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的風,帶著燕山山脈特有的草木清氣,拂過國家天文台興隆觀測站的山巔。這裡遠離城市的喧囂與光害,蒼穹如墨,星河璀璨,仿佛億萬顆碎鑽被一隻無形巨手撒落在深邃無邊的天鵝絨上,流淌成一條橫貫天際、觸手可及的銀練。銀河,從未如此清晰,如此壯麗地展現在眼前,無聲地訴說著宇宙的浩瀚與永恒。
觀測站主樓頂層,一個設計簡約卻視野極佳的露天平台上,此刻靜立著數人。平台邊緣,巨大的郭守敬望遠鏡aost)的銀白色圓頂在星光下泛著冷冽而神聖的光澤,其內的鏡片陣列正悄然轉動,如同沉默的巨眼,貪婪地汲取著來自億萬光年外的微弱光芒。
李玄策站在平台中央,背對著燈火通明的室內,整個人幾乎融入了這片深沉的夜色。他穿著一件質地柔軟的深灰色中式立領外套,身形挺拔如鬆,仰望星空的側臉在微弱的背景光下勾勒出沉靜的輪廓。夜風撩起他鬢角幾縷早生的華發,他的眼神深邃,映照著漫天星辰,仿佛能穿透那無儘的虛空,看到更遠的未來。
他的身旁,站著精神矍鑠的李長庚。老人穿著一件舒適的羊毛開衫,鼻梁上架著無框眼鏡,鏡片後的目光同樣投向深邃的宇宙,帶著科學家特有的探究與敬畏。他的手中,習慣性地摩挲著一塊溫潤的玉石鎮紙——那是他歸國時,一位老友所贈,象征著根基與沉穩。
稍後一點,是風塵仆仆趕來的周衛國。他剛從南方一個重要的港口安全協調會議結束便直飛至此,身上還帶著旅途的疲憊,但此刻,在星空的洗禮下,那份疲憊似乎也被滌蕩一空。他雙手插在褲袋裡,望著星空,眼神複雜,有對宇宙的震撼,也有對肩上責任的凝重。他的思緒,或許還停留在那些精密計算著風險、確保“絲路新程”貨輪安全通航的日日夜夜。
方清墨、李念墨和李天樞也在。方清墨站在李玄策稍側後方,一襲月白色的改良旗袍外套著薄開衫,她的目光溫柔地落在丈夫的背影上,又時而望向星空,帶著科學家對未知的向往與妻子對愛人深沉的理解。李念墨則挽著母親的胳膊,年輕的臉龐在星光下熠熠生輝,眼神裡充滿了對父親所描繪的宏大圖景的憧憬與向往。李天樞,這個安靜得有些異乎尋常的少年,獨自坐在平台角落一個觀星用的矮凳上,雙手抱著膝蓋,下巴抵在膝頭,清澈的眼眸一眨不眨地盯著銀河的中心,仿佛在傾聽星辰的低語,又仿佛在與某種無形的存在進行著無聲的交流。夜風吹動他額前柔軟的碎發,那專注的神情,帶著超越年齡的深邃。
平台一角,一台便攜式的高精度天文望遠鏡靜靜架設著,鏡頭指向天鵝座方向一個著名的星雲。周圍散落著幾把舒適的戶外椅和一張小圓桌,桌上放著保溫壺和幾隻素雅的茶杯,淡淡的茶香混在夜風裡,若有若無。
沒有人說話。隻有風聲掠過山巔,遠處偶爾傳來幾聲不知名夜鳥的清啼,以及望遠鏡內部極其細微的伺服電機運轉的嗡鳴。時間仿佛在這一刻凝固,隻剩下人類渺小的身影與亙古不變的星空默默相對。
半晌,李玄策緩緩轉過身,目光掃過在場的每一個人——他的父親、妻子、兒女、曾經的老同學、如今並肩作戰的戰友。他的臉上沒有激越,隻有一種閱儘千帆後的平靜與通透。
“半年了。”他的聲音不高,卻清晰地穿透了寂靜的夜空,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在每個人心中蕩開漣漪,“從年初長安街的落雪,到今夜興隆山的星河,倏忽而過。”
他向前踱了兩步,停在露台邊緣,眺望著遠處地平線上隱約可見的城市燈火群。那點點人間煙火,在浩瀚宇宙的背景下,顯得如此微弱,卻又如此頑強。
“這半年,”他繼續道,語氣平緩而有力,像是在梳理一本厚重的書卷,“我們做了些什麼呢?”
他微微停頓,目光投向李長庚:“父親歸國兩年,您以古稀之年,斡旋東西,如‘潤物細無聲’之春雨。那些曾遠隔重洋、心存疑慮的頂尖頭腦,因您一句‘故園桑梓情未了,明月何曾是兩鄉’,終於跨越藩籬,踏上歸途。他們的智慧,正悄然融入國之重器,為未來奠基。此乃‘得人之力,如得天助’。”李長庚微微頷首,眼中閃過一絲欣慰與追憶交織的光芒。
目光轉向周衛國:“衛國兄奔波於海上絲路,風波詭譎,暗礁潛藏。你以‘履霜堅冰至’之惕厲,運籌帷幄,化解了多少看似偶然的‘意外’,確保了經濟命脈的暢通無阻。‘絲路新程’,不僅是貨通有無,更是民心相通,國運所係。這半年,辛苦你了。”周衛國挺直了腰板,沉聲道:“職責所在,不敢懈怠。幸不辱命。”
他的視線又溫柔地落在方清墨和李念墨身上:“清墨、念墨,你們在各自的領域深耕不輟。仿生材料在醫療、環保的應用,讓‘綠水青山’有了科技的筋骨;量子通訊、人工智能的探索,如同在黑夜中點燃新的火種。教育興則少年強,少年強則國運昌。你們播下的種子,終將長成參天大樹。”方清墨回以溫婉而堅定的目光,李念墨則用力點了點頭,眼中閃爍著自信的光芒。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最後,他的目光落在角落的李天樞身上,帶著一絲難以言喻的複雜與憐愛:“還有我們的小樞……”他頓了頓,“你那一聲‘心燈如豆,不可搖’,如同警世鐘鳴。若非你於混沌中窺見那一線危機之兆,我們提前布局,以‘四兩撥千斤’之巧力化解於無形,恐已釀成大禍。你的‘看見’,是上天予我華夏的饋贈。”李天樞抬起頭,望向父親,清澈的眸子裡沒有任何自得,隻有一種洞悉世事後的平靜。他輕輕地說:“爸爸,星星……也在看著我們。”
李玄策重新將目光投向無垠的星河,聲音仿佛融入了宇宙的回響:
“我們所為,樁樁件件,若置於這浩瀚星海之中,何其渺小?不過是為這艘名為‘地球’的孤舟,在無儘的航行中,校準一絲微不可察的航向;拂拭一點蒙蔽視野的塵埃;守護幾盞在黑暗中搖曳、卻永不熄滅的心燈。”
夜風似乎更輕柔了些,拂動著每個人的衣襟和發絲。巨大的望遠鏡圓頂在星光下沉默矗立,如同一位忠誠的守護者。
“前路維艱,道阻且長。”李玄策的聲音帶著一種穿透時空的力量,他緩緩吟誦,每一個字都清晰無比,飽含著古老東方的智慧與力量,“‘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宇宙運行,剛強勁健,永不停息。生而為人,立於天地之間,更當效法天道,奮發圖強,永不止步!”
他伸出手,虛指向璀璨的銀河,又緩緩落下,仿佛將整個星空都握在了掌心,最終輕輕按在自己的心口:
“心存敬畏——敬畏這無垠的宇宙,敬畏自然的偉力,敬畏生命的脆弱與頑強。
手握星圖——並非實體的圖卷,而是洞悉規律的戰略眼光,是引領航程的智慧明燈。
腳踏實地——再宏偉的藍圖,也需一磚一瓦的累積;再高遠的理想,也離不開民生的點滴改善,離不開‘內心的綠水青山’。
和合共生——國與國,人與人,人與自然,乃至未來與星空中的可能相遇者。不爭而善勝,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此乃我中華文明為這艘‘地球方舟’指引的終極航向。”
他的話語落下,平台上再次陷入一片更深沉的寂靜。但這寂靜不再是空無,而是被一種磅礴而溫暖的力量所充滿。李長庚捋了捋胡須,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周衛國緊握的拳頭悄然鬆開,胸中激蕩著一種前所未有的使命感與歸屬感。方清墨輕輕依向丈夫,眼中滿是理解與支持。李念墨挺直了背脊,感覺肩上的責任與心中的夢想從未如此清晰。
李天樞從矮凳上站起身,走到露台邊緣,與父親並肩而立。他仰著小臉,望著那璀璨得令人窒息的銀河中心,忽然伸出小小的手指,指向那深邃的一點:
“那裡……”他的聲音空靈,帶著一種奇異的穿透力,“有聲音……像風鈴……在說‘你好’……”
眾人心頭一震,目光不由自主地聚焦於李天樞所指的方向。巨大的望遠鏡似乎也微微調整了角度,無聲地將“目光”投向那遙遠的未知。
李玄策伸出手,輕輕按在兒子的肩頭,父子倆一同仰望那片神秘的星域。他沒有追問,隻是平靜地、無比堅定地接續道:
“這,便是我們的路。”
他的聲音不高,卻仿佛蘊含著宇宙的回響,清晰地烙印在每個人的心頭,也回蕩在這片被星光照亮的山巔。
平台上,眾人的目光更加堅定地投向深邃的宇宙。星光灑落,在他們的臉上、身上鍍上了一層淡淡的銀輝。遠處的城市燈火,如同散落在大地上的星辰,微弱卻執著地閃爍著,象征著人類文明在這浩瀚宇宙中,雖渺小卻永不放棄的探索與守望。巨大的望遠鏡沉默地指向深空,像一個永恒的坐標,連接著此刻與未來,地球與星海。銀河如練,靜靜流淌,照耀著這條剛剛校準了航向、注定漫長而壯麗的征途。星漢燦爛,征途,已在腳下延伸向無儘的遠方。
喜歡金蘭厭勝劫請大家收藏:()金蘭厭勝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