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北京,天藍得如同剛被洗過,沒有一絲雲絮,陽光慷慨地潑灑下來,將天安門廣場上每一塊方磚、每一麵旗幟、每一張期待的臉龐都鍍上了一層耀眼的金輝。空氣中彌漫著一種特殊的、混合了旗幟漿糊味兒、清晨露水氣息和人群體溫蒸騰出的熱浪的味道,那是屬於國家慶典的獨特氣息,厚重而激昂。
天安門觀禮台:鐵流奔湧心潮逐浪
李玄策站在觀禮台靠前的位置,身著深色便裝,身姿挺拔如鬆。他並非站在最中央,但所處的位置足以讓他將整個廣場的恢弘氣象儘收眼底。腳下,是如棋盤般整齊排列、蓄勢待發的受閱方陣;遠方,是巍峨矗立的天安門城樓,在秋日朝陽下熠熠生輝。
當第一聲禮炮轟鳴著撕裂長空,莊嚴的回響仿佛敲擊在每一個人的心鼓上。國歌奏響,那熟悉的、深入骨髓的旋律如同無形的紐帶,瞬間將廣場上十萬人的心跳、觀禮台上數千人的呼吸、乃至電視機前億萬國人的目光,緊緊連接在一起。李玄策的目光追隨著那麵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鮮紅的旗幟在碧藍的天幕上獵獵招展,像一團燃燒的火焰,也像一片沸騰的熱血。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他嘴唇微動,無聲地跟唱著。胸腔裡,一股難以言喻的暖流與力量在奔湧、激蕩。這力量,不僅僅是來自眼前這鋼鐵洪流即將展現的磅礴氣勢,更是源於這旋律背後所承載的百年滄桑、不屈抗爭與浴火重生。
緊接著,分列式開始了。
鐵流滾滾,大地震顫。最先映入眼簾的是儀仗方隊,軍靴踏地的聲音如同驚雷滾過廣場,整齊劃一,撼天動地。士兵們年輕而堅毅的麵龐,在鋼盔下繃緊如岩石,眼神銳利如鷹隼,每一步都踏出排山倒海的氣勢。李玄策的目光掃過這些年輕的麵孔,心中湧起敬意。他仿佛看到了無數個趙小滿——他那在2009年執行任務中犧牲的老同學。小滿的身影在記憶深處一閃而過,帶著爽朗的笑容和一絲未能親眼見證今日盛景的遺憾。李玄策心中默念:“小滿,你守護的,今日正昂首闊步。”
戰鷹呼嘯!空中梯隊以雷霆萬鈞之勢掠過天際,留下長長的、絢麗的彩煙軌跡,如同天神執筆在湛藍天幕上揮毫潑墨。巨大的轟鳴聲浪衝擊著耳膜,也衝擊著心靈。李玄策仰頭,眯起眼睛,追蹤著那些銀灰色的矯健身影。當最新銳的戰機編隊以近乎完美的姿態低空通場時,他清晰地看到機翼下那象征著自主力量的徽標。這一刻,他想到了遠在哈市的王鐵柱——那個在精密刀具廠裡,用布滿老繭的雙手,一遍遍淬煉特種鋼材的漢子。鐵柱他們磨礪出的,或許就是這些國之重器上某個微小卻至關重要的軸承或齒輪?國之重器,正是由千千萬萬個“王鐵柱”般平凡的雙手托舉而起。
地麵方陣接踵而至。坦克、步戰車、導彈發射車……鋼鐵洪流以無可阻擋的氣勢向前推進,履帶碾過路麵,發出低沉而充滿力量的轟鳴。每一件裝備都閃爍著冷冽的金屬光澤,凝聚著尖端科技與工業製造的最高結晶。李玄策的目光在一輛造型獨特、塗裝低調的某新型導彈發射車上停留了片刻。他的腦海中瞬間浮現出女兒李念墨伏案實驗室的身影,那些熬紅的雙眼,那些寫滿複雜公式的草稿紙。他幾乎能肯定,那發射筒筒體上特殊的啞光塗層,正是女兒團隊嘔心瀝血改進的新一代耐高溫複合材料。一股為女兒、為所有默默無聞的科研工作者感到的驕傲油然而生。
這滾滾鐵流,翱翔的戰鷹,不僅僅是對力量的展示,更是對犧牲者的告慰如趙小滿),對奉獻者的致敬如父親李長庚、妻子方清墨在各自領域的卓越貢獻),對奮鬥者的禮讚如王鐵柱、李念墨)。盛世華章,何謂“盛世”?李玄策心潮澎湃間,思緒愈發清晰:盛世,絕非僅僅是金戈鐵馬的赫赫威儀,或是琳琅滿目的物質豐饒。它更是曆經磨難後挺立不屈的民族脊梁,是萬眾一心凝聚而成的磅礴偉力,是浸潤於血脈之中的文化自信,是麵對星辰大海、願為人類共同未來貢獻智慧與力量的從容底氣與堅定擔當。眼前的盛況,將“民族複興”的磅礴偉力與“人類夙願”的浩瀚星空,在他心中前所未有地緊密聯結起來,升華為一種更高維度的使命感。
哈市,王鐵柱家:油光裡的自豪
千裡之外的哈市,老工業區的筒子樓裡,彌漫著燉肉的香氣和炒花生的焦香。王鐵柱家小小的客廳擠滿了人——他、他媳婦、剛上高中的兒子、還有隔壁聞訊過來一起看熱鬨的老鄰居張師傅一家。
電視機開得震天響,屏幕上正是天安門廣場那令人窒息的壯觀場麵。茶幾上堆滿了瓜子殼、花生皮、橘子瓣,幾杯濃茶冒著熱氣。
“來了來了!快看!咱們的坦克!”王鐵柱的兒子猛地從沙發上跳起來,指著屏幕興奮地大喊。
王鐵柱沒吭聲,他整個人幾乎要貼到電視屏幕上去了,一雙常年與鋼鐵打交道的、粗糙的大手緊緊攥著膝蓋,指節因為用力而微微發白。他的眼睛瞪得溜圓,死死盯著屏幕上那些隆隆駛過的鋼鐵巨獸。當鏡頭拉近,給到一輛新型主戰坦克炮塔下方那複雜精密的傳動裝置特寫時,王鐵柱的呼吸驟然急促起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爸!爸!你看那!那傳動軸的連接處!”兒子激動地搖晃著他的胳膊。
王鐵柱猛地一拍大腿,發出“啪”的一聲脆響,震得茶幾上的瓜子殼都跳了起來。他臉上的油光在屏幕反光下顯得更加亮堂,嘴角咧開,露出被煙熏得有些發黃的牙齒,聲音因為激動而有些變調,帶著濃重的東北口音:
“瞅見沒?!兒子!你瞅見沒?!就那兒!就那個軸承套!”他指著屏幕上某個一閃而過的細節,唾沫星子都快噴到電視上了,“那玩意兒!那精度!那光潔度!我跟你說,沒咱廠裡那幾台老夥計磨出來的金剛石刀頭,它根本出不來這效果!差一微米都不行!看!這就是咱們國家!咱們工人也能造出這頂天立地的家夥什兒!”
他媳婦在一旁笑著嗔怪:“哎喲,老王你輕點!拍壞了電視!”但眼裡也滿是笑意和自豪。老鄰居張師傅遞過來一支煙,豎起大拇指:“鐵柱這話在理!咱哈一精的刀頭,那在全國都是這個!”他比了個大拇指。
王鐵柱接過煙,手還有點抖,沒點,隻是夾在耳朵上,目光依舊死死鎖在屏幕上。當解說員充滿激情地宣布“所有受閱裝備實現100國產化”時,這個五十多歲的東北漢子,眼眶瞬間就紅了。他猛地端起桌上那杯已經涼透的濃茶,咕咚咕咚灌了一大口,喉結劇烈地滾動著,仿佛要把那份翻江倒海的自豪感硬生生咽下去,卻最終化作眼角一抹不易察覺的水光。他不需要華麗的辭藻,那份“咱工人也能造出頂天立地家夥”的樸素呐喊,就是最滾燙的家國情懷。
京滬高速,某服務區:方向盤上的國歌
車輪碾過路麵,發出單調的嗡鳴。周衛國駕駛著他那輛半舊的紅色重型廂式貨車,正行駛在京滬高速上。車廂裡裝載的是一批精密電子元件,目的地是南方的某個高科技園區。時間已是上午,錯過了直播開始,他心裡像貓抓似的。
遠遠看見前方服務區的藍色指示牌,周衛國毫不猶豫地打了轉向燈。車子穩穩駛入服務區停車場。他顧不上加油吃飯,熄了火,抓起手機就跳下車,幾乎是跑著衝向休息大廳。
大廳裡巨大的液晶屏幕前,已經圍了不少人。有同樣風塵仆仆的司機,有帶著孩子的旅客,有服務區的工作人員。屏幕上,正播放到群眾遊行開始的盛況,歡快的音樂和人群的歡呼聲浪撲麵而來。
周衛國擠到人群後麵,踮起腳尖,努力透過縫隙看向屏幕。就在這時,電視畫麵切換回了上午閱兵的精彩回放——國歌再次奏響,鮮豔的五星紅旗在旗杆頂端高高飄揚。
幾乎是條件反射,這個常年奔波在路上、皮膚被曬得黝黑發亮、眉宇間刻著風霜的中年漢子,猛地挺直了他那因久坐駕駛而略顯佝僂的腰背!他下意識地並攏了雙腳,將沾著些許油汙的帽子摘下,緊緊攥在胸前。他不再需要踮腳,隻是站得筆直,像一杆標槍,對著那幾十米外、隔著人頭的屏幕,行著最莊重的注目禮!
他的嘴唇緊緊抿著,下頜線繃得緊緊的。屏幕上,鐵甲洪流依舊在奔騰,戰鷹依舊在翱翔,歡樂的遊行隊伍載歌載舞。看著看著,周衛國那布滿紅血絲的眼睛裡,有什麼東西在迅速積聚,然後不受控製地湧了出來。他飛快地用粗糙的手背抹了一下眼角,留下一點濕痕。沒有豪言壯語,隻有胸膛裡那顆心,在有力地、驕傲地跳動著:“我是中國人!”這份歸屬感,這份為這片土地的繁榮穩定而默默奔波的踏實感,此刻無比清晰。
他掏出手機,屏幕有些碎痕。他打開相機,沒有自拍,而是對著電視屏幕,小心地調整角度,將屏幕上那麵鮮紅的國旗定格在畫麵中央。然後,他又將鏡頭轉向自己停在服務區停車場裡的貨車——那輛陪他走過大江南北、車頭同樣插著一麵小小的、被風吹得有些卷邊的五星紅旗的紅色重卡。他拍下了兩張照片:一張是屏幕上的大國旗幟,一張是他方向盤前那麵小小的、屬於他自己的旗幟。
打開微信朋友圈,他選定了這兩張照片。手指在屏幕上懸停了幾秒,千言萬語堵在胸口,最終隻化作一行最簡單也最厚重的話:
“在路上,與國同慶!”
發送。
幾乎立刻,手機屏幕下方開始不斷跳動起紅色的小數字——點讚,評論。有同為司機的“兄弟,在哪條路上呢?”,有家人的“注意安全!”,有老友的“衛國好樣的!”……一個個小小的頭像和名字,仿佛在告訴他,他並不孤單,他和千千萬萬在路上、在崗位上、在屏幕前的普通人一樣,都是這盛世華章裡一個跳動的音符。他仰頭,擰開隨身攜帶的大號塑料水壺,咕咚咕咚灌了幾大口清水,喉結有力地滾動著,涼水衝淡了喉頭的哽咽,也仿佛衝刷掉了長途奔波的疲憊,隻剩下滿心的溫熱與力量。
尾聲)光河初現
觀禮台上,當最後一個空中梯隊拖著長長的彩煙消失在遠空,李玄策緩緩收回目光。廣場上,群眾遊行的歡歌笑語正如潮水般湧來。金色的陽光落在他沉靜的麵容上,深邃的眼眸裡,似乎倒映著鋼鐵的洪流、翱翔的戰鷹、王鐵柱家屏幕的微光、周衛國方向盤上那麵小小的紅旗……無數個畫麵,無數種情感,最終在他心中彙聚、升騰。他仿佛清晰地“看”到了一條溫暖而磅礴的金色光河,從這廣場奔湧而出,流淌過神州大地的每一寸山河,連接著每一個如王鐵柱、周衛國般平凡而熾熱的心靈,最終,帶著無儘的希望與力量,向著兒子李天樞所感知的那片浩瀚星辰,奔湧而去。
這盛世華章,由鐵與血鑄就,由汗與淚澆灌,更由億萬顆“綠水青山”般純粹的心,共同譜寫。
喜歡金蘭厭勝劫請大家收藏:()金蘭厭勝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