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陽光透過巨大的落地玻璃窗,斜斜地灑進國家重點大學的百年講堂,給空氣裡微浮的塵埃都鍍上了一層淺金。台下,黑壓壓坐滿了人,年輕的麵孔帶著求知的熱切,眼神明亮如星。巨大的屏幕上也實時跳動著來自全國高校分會場和線上直播平台的畫麵,彈幕如溪流般潺潺而過——“前排膜拜學姐!”“李院士女兒啊!”“科技向善,說到心坎裡了!”
後台,李念墨輕輕吸了口氣。鏡子裡映出她略顯單薄的身影,白襯衫,深色長褲,外麵隨意搭了件米色羊絨開衫,烏黑的長發簡單束在腦後,露出光潔的額頭。二十一歲的臉龐還帶著象牙般的細膩光澤,眉宇間卻已沉澱下超越年齡的沉靜與思考的重量。她抬手,指尖掠過講台上那方溫潤的舊墨錠——那是祖父李長庚歸國時送她的,言是早年一位國學大師所贈,墨香凝著歲月與風骨。
“念墨,時間到了。”一位負責會務的女老師輕聲提醒,眼裡滿是鼓勵。
“好。”李念墨應道,指尖最後在冰涼的墨錠上停留了一瞬,仿佛汲取了某種沉靜的力量。她拿起講稿,步履沉穩地走向那片被聚光燈籠罩的光明之地。
腳步聲在安靜的講堂裡清晰可聞。當她站定在講台中央,微微調整麥克風的高度時,台下所有的目光,線上無數閃爍的頭像,瞬間聚焦於她。一種無形的壓力彌漫開來,帶著千萬人的期待。她下意識地抿了抿唇,目光掃過台下前排那些白發蒼蒼的院士、神情嚴肅的校領導,再掠過那些同齡的、充滿朝氣的麵孔,最後落在麵前那方小小的墨錠上。墨的微光,像一粒沉入深潭的星子,瞬間穩住了她胸腔裡那點不易察覺的微瀾。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線上的朋友們,”她的聲音透過麥克風傳遍全場,清越中帶著一絲初登大台的緊繃,卻又奇異地清晰,“我叫李念墨。今天站在這裡,想和大家聊聊的,並非艱深的前沿技術細節,而是……”她微微一頓,目光變得深邃,“而是支撐我們走上科研這條路的,那顆心。”
開場白出乎意料。台下有人交頭接耳,屏幕上飄過一串“???”和“不聊技術?”的彈幕。
李念墨沒有急於解釋。她抬起頭,目光仿佛穿透了禮堂的穹頂,望向遙遠的時空。“幾年前,我和大家一樣,在加州理工的實驗室裡,追逐著物理世界最精微的奧秘。那裡有世界頂尖的儀器,最自由的學術氛圍,還有……揮之不去的孤獨感。”她的聲音低沉下來,帶著真實的回憶,“深夜,對著滿屏複雜的數據模型,窗外是異國璀璨卻冰冷的燈火。我常常問自己,這一切,最終是為了什麼?是為了發表頂刊論文?是為了個人的學術桂冠?”
她輕輕搖頭,眼神變得柔和而堅定:“直到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參與了一個利用遙感技術監測西疆荒漠化的項目。當看到衛星傳回的圖像上,那片黃沙中頑強生長出的一小片、一小片人工種植的綠色,看到當地牧民因為水源改善而露出的笑容……”她的聲音微微哽咽了一下,隨即揚起,“那一刻,電流般的震顫擊中了我。那些枯燥的數據點,突然有了生命,有了溫度。它們連接著的,是萬裡之外的土地,是土地上生活的人,是我的祖國。”
“那一刻,”她的目光掃過全場,帶著一種穿透人心的力量,“我才真正理解了《大學》開篇所言——‘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清朗的女聲將古老的箴言一字字誦出,在現代化的講堂裡回蕩,有種奇異的和諧。“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並非陳腐的階梯,而是我們內心力量生發的秩序。家國情懷,從來不是空洞的口號,它是我們科研道路上最深沉、最持久的內驅力,是照亮未知領域的‘心燈’。”
台下一片寂靜,連翻動紙張的細微聲響都消失了。彈幕也驟然稀疏,旋即被大片的“淚目”、“說得太好了”、“心燈!”刷屏。
李念墨的語速平緩下來,如同在講述一個浸潤著墨香的故事。“我們追逐科技的高峰,研發強大的算法,探索神秘的粒子,合成新型的材料……這一切的‘術’,若失去了‘道’的指引,失去了對這片土地和人民最樸素的愛與責任,就如同失去了靈魂的軀殼。再先進的武器,若掌握在冰冷無情的手中,隻會帶來毀滅;再精妙的算法,若隻為少數人攫取利益,隻會加劇不公。”她微微前傾身體,雙手撐在講台邊緣,指節因用力而微微泛白,眼神銳利如刀,“科技本身是中性的。賦予它善惡屬性的,是使用它的人心!我們科技工作者內心的‘綠水青山’——那份正直、責任、仁愛、悲憫,遠比我們手中的技術本身,更為重要!它是我們抵禦誘惑、堅守底線、確保科技航船永不偏航的壓艙石!”
“內心的綠水青山……”台下,前排一位頭發花白的老院士低聲重複著,眼中精光閃動,緩緩點了點頭。許多年輕學子挺直了脊背,眼神裡燃起了不一樣的光彩。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我選擇回國,”李念墨的聲音重新變得柔和而充滿力量,臉上漾開一個溫暖而真誠的笑容,如同冰封湖麵綻開的第一道春光,“是因為這裡有我血脈相連的根,有我魂牽夢縈的山河,更有無數和我一樣,渴望用知識改變命運、建設家園的同行者。這裡有需要我們去解決的‘卡脖子’難題,更有等待我們去創造的無限可能。這份歸屬感和使命感,才是我科研路上永不枯竭的源頭活水!”
掌聲,如同積蓄已久的春潮,驟然爆發!從第一排到最後一排,從線下到線上無數個節點,雷鳴般的掌聲彙聚成震撼人心的洪流,在百年講堂的穹頂下激蕩、回響。屏幕瞬間被“歡迎回家!”“學姐榜樣!”“心之所向!”的彈幕徹底淹沒。
李念墨靜靜站著,感受著這洶湧澎湃的認同與熱情,臉頰因激動而染上淡淡的紅暈,眼底卻是一片澄澈的平靜。她知道,有些種子,已經在這些年輕的心靈裡悄然種下。
……
講座結束後的交流環節,氣氛依舊熱烈。學生們將李念墨團團圍住,提問踴躍。
“學姐,您說的‘心燈’具體怎麼在科研中保持啊?遇到挫折會動搖嗎?”
“您對人工智能倫理怎麼看?”
“海外頂尖實驗室的氛圍,真的比國內好嗎?”
李念墨耐心地一一解答,態度謙和,言辭懇切,沒有絲毫“天才”或“海歸”的架子。她的回答既有對前沿的洞察,又始終緊扣著“責任”與“情懷”的根基。陽光透過高窗,在她專注傾聽和回答的側臉上投下柔和的光影,長長的睫毛在眼底落下小片扇形的陰影,顯得格外沉靜美好。
人群邊緣,一個穿著洗得發白工裝外套、身材敦實的男生顯得有些猶豫。他手裡緊緊攥著一個磨損嚴重的筆記本,指節因為用力而發白。終於,趁著人流的空隙,他鼓起勇氣擠到前麵,聲音帶著點北方口音的粗糲和緊張:“李…李老師!”
李念墨聞聲轉頭,目光落在他臉上,帶著溫和的詢問。
男生臉漲得通紅,語速飛快:“我叫王磊!我爸是王鐵柱!他…他總跟我提起您父親!我…我在哈工大學精密製造的!”他幾乎是憋著一口氣說完,然後才想起什麼似的,慌忙把手中的筆記本翻開,遞到李念墨麵前,“我…我有個想法!關於超精密機床主軸熱變形的非接觸式在線補償,傳統的傳感器布置受限,精度和響應速度都…都很難突破瓶頸!我…我覺得可以用…用…”他指著筆記本上手繪的草圖,上麵線條雖然粗糙,卻透著一股子靈巧的勁兒,“可以用多源微振動信號融合分析!通過算法剝離乾擾,提取主軸核心溫升導致的形變特征頻率偏移……”
李念墨的目光瞬間被吸引住了。她微微俯身,湊近那本字跡工整、畫滿了結構圖和公式推導的筆記本,認真地看了起來。周圍嘈雜的人聲仿佛瞬間遠去,她的世界裡隻剩下那些躍然紙上的靈感和眼前這個緊張得額頭冒汗、眼神卻異常明亮的青年。
“王磊?”她抬起頭,眼中流露出毫不掩飾的讚賞和一絲驚喜,“王鐵柱叔叔的兒子?”她記得父親提過這位老同學,當年廠裡的淬火好手,一身本事,性子耿直如鐵。
“是…是我!”王磊用力點頭,像等待宣判一樣看著李念墨。
“這個思路非常新穎!”李念墨的聲音帶著一絲興奮,她指著草圖上的一個關鍵節點,“繞開了傳統接觸式測量的局限,從係統輸出端振動)反推核心狀態熱變形),很有逆向思維的智慧!你考慮過信號耦合的非線性和加工負載變化帶來的擾動問題嗎?”她迅速拋出一個專業而關鍵的問題。
王磊眼睛一亮,仿佛遇到了知音,之前的緊張一掃而空,立刻指著本子上的幾行推導公式,語速快而清晰:“這裡!我嘗試引入了一種基於經驗模態分解ed)的自適應濾波預處理,然後結合小波包能量熵來表征特定頻段的畸變程度,理論上可以……”
兩人就在這略顯擁擠的講台旁,旁若無人地討論起來。李念墨時而蹙眉思索,時而點頭讚許,提出更深入的疑問;王磊則越說越流暢,眼中閃爍著專注而自信的光芒,粗糙的手指在草圖公式間快速移動,仿佛在撥動無形的精密齒輪。陽光勾勒著他們沉浸於技術世界的身影,空氣中仿佛能聽到思維碰撞的細微火花聲。
……
京城西郊,一處環境清幽、由舊時王府彆院改造而成的院落。這裡沒有懸掛任何顯赫的牌匾,隻有門楣上一塊古樸的木刻,寥寥幾筆勾勒出山海雲紋。這便是國家戰略和地球發展戰略智囊團的新址。
東廂一處靜室,窗戶敞開著,窗外幾竿修竹在微風中搖曳,發出沙沙輕響。室內陳設簡樸,一張寬大的黃花梨木書案,案頭一方古樸的澄泥硯,墨香若有若無。牆上掛著一幅意境悠遠的水墨山水,旁邊則是一幅巨大的動態星圖投影,點點星光在幽暗中緩緩運行。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李玄策並未坐在案後。他穿著一身質地柔軟的深灰色中式立領便服,負手立於巨大的星圖投影前。深邃的目光仿佛穿透了那模擬的浩瀚星辰,投向宇宙深處不可知的維度。他周身散發著一種難以言喻的沉靜氣場,仿佛與這書房、這院落、這天地間的某種宏大韻律融為一體。唯有眉宇間那抹揮之不去的凝重,顯示出他思維正在處理著遠超常人想象的信息。
“爸,念墨的直播信號切過來了。”一個清越的少年聲音打破了室內的沉靜。李天樞不知何時走了進來,他身量已開始拔高,接近了李玄策的肩膀,麵容繼承了父母的俊秀,一雙眼睛尤其明亮,澄澈得仿佛能映出人心底最細微的波瀾。他手裡拿著一個輕薄的平板電腦。
“嗯。”李玄策沒有回頭,隻是淡淡應了一聲。
李天樞熟練地將平板電腦連接到室內的投影係統。光影變幻,百年講堂的景象瞬間鋪滿了星圖旁邊的牆壁,女兒清越而堅定的聲音立刻充滿了靜室。
李玄策終於緩緩轉過身,目光落在投影中女兒的身影上。他聽著她講述異國的孤獨,荒漠中的綠意,聽著她引述《大學》的箴言,闡釋“內心的綠水青山”……那張常年因思慮深重而略顯嚴肅的臉上,線條一點點地、極其緩慢地變得柔和。當聽到女兒說出“家國情懷,是我科研路上永不枯竭的源頭活水”時,一絲清晰的笑意,如同初春解凍的溪流,終於無可抑製地在他眼底漾開,悄然爬上了嘴角。
他沒有說話,隻是靜靜地看著,聽著。直到畫麵裡,女兒與那個穿著工裝外套、一看就是工人子弟的敦實男生熱烈地討論起精密製造的技術細節,看到女兒眼中那份純粹的、遇到同道中人的欣喜和讚賞……
李玄策嘴角的笑意更深了,那是一種欣慰,一種看到最珍貴之物得以傳承和發揚的滿足。他移開目光,重新投向窗外那片在冬日陽光下依舊蒼翠的竹林。風過竹梢,沙沙聲更清晰了些,仿佛天地也在低語回應。
“天樞,”他忽然開口,聲音低沉而溫和。
“爸?”李天樞應道,目光也從屏幕上收回,落在父親身上。
“你姐姐講的很好。”李玄策的聲音帶著一種穿透歲月煙塵的感慨,“這‘心燈’,這‘綠水青山’……是根,是本。技術如舟,可載人渡海,亦可覆舟。唯有掌舵者心中的明燈不滅,青山常在,舟才能行穩致遠,駛向該去的地方。”他頓了頓,目光悠遠,“科技終究是器,人心方為道。守住人心這片沃土上的綠水青山,比征服多少技術高峰都緊要。這是我們能為這片土地,為將來,留下的最寶貴的財富。”
李天樞似懂非懂,但父親話語中那份沉甸甸的分量和期望,他清晰地感受到了。他用力地點點頭,少年明亮的眼眸中映著父親如山嶽般的背影,也映著屏幕上姐姐與那工科男生熱烈交流的影像。墨香、竹韻、星光、年輕的思想碰撞……在這方靜室中無聲地交融,織就著一幅關乎家國、關乎未來、關乎人心的宏大圖景。
喜歡金蘭厭勝劫請大家收藏:()金蘭厭勝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