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杭州,空氣中浮動著梔子花的甜香和錢塘江潮潤的水汽。河坊街的青石板路被午後的陽光曬得微微發燙,遊人如織,喧鬨聲彙成一股充滿煙火氣的暖流,流淌在鱗次櫛比的商鋪之間。
在街角一家掛著“龍泉陳記”老匾額的瓷器鋪子裡,店主陳伯正對著手機支架上的鏡頭,全神貫注。他年逾花甲,頭發花白,但一雙手卻異常穩健有力。麵前旋轉的轆轤車上,一團濕潤的陶泥在他指尖的魔法下,正漸漸顯出一個杯子的雛形。手機屏幕上,觀看直播的人數悄然攀升。
“老鐵們看好了,”陳伯操著一口帶著濃重浙南方言的普通話,臉上溝壑縱橫,笑容卻質樸真誠,“這拉坯啊,講究的是心手合一。你看這泥巴,它是有靈性的,你急不得,燥不得,得像對待小囡囡一樣,順著它的性子來。”
他手腕輕壓,泥坯的邊緣流暢地向上延伸,形成一個優雅的弧線。“就像咱們老祖宗說的,‘和而不同’。前兩天電視上那位大領導講的話,聽著就舒服。他說國與國相處,要‘和而不同’,不能強求一樣。咱們做瓷器,也是這個理兒!”
陳伯拿起旁邊一隻剛剛素燒過的梅子青小杯,釉色青翠欲滴,溫潤如玉,與另一隻天青色的杯子並排放著。“瞧見沒?這叫‘共窯異色’。天青配梅子青,放在一個窯裡燒,火候要恰到好處,釉色要交融,但不能搶了對方的風頭。天青有它的深邃,梅子青有它的活潑,各自美著,放在一起又更和諧。這可不就是‘和而不同’嗎?喧賓奪主,那就失了韻味,成了次品嘍!”
直播間裡彈幕頓時活躍起來:
“陳伯說得太形象了!”
“瓷器裡也有大智慧啊!”
“聽著比新聞聯播還明白!”
就在這時,店門口傳來一聲帶著異國腔調的讚歎:“o!太美了!)”一位身材高大、金發碧眼的意大利遊客馬可,被櫥窗裡陳列的青瓷深深吸引,擠進店裡。他指著陳伯手中的梅子青杯子,又看看旁邊的天青色,激動地比劃著:“教授,您剛才說的…‘共窯異色’?‘和而不同’?我懂!就像我們的歌劇和你們的京劇!完全不同,但都是偉大的藝術!放在一起,世界才精彩!”
馬可的中文有些生澀,但熱情洋溢。他興奮地對身邊的同伴說:“這才是真正的文明對話!比那些乾巴巴的政治口號強一萬倍!”他當即拍板,指著那對青瓷杯:“我要訂一百套!帶回意大利,給我的朋友們看,真正的中國智慧,是美,是包容!”
陳伯愣了一下,隨即臉上笑開了花,皺紋都舒展開了。他放下手中的泥坯,搓著手,有些局促又自豪:“哎喲,謝謝,謝謝洋先生賞識!咱們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能讓人喜歡,能讓人明白這‘和合’的道理,值了!”他趕緊招呼夥計記下訂單,心裡像喝了蜜一樣甜。這小小的瓷器鋪子,仿佛成了連接世界的一座微型橋梁。
同一時間,在京城某頂尖高校的匿名校園論壇“未名角”上,一篇剛發布的帖子《“和合”代碼論:從inux內核看天下同歸而殊途》正以驚人的速度被頂起。發帖人id是“墨點星河”。
帖子裡沒有高深的理論堆砌,而是用程序員熟悉的語言娓娓道來:“……李顧問提出的‘和合理念’,在開源世界早已是金科玉律。看看inux內核的發展史,林納斯大神最初的代碼隻是一個內核,但正是因為他允許並鼓勵‘和而不同’——不同的開發者貢獻不同的驅動模塊、文件係統、安全補丁……這些模塊形態各異,功能迥異,如同《周易》所言‘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它們遵循統一的接口規範‘禮’),在核心‘仁’)的調度下協同工作,最終成就了穩定強大的操作係統。強求內核代碼與某個特定驅動模塊完全一致?那隻會扼殺創新,讓係統僵化崩潰。開源的成功,就是‘和合’理念在數字世界的完美實踐!”
帖子深入淺出,將看似高遠的哲學理念與理工科學生日常接觸的代碼世界巧妙結合,瞬間引發了巨大共鳴。回帖如潮:
“臥槽!醍醐灌頂!原來我天天敲的代碼裡就有大道!”
“給大神跪了!這解讀太接地氣了!”
“原來老祖宗的智慧早就預言了開源模式?!”
“墨點星河”是誰?成了論壇裡熱議的話題。隻有坐在中科院某實驗室電腦前的李念墨,嘴角噙著一絲頑皮而得意的微笑,輕輕推了推鼻梁上的無框眼鏡,繼續她的數據分析。她喜歡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讓理念在年輕人的土壤裡生根發芽。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樂見這“和合”之音的傳播。大洋彼岸,一份由某知名智庫緊急炮製的報告《警惕“中式糖衣”:論“和合”理念的文化霸權本質》悄然流出,並通過特定的網絡渠道,開始在一些東南亞國家的政商和輿論圈內小範圍傳播。報告極儘歪曲之能事,將“和合”描繪成中國進行文化殖民、消解他國文化獨特性的“軟性武器”,字裡行間充滿了傲慢與偏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份報告的情報,很快就通過特殊渠道,擺在了德迅中國)國際物流有限公司高級安全督導周衛國的案頭。這位李玄策的老同學,早已不是當年那個青澀的危險品運輸安全員。多年的曆練,尤其是配合李玄策處理過多次涉及國家安全的敏感物流事件後,他變得沉穩乾練,目光銳利如鷹。
“哼,‘文化殖民’?賊喊捉賊!”周衛國冷笑一聲,手指敲擊著報告封麵。他迅速調集資源,鎖定了目標——一份通過某國際船運巨頭旗下貨輪運輸、偽裝成普通印刷品的異常訂單,目的地是東南亞某重要港口,貨物明細赫然寫著:“宣傳冊頁,5萬冊”。
“想用這玩意兒去攪渾水?”周衛國眼中閃過一絲精光。他沒有選擇簡單的查扣,那樣隻會給對方留下口實。他立刻撥通了幾個加密電話,語氣沉穩地布置任務。
幾天後,同一個集裝箱,在嚴密監控下被悄然打開。裡麵成摞的、散發著新鮮油墨味的汙名化報告被迅速搬空。取而代之的,是一冊冊裝幀精美的英文版《論語》精要譯本,以及一套套由“龍泉陳記”出品、釉色溫潤典雅的青瓷功夫茶具。茶具的包裝盒上,貼著一張設計簡潔卻意味深長的標簽,上麵用中英雙語寫著:“免費品嘗真實的中國味道:思想之醇,器韻之和”。標簽角落,還印著一個小小的太極陰陽魚圖案。
周衛國看著手下發回的現場照片,尤其是那張標簽,忍不住笑出聲來:“老李要是看到這個,肯定也會誇一句‘乾得漂亮’吧?這叫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還得帶點幽默感。”他仿佛能看到對方收貨時那副吃了蒼蠅般的表情。這場沒有硝煙的物流暗戰,贏得漂亮又充滿東方智慧。
京郊,一座環境清幽、安保嚴密的國賓館內。李玄策正與幾位應邀來訪的西方知名漢學家進行一場非正式的文化沙龍。地點選在臨水的軒榭,窗外荷塘新綠,清風徐來。
李玄策今日穿著一件深灰色立領中式上裝,氣度沉凝儒雅。他不再是國安部那位雷厲風行的常務副部長,更像是學養深厚的智者。他並未直接回應那份甚囂塵上的汙名報告,而是微笑著請工作人員捧出一個錦盒。
錦盒打開,裡麵是一件保存極為完好的戰國青銅器——宴樂漁獵紋壺。壺身布滿了精細的嵌錯圖案。
“諸位都是研究東方文明的大家,請看此壺。”李玄策的聲音平和,帶著一種撫慰人心的力量。他引導著漢學家們靠近細觀。“壺身之上,弋射者引弓待發,采桑女輕盈勞作,宴飲者舉杯暢談……弋射之剛勁,采桑之柔美,宴飲之歡愉,形態各異,場景不同,卻和諧共存於一方天地。古人造器,已深諳‘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之理。文明如生態,差異本是常態,共生方能繁盛。”他手指輕輕拂過壺身,那些古老的紋飾在光線下熠熠生輝,仿佛訴說著千年前的包容與智慧。
漢學家們頻頻點頭,眼中流露出對這件藝術瑰寶的讚歎和對其中哲思的認同。
李玄策話鋒微轉,臉上依舊帶著溫和的笑意,但眼神卻深邃了幾分:“貴國在處理國際事務時,常強調‘從實力地位出發’froapositionofstrength)。這立場,自有其邏輯。”他邊說,邊用指尖極其輕巧地撥動了一下壺蓋,青銅壺蓋在壺口上緩緩轉動起來。
眾人的目光不由得被吸引。當壺蓋停止轉動,李玄策示意大家:“請諸位再看看壺底。”
幾位漢學家好奇地俯下身。隻見壺底並非平整,而是由三隻造型敦實、形態各異的獸足穩穩托起。
“三足,”李玄策的聲音清晰而平靜,“一足略粗,顯其承重之穩;一足微曲,顯其蓄力之韌;一足昂首,顯其向上之勢。三足形態、功用或有不同,卻缺一不可,共同撐起這壺身。它們之間,可有高低貴賤?可有誰宣稱自己必須永遠居於‘實力的地位’,而令其他兩足俯首稱臣?”
軒榭內一片寂靜,隻有窗外荷葉被風吹拂的沙沙聲。漢學家們看著那三隻共同托起沉重壺體的獸足,陷入了沉思。這個簡單的器物結構,比任何雄辯都更有力地詮釋了“共生”與“平等”的真諦。
李玄策的目光掃過眾人,語氣依然平和,卻字字千鈞:“‘和合’,絕非消弭差異,強求一致。它是在尊重萬千不同中,尋找那足以共舉時代重任、支撐人類文明之鼎的‘三足’。若眼中隻認單極獨尊,心中隻存尊卑等級……”他輕輕拍了拍壺身,那青銅發出低沉的回響,仿佛曆史的歎息,“試問,此壺還能否安然立於天地之間?”
陽光透過窗欞,落在古老的青銅壺上,也落在李玄策沉靜的臉上。他沒有慷慨激昂,隻是用一件文物的無言訴說,便將“和合”的智慧與單極霸權的荒謬,揭示得淋漓儘致。一位白發蒼蒼的老漢學家凝視著壺底的三足,又抬眼看向李玄策,緩緩地點了點頭,眼中充滿了複雜的敬意與思考。這一刻,文化的清音,如同那龍泉青瓷的釉色,在無聲中浸潤人心,遠比喧囂的詆毀更加悠遠綿長。
喜歡金蘭厭勝劫請大家收藏:()金蘭厭勝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