,話題不可避免地轉到了白天的股市風波。
“爸,今天大盤跌得可真嚇人,”李念墨夾了一筷子魚,秀氣的眉頭微蹙,“我在網上看到好多分析,各種恐慌言論都有。連我們研究所幾個不怎麼關心股票的同事都在討論,擔心會影響科研經費。”
李長庚放下筷子,捋了捋銀白的胡須,帶著學者特有的從容:“丫頭,莫慌。此乃周期律也,古已有之。太史公《貨殖列傳》有言:‘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市場起落,如同潮汐日月,恐慌之時,往往是價值顯現、智者布局之機。關鍵在於,根基是否牢固,方向是否正確。”他看向李玄策,“玄策今日之策,穩預期,強信心,疏堵點,深得‘治大國若烹小鮮’之精髓,火候拿捏得恰到好處。不疾不徐,方能久長。”
李念墨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接著爺爺的話說:“爺爺說得對。從複雜係統理論來看,金融市場本身就是一個高度非線性、動態演化的巨係統。短期的劇烈波動,往往是多重反饋回路在恐慌情緒催化下形成的‘混沌邊緣’現象。這時候,強力乾預就像在湍流中猛打方向盤,極易失控。爸提出的策略,更像是給係統注入‘負反饋’信息流——權威數據增加確定性)、信心引導削弱恐慌因子)、精準疏解壓力點移除關鍵擾動源),這才是引導係統從無序邊緣回歸有序穩態的更優解。”她的分析理性而清晰,閃爍著前沿科學的光芒。
方清墨給丈夫盛了一碗湯,溫言道:“我倒是更關心那些普通老百姓。股市一跌,多少人的積蓄縮水,心裡該多難受。信心啊,不是光靠說就能有的,得讓大家看到實實在在的希望和保障。”她的話語總是帶著接地氣的關懷,指向最樸素的民生。
李玄策靜靜地聽著,目光在父親智慧的麵容、女兒理性的分析、妻子溫柔的關切和小兒子懵懂卻純淨的眼睛間流轉。餐廳柔和的燈光勾勒出家人溫情的輪廓,窗外是靜謐的庭院,與白天那充斥著數字風暴的指揮中心仿佛兩個世界。他心中湧動著暖流,白天緊繃的神經徹底鬆弛下來。
他夾起一塊鮮嫩的魚肉,微笑道:“你們說的,都對。市場有市場的規律回應李長庚),係統有係統的邏輯回應李念墨),但歸根結底,金融血脈的根基在於實體經濟,在於千萬個像王鐵柱那樣在車間裡淬煉精鋼的工人,在於無數勤勤懇懇創造價值的勞動者回應方清墨)。信心,來源於對這份根基的信任,對發展方向的認同,對公平正義的期待。我們做的,就是守護這份根基,引導方向,維護公平。風浪總會有的,”他看向窗外沉靜的夜空,“但心定了,錨穩了,船就不會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李天樞似乎聽懂了什麼,放下魔方,眨巴著大眼睛問:“爸爸,那我們的船,大嗎?穩嗎?”
李玄策伸手揉了揉兒子細軟的頭發,眼神深邃而堅定,仿佛能穿透眼前的屋頂,望向無垠的星空:“我們的船,叫‘中華’。它很大,承載著五千年的智慧和十四億人的夢想。至於穩不穩……”他微微一笑,聲音低沉而充滿力量,“隻要我們每個人,都像你王鐵柱伯伯那樣,守好自己的崗位,淬好自己的那塊‘鋼’,像你媽媽那樣關心身邊的人,像你爺爺那樣洞悉規律,像你姐姐那樣勇於探索新知……眾人齊心,握緊手中的槳,再大的風浪,也能劈開。”
他的話語沒有豪言壯語,卻像一顆投入心湖的石子,在家人心中漾開層層漣漪。李長庚頷首微笑,眼中是欣慰與期許;方清墨看著丈夫,目光溫柔而充滿信賴;李念墨眼中閃爍著思考的光芒;李天樞似懂非懂,卻緊緊抓住了父親的手指。
窗外,京城的萬家燈火次第亮起,如同散落大地的星辰。在這小小的四合院裡,一場關於國運、關於民心、關於如何在驚濤駭浪中穩住航船的討論,在飯菜的餘香和親情的暖意中悄然沉澱。李玄策知道,真正的定海神針,從來就不在某個指令或政策裡,它深植於這片土地厚重的文明底蘊,深植於無數踏實奮鬥的脊梁,深植於每一個守護家園的信念之中。而他,不過是這宏大圖景中,一個努力看清方向、凝聚力量的執筆人。
廚房裡,傳來方清墨清洗碗筷的輕微水聲,如同寧靜的夜曲。李玄策深吸一口帶著飯菜餘香和草木清氣的空氣,白天的疲憊與紛擾,徹底消散在這份堅實而溫暖的“人間煙火”裡。那根無形的“定心針”,已悄然紮下。
喜歡金蘭厭勝劫請大家收藏:()金蘭厭勝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