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5日,晴,秦巴山,雲嶺坳。
>
>今日所見,是課本上無法描繪的真實。群山如障,鎖住的不僅是道路,更是無數雙望向未來的眼睛。那間昏暗的教室,那些高低不齊的課桌,那台形同虛設的機器,無不訴說著一種令人心痛的割裂。科技的高速列車呼嘯向前,卻將最需要它的地方遠遠拋下。
>
>然而,更觸動我的,是那些眼睛。像山澗清泉,未經汙染,閃爍著最原始、最熾熱的求知光芒。那個想當老師、想看山外世界的小女孩,她輕聲說出的“夢想”,重逾千鈞。在她用半截鉛筆頭認真書寫時,在她捧著廢紙板做的“火箭”時,我看到了比任何高科技設備都更珍貴的東西——生命的韌性與希望。
>
>硬件匱乏是困境,但非絕境。信號可以翻山越嶺,知識為何不能?我們擁有強大的技術力量,為何不能讓它化作一道跨越鴻溝的橋?遠程教育平台不應是冰冷的終端堆砌,它需要“活”起來!需要優秀教師的靈魂注入,需要因地製宜的課程設計,需要持續的維護與互動。科技填鴻溝,不僅僅是鋪設線路、安裝設備,更要傳遞溫度,點燃心燈。
>
>我想,父親常說的“正心立德”,其根基就在於此吧?教育,絕非僅是知識的灌輸,更是心田的耕耘。在孩子們心中播下求真的種子,培育向善的嫩芽,樹立為家國、為更美好世界而奮鬥的誌向,這才是“內心的綠水青山”。若根基不牢,即使未來大廈高聳入雲,也難經風雨。若心田荒蕪,再多的知識堆砌,也難成棟梁。
>
>雲嶺坳的弦歌,微弱卻執著。它不該被群山阻隔而斷絕。它需要被聽見,需要被放大,需要與城市裡更雄壯的交響共鳴。以強帶弱,非施舍,乃共生。優秀的師資短期支教,城市學校與山村小學遠程結對,共享課堂,共研教學……讓山裡的孩子看到更廣闊的世界,也讓城裡的孩子懂得珍惜與責任,理解何為真正的“國運之基”。
>
>此行,更讓我深深體會到祖父李長庚)當年為何執意引渡人才歸國,父親李玄策)為何如此重視基礎教育與人心凝聚。國之重器,首在育人。人才如星火,散落可燎原,彙聚則成炬。雲嶺坳的孩子們,他們同樣是這燎原星火中不可或缺的一點微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
>我要行動起來。為這弦歌不輟,為這綠水青山,始於內心,成於行動。
寫罷,李念墨合上筆記本,輕輕撫摸著扉頁母親的字跡。窗外,秦巴山的夜空繁星點點,如同無數雙清澈的眼睛在閃爍。她拿出手機,撥通了父親的電話。
電話很快接通,李玄策沉穩溫和的聲音傳來:“念墨,調研結束了?感覺如何?”
“爸…”李念墨的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哽咽,但更多的是堅定,“我看到了差距,很大的差距。硬件、師資、信息…鴻溝很深。但我更看到了希望,孩子們的眼睛裡有光。”
她簡明扼要地講述了雲嶺坳的見聞,特彆是那個小女孩的夢想和那堂因設備故障而中斷的“科學課”。然後,她清晰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推動頂尖在線教育平台的技術下沉,優化內容適配性;發起全國性的優秀教師短期支教和城鄉學校“一對一”遠程結對項目;聯合高校和企業,為鄉村教師提供係統化的信息技術應用培訓。
電話那頭沉默了片刻,李玄策的聲音帶著欣慰和讚許:“念墨,你長大了,看到了問題的根子,也找到了行動的路徑。你所說的‘內心的綠水青山’,正是我們智囊團近期反複研討的核心議題之一。國之根本,在於人心,在於下一代的教育與品格塑造。科技是工具,是橋梁,最終目的是為了人的全麵發展,為了培植那份內心的純粹與力量。”
他頓了頓,語氣更加鄭重:“你的觀察和建議非常及時,也極具價值。這不僅僅是教育資源的問題,更是關乎國家未來人才儲備、社會公平正義、乃至民族精神塑造的大事。‘正心立德’,從娃娃抓起,這是百年大計。把你的詳細想法整理出來,形成一份有數據、有案例、有可操作方案的建議報告。我會把它作為‘育心固本’工程的重要子項,提交上去。這不僅是你個人的行動,更是我們整個智囊團,乃至國家層麵對教育公平和立德樹人的堅定承諾。”
“謝謝爸!”李念墨心中湧起一股暖流和力量。她知道,父親的支持意味著她的想法將獲得更高的平台和更強的推動力。
“一家人,不說謝。”李玄策的聲音帶著笑意,“你做得很好。記住,再宏大的戰略,也要從最細微處著手。雲嶺坳的弦歌,值得被聽見,也必將被聽見。放手去做吧,念墨。天樞今天還念叨你呢,說感應到姐姐在山裡做了件‘讓星星都更亮了’的好事。”
提到弟弟那神奇的感應能力,李念墨不禁莞爾,心中的沉重也消散了不少。掛了電話,她再次看向窗外無垠的星空。群山依舊沉默,但此刻,她仿佛聽到了無數個如雲嶺坳小學般的地方,那微弱卻生生不息的弦歌之聲,正穿透夜幕,在廣袤的國土上輕輕回響。而她要做的,就是讓這聲音彙聚成河,奔湧向前,滋養那片等待耕耘的、關乎未來的心田綠水青山。
夜已深,李念墨房間的燈光依舊亮著。鍵盤敲擊聲清脆而急促,屏幕的光映著她專注而充滿希望的側臉。她正在將白天的震撼、思考與決心,轉化為一份沉甸甸的、名為《關於以信息技術與人文關懷彌合教育鴻溝、夯實“育心固本”工程的若乾建議》的報告。每一個字,都承載著雲嶺坳孩子們清澈的目光,和她作為李氏後人、作為華夏兒女的責任與擔當。弦歌不輟,薪火相傳,就在這寂靜的山城之夜,悄然鋪展。
喜歡金蘭厭勝劫請大家收藏:()金蘭厭勝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