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風,裹挾著濕潤的暑氣和北方平原特有的乾燥塵土,吹進了位於中原腹地的淮州市。李玄策的車隊駛離高速,彙入略顯喧囂的市區車流。窗外,城市的麵孔在盛夏的光影裡顯得有些模糊,行道樹的葉子綠得發亮,卻也蒙著一層薄薄的灰。
車內異常安靜。隻有空調係統發出低沉的嗡鳴。李玄策靠在後座,目光落在窗外飛逝的街景上,卻似乎並沒有真正在看。他的指腹無意識地摩挲著一份剛看完的內部簡報摘要,紙張的邊緣已有些微卷。那份沉甸甸的紛擾,仿佛透過紙背,浸染了車內的空氣。
坐在副駕的秘書小秦,從後視鏡裡悄悄觀察著首長。李玄策的眉頭習慣性地微蹙著,嘴角抿成一條剛毅的直線,眼神深邃得像不見底的寒潭。隻有熟悉他的人,才能從那微小的、幾乎不可察的倦意中,讀出那份壓在心底的憂慮。近期外部環境的波譎雲詭,像一麵鏡子,映照出諸多深層次課題,尤其是信念根基的守護問題,這讓李玄策對即將進行的調研,有了更迫切的沉重感。
車子最終停在了淮州市郊,一座新建的、風格肅穆的建築前——“淮水清風”思想教育基地。大門並不張揚,灰白色的牆體透著一種冷峻的莊嚴。幾棵移栽來的鬆柏挺立在門前,針葉在陽光下閃爍著墨綠的光澤,無聲地訴說著某種堅持。
基地負責人早已等候多時,是一位姓趙的中年人,神情恭敬中帶著一絲緊張。他快步迎上來,為李玄策拉開車門:“李顧問,歡迎您蒞臨指導!”
李玄策下車,與他握手,力道適中,聲音沉穩:“趙主任辛苦了。我來學習,感受一下咱們淮州的‘清風’。”
進入展廳,光線驟然暗了下來。精心設計的燈光聚焦在一件件具有深刻教育意義的展品和圖文上。從一些因思想防線失守而導致嚴重後果的典型案例剖析,到理想信念堅守的典範事跡展示……詳實的材料,深刻的警示,每一件展品都像一記重錘,敲打著觀者的神經。
李玄策走得很慢。他在一個展櫃前停下,裡麵陳列著一些極具對比意義的展品,旁邊配有相關的曆史照片。強烈的對比令人深思。他沉默地看著,鏡片後的目光銳利如刀,仿佛要穿透這冰冷的玻璃,剖析那思想蛻變的軌跡。秘書小秦注意到,首長的喉結幾不可察地滾動了一下,那是一種無聲的痛惜。
“守住內心防線,確非易事……”李玄策低聲自語,聲音在寂靜的展廳裡顯得格外清晰。這句話,此刻從他口中道出,帶著千鈞的分量。他身邊陪同的趙主任和幾位地方乾部,聞言都屏住了呼吸,臉上露出深思和凜然的表情。這“內心的考驗”——各種複雜思潮的衝擊、個人得失的權衡、初心的堅守,正是當前許多同誌需要時刻麵對的課題。外部的風雨固然需要警惕,但根本的穩固,始終源於內部的堅定。
參觀完畢,一行人來到基地的會議室,一場小範圍的基層乾部座談會即將開始。與會的大多是鄉鎮、街道一級的乾部,他們的臉被基層的風霜刻上了痕跡,衣著樸素,眼神裡混合著見到高層領導的局促和對工作的熱忱,甚至還有一絲不易察覺的迷茫。
座談會的氣氛起初有些拘謹。李玄策沒有坐在主位,而是選擇了一個靠邊的位置。他溫和地開口,聲音不高,卻帶著一種安撫人心的力量:“同誌們,今天我不是來聽彙報成績的,也不是來檢查工作的。就想和大家像朋友一樣,聊聊心裡話。咱們做基層工作,千頭萬緒,‘上麵千條線,下麵一根針’,難處在哪?困惑在哪?心裡……有沒有感到信念需要格外加把勁的時候?都說說,暢所欲言。”
他誠懇的態度像一把鑰匙,慢慢打開了大家的話匣子。
一位來自偏遠山鄉的女鄉長,說起為了爭取一個發展項目,四處奔走,有時甚至感到心力交瘁的委屈,眼圈微紅。一位街道辦主任則苦笑著談起社區裡各種具體工作的協調難度,有時明明儘心儘力辦事,卻被群眾誤解的憋悶。還有一位年輕的村支書,坦率地說出麵對現實考驗時的思想波動——看到社會上的某些現象,內心產生的困惑與掙紮……“說實話,李顧問,有時候看著複雜的情況,心裡不是沒有迷茫,晚上也睡不著覺,就想著自己這份堅持到底值不值……”
這些樸實無華甚至帶著點“土氣”的話語,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像一麵鏡子,映照出基層最真實的狀態,人心的波動,信念的考驗。李玄策聽得非常認真,不時點頭,偶爾在本子上記下幾個關鍵詞。他理解他們的難處,更理解那份在平凡甚至瑣碎中堅守的不易。這“內心的澄澈明淨”,守護起來,需要極大的毅力和智慧。
座談會進行到後半段,一位坐在角落、一直沉默寡言的中年男子引起了李玄策的注意。他叫陳國棟,大家都叫他老陳。老陳穿著一件洗得發白的藍色工裝夾克,雙手粗糙,指關節粗大,布滿老繭和細小的傷痕。他的臉上刻著深深的皺紋,眼神有些渾濁,但當他抬起頭時,那目光裡卻有一種曆經滄桑後的平靜,甚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羞愧和坦然。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在一位乾部提到“認識和提高”時,老陳的身體微微動了一下。
李玄策溫和地看向他:“陳國棟同誌?我看過你的材料,聽說你現在在城東街道的社區服務站工作?還做得不錯?”
老陳的身體明顯繃緊了,他緩緩站起來,動作甚至有些僵硬。他深吸了一口氣,聲音低沉而沙啞,帶著濃重的地方口音:“李顧問……我,我就是老陳。以前……在鎮裡工作,犯了錯誤,沒能經受住考驗,給組織抹黑了……處分,我認!之後,組織上沒嫌棄我,給安排了現在的活兒。社區服務,工作瑣碎,很多人瞧不上,可我覺得踏實!”
會議室裡瞬間安靜下來,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老陳的聲音有些哽咽,但他努力控製著:“剛開始在社區跑腿,遇見熟人,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覺得丟人,真丟人啊!家人也承受了很大壓力……後來,是街道的老書記,還有服務站的王大姐,沒把我當‘不可救藥’的人看。王大姐說,‘老陳,把這社區裡的小事做好了,方便了大家,這就是貢獻!’”
他頓了頓,粗糙的手無意識地搓著衣角:“慢慢地,我就想通了。以前在崗位上,手裡有點權,人家敬你怕你,那更多是衝著位子,不是衝著我陳國棟這個人!現在在社區,沒人對我特殊對待了,可幫居民解決了實際困難,看到他們滿意的笑容,聽到一聲‘謝謝’,我這心裡頭……就熱乎乎的!比當初心裡揣著那些不安踏實一萬倍!”
老陳抬起頭,目光坦然地迎向李玄策,那渾濁的眼底深處,仿佛有淚光在閃動,卻更透出一種洗淨鉛華後的真誠:“李顧問,我現在懂了。無論在什麼崗位,圖的就是個心安,圖的就是能堂堂正正做人!以前心裡的‘堤壩’鬆了,讓不好的東西滲了進來。現在,我就想把眼前這些服務工作做好,把心裡的‘堤壩’也築得牢牢的,再不讓那些歪風邪氣影響!對得起組織給我的改正機會,也對得起……對得起自己剩下的這點良心!”
沒有豪言壯語,隻有發自肺腑的悔悟和樸素得如同腳下泥土般的信念。會議室裡落針可聞。那位訴苦的女鄉長悄悄抹了下眼角,年輕的村支書陷入了沉思。
李玄策靜靜地聽著,眼神專注而深邃。他看著老陳布滿歲月和勞作痕跡的臉,看著那雙粗糙卻努力挺直脊梁的手。窗外的陽光斜射進來,在老陳花白的鬢角上跳躍,仿佛給他鍍上了一層微弱卻溫暖的光暈。這一刻,這個曾經走過彎路、如今在平凡崗位上默默奉獻的基層工作者,形象在李玄策心中變得無比清晰而高大。
他站起身,走到老陳麵前,伸出手,緊緊地握住了那雙粗糙、布滿老繭的手。那雙手傳遞來的,是真實的勞作痕跡,更是一種深刻反思後的力量。
“老陳同誌,”李玄策的聲音不高,卻異常清晰有力,帶著一種穿透人心的力量,“謝謝你。謝謝你告訴我這些。你把社區服務做好了,也把自己心裡的‘塵埃’拂拭乾淨了。你築牢的這道‘心防’,比任何外在的約束都堅固。這份‘踏實’,這份‘堂堂正正’,就是我們所有同誌最該守護的‘精神家園’!”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在場的每一個人,語重心長:“當前的形勢複雜,給我們所有人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外麵的乾擾再多,隻要我們的‘心防’堅固,信念的根基不動搖,我們就能站穩腳跟!怕就怕,內心不夠堅定,自己先亂了方寸,那才是真正的危險。老陳同誌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認識並改正錯誤,極其可貴。守護好我們內心的純粹和堅定,就是守護我們事業的根基,就是守護我們對國家和人民的責任!”
座談會結束後,李玄策婉拒了地方安排的午宴,隻讓秘書小秦打包了幾個簡單的饅頭和一份鹹菜,準備在回程的車上解決。他獨自在基地的庭院裡站了一會兒。庭院一隅,種著一小片翠竹,竹葉在微風中輕輕搖曳,發出沙沙的聲響,像低語,又像某種堅韌的吟唱。陽光透過竹葉的縫隙灑下,在地麵投下斑駁的光影。
他拿出隨身的筆記本,翻到嶄新的一頁。筆尖懸停片刻,然後,一行力透紙背的字跡落了下來:
>“心防不固,根基不牢。力量何處?在方寸之間。唯以純粹信念為基,可抵萬擾,可擔重任。”
寫罷,他合上筆記本,望向那片在暑氣中依然挺立青翠的竹林,長長地、緩緩地籲了一口氣。七月的風,帶著竹葉的清新氣息拂過麵頰,仿佛也吹散了心頭積壓的些許陰霾。前路依然充滿挑戰,但此刻,在這片象征著氣節與韌性的竹林前,李玄策心中的信念,如同那紮根大地的竹根,更加清晰而堅定。
喜歡金蘭厭勝劫請大家收藏:()金蘭厭勝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