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2章 浦江之約(2018年11月5日)_金蘭厭勝劫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遊戲競技 > 金蘭厭勝劫 > 第1092章 浦江之約(2018年11月5日)

第1092章 浦江之約(2018年11月5日)(1 / 1)

初冬的上海,陽光卻格外慷慨地鋪灑下來,將巍峨的國家會展中心籠罩在一片金色的暖意裡。巨大的“四葉草”舒展著現代建築的筋骨,迎接著八方來客。萬國旗在清爽的風中獵獵招展,像一片斑斕的海洋,映襯著入口處攢動的人流。空氣中彌漫著多種語言的交談聲、行李滾輪的滑動聲,以及一種難以言喻的、屬於大時代的蓬勃脈動。

李玄策站在指揮中心巨大的弧形屏幕牆前。屏幕上切割成無數小窗,實時傳遞著各個場館、通道、論壇現場的動態。他穿著熨帖的深色中山裝,身姿挺拔如鬆,目光沉靜地掃過那些跳躍的畫麵。這裡是進博會的神經中樞,平靜之下,奔湧著無形的信息洪流。

“報告首席,領導人車隊已安全抵達北廣場,巡館路線各節點一切正常。”一名身著製服的安保指揮官聲音清晰。

“好,保持最高警戒級彆,確保萬無一失。”李玄策微微頷首,聲音不高,卻帶著一種令人心安的沉穩力量。他的視線在屏幕上稍作停留,捕捉到領導人步入裝備展區時,與一位白發蒼蒼的外國企業家親切握手的畫麵。那企業家臉上洋溢的笑容,是對中國市場潛力最直接的注解。李玄策的嘴角也牽起一絲不易察覺的弧度,這開放的大門,正是應對當下風浪最有力的姿態。

同一時間,科技生活展區,7.1館內。

一片由柔和藍光勾勒出的未來感空間裡,方清墨正站在自家的展台前。她今日特意穿了一身剪裁優雅的月白色改良旗袍,外搭一件淺灰色羊絨開衫,既顯東方韻味,又不失科學家的乾練。她的麵前,懸浮在透明介質中的,是一片薄如蟬翼、泛著珍珠般光澤的仿生材料樣本。

“dr.fang,這材料的透氧性和生物相容性數據,簡直令人驚歎!”一位金發碧眼、戴著無框眼鏡的歐洲材料學家湊近了仔細端詳,語氣裡滿是難以置信,“它真的能完美模擬眼角膜基質的力學環境?”

方清墨拿起旁邊一個平板電腦,指尖輕點,調出詳細的結構透視圖和實驗數據流,流利的英語從容不迫:“是的,漢斯教授。請看這裡,我們借鑒了深海貝類的層狀結構和天然蠶絲蛋白的自組裝特性,通過特定的仿生礦化路徑,在納米尺度上精確調控了它的多級孔隙和表麵能。不僅力學性能匹配,它還能引導宿主細胞有序生長,大大降低排異反應。”她的指尖劃過屏幕上的動態模擬圖,眼神專注而明亮,仿佛那些精妙的微觀世界就在她眼前徐徐展開。

漢斯教授頻頻點頭,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這將是組織工程和再生醫學領域的重大突破!方院士,貴團隊在生物材料仿生領域的造詣,實在令人欽佩。”他伸出手,與方清墨鄭重相握。周圍其他國際同行也紛紛圍攏過來,提問聲此起彼伏。方清墨從容應對,言語間既有科學的嚴謹,又帶著東方智慧的圓融,展台前一時成為小小焦點。

不遠處的智能及高端裝備展區,氣氛則更為硬朗。巨大的機械臂、精密的傳感器陣列、閃爍的數據流構成了這裡的主旋律。

李念墨站在一個相對簡潔的展台前。她穿著合體的深灰色西裝套裙,長發利落地束在腦後,露出光潔的額頭和沉靜的眼眸。展台上沒有炫目的龐然大物,隻有幾塊集成度極高的芯片模組安靜地躺在防靜電托盤裡,旁邊的大屏幕則無聲地滾動著複雜的算法模型和測試數據流。

“李博士,”一位頭發梳得一絲不苟、西裝筆挺的日裔中年男子,帶著審視的目光開口,他的英語帶著明顯的東京腔,“貴公司展示的這套邊緣計算模組,在低功耗下實現如此高的實時性,尤其是在抗複雜電磁乾擾方麵宣稱的指標……恕我直言,這似乎超出了當前業界普遍認知的工藝極限。”他身後的幾名隨行人員也露出探究的神色。

李念墨迎上對方的目光,沒有絲毫閃躲。她拿起一塊模組,動作輕柔卻穩定,仿佛托起的不是冰冷的矽片,而是有生命的造物。“田中先生,”她的聲音清越而平穩,“極限,往往是用來打破的認知壁壘。我們的突破點,並非僅僅在製程微縮上。”她指向屏幕上一個不斷演化的三維結構圖,“關鍵在於異構集成的架構創新,以及對特定計算任務在物理層進行的‘硬件友好型’算法重構。簡單說,是讓矽晶更‘聰明’地協作,而非單純地‘縮小’。”她調出一組對比測試數據,一條代表傳統方案的曲線在複雜乾擾下劇烈波動,而她展示的綠色曲線卻異常平穩。“數據不會說謊。我們歡迎任何第三方,在同等嚴苛環境下進行複測。”

田中先生緊盯著屏幕上的數據流,又低頭看了看李念墨手中那塊看似平凡無奇的黑色方塊,嚴肅的臉上終於緩緩露出一絲歎服的笑意。他微微鞠躬:“令人印象深刻的設計哲學,李博士。這確實是一種全新的思路。期待更深入的交流。”周圍的潛在客戶和競爭對手們,看向李念墨的目光也悄然發生了變化,多了幾分鄭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在熙攘的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邊緣,一個相對安靜的咖啡角,李長庚正與一位鶴發童顏的老者相談甚歡。老者正是去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法國科學家皮埃爾·杜邦教授。李長庚今天是一身深色羊絨休閒西裝,內搭淺藍色襯衫,銀發梳理得一絲不亂,學者風範十足。

“……所以,皮埃爾,我始終認為,理論物理的終極之美,在於它揭示了宇宙那令人敬畏的簡潔與和諧。而應用技術的每一次飛躍,都像是人類在向這偉大的和諧圖景,笨拙而執著地投去深情一瞥。”李長庚端起骨瓷咖啡杯,輕輕啜飲一口,眼神深邃,仿佛穿越了眼前的喧鬨,望向了星辰大海。

杜邦教授開懷大笑,笑聲爽朗,引得旁邊幾桌人側目。“李,你的描述總是充滿詩意和洞見!這讓我想起我們年輕時在普林斯頓爭論弦論的日子。”他感慨地搖頭,“時間過得真快。不過,看到中國在基礎科研和應用創新上展現出的活力,尤其是這次進博會,”他環顧四周,“令人振奮。聽說你最近的研究重心在量子傳感與複雜係統建模的交叉領域?斯坦福那邊進展如何?”

“進展尚可,”李長庚謙遜地微笑,放下咖啡杯,身體微微前傾,聲音壓低了幾分,卻更顯真誠,“不過皮埃爾,真正的活力,往往在回歸本源後更能迸發。中國這片土地,對科學探索有著前所未有的渴求和包容。這裡彙聚的智慧和決心,”他目光掃過遠處人頭攢動的展館,“或許正是我們這代人尋找的,解決人類共同挑戰的新引擎。很多像李念墨那樣優秀的年輕人,正在這裡紮根,成長。”

杜邦教授順著他的目光望去,若有所思地點點頭,眼神中流露出濃厚的興趣:“李,你的話總是引人深思。或許,我是該認真考慮一下,明年訪問中國研究機構的安排了……”

就在這時,幾名眼尖的國內外科技媒體記者發現了這個角落的“寶藏組合”。相機快門聲瞬間密集起來,閃光燈此起彼伏,記錄下這兩位科學巨擘在東方盛會上的思想碰撞。李長庚對著鏡頭,笑容溫和而坦然。

指揮中心內,巨大的主屏幕上,正切換著各個展區的精彩瞬間。李玄策的目光在一幅幅畫麵上流連。

他看到了方清墨在展台前,麵對國際同行侃侃而談時,眼中那熟悉的、為科學真理而閃耀的光芒——那是他們年輕時在實驗室裡無數次討論到深夜時,她眼中也常有的光芒。時光荏苒,這份純粹的熱愛與執著,從未改變。

他看到了女兒李念墨,在質疑的目光中從容不迫地展示著“中國芯”的底氣。她眉宇間那份專注與自信,混合了他性格中的堅毅和清墨智慧中的靈秀。女兒長大了,已經能獨當一麵,在科技強國的前沿陣地上,穩穩地站住了腳跟。

當鏡頭捕捉到咖啡角裡李長庚與杜邦教授談笑風生、被媒體簇擁的畫麵時,李玄策的嘴角終於揚起一個清晰的、欣慰的弧度。父親那睿智而從容的身影,像一座無形的橋梁,連接著東西方的頂尖智慧。他不僅帶來了國際視野,更是在用他獨特的方式,為中國這片創新的熱土,播撒下吸引全球英才的種子。李長庚偶爾抬眼望向鏡頭的方向,父子倆的目光仿佛隔著屏幕,在無形的空間裡交彙了一瞬,傳遞著隻有他們能懂的默契與力量。

李玄策緩緩地、深深地吸了一口氣,上海初冬清冽而充滿活力的空氣仿佛透過屏幕湧入他的胸腔。他挺直了脊背,目光重新變得銳利而遼遠,投向屏幕之外,那更加波瀾壯闊的未來圖景。浦江之畔的這場開放之約,不僅是中國向世界敞開懷抱的宣言,更是他們李家三代人,以及無數與他們誌同道合者,為這個國家、為腳下這顆星球,在時代洪流中錨定航向、破浪前行的新起點。他微微頷首,對著屏幕,也對著心中奔湧的信念,無聲地低語:

“路正長,但方向,從未如此清晰。”金色的陽光透過指揮中心的落地窗,灑在他堅毅的側臉上,鍍上一層充滿希望的光暈。

喜歡金蘭厭勝劫請大家收藏:()金蘭厭勝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我的丹田裡有個反應爐 羅小黑:開局十二符咒,我為仙人 人皮子的異世界討封 陰陽紋身師 讓你進副本,你把詭異送上被告席 讓我去修正曆史?可我隻會破案 神秘複蘇:我成了遺忘之主 大明首輔:楊士奇 我靠九陽神功橫推武當 雙係時空魔法,震懾異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