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之濱,蓮花寶地。十二月的澳門,空氣中少了北方的凜冽,多了幾分濕潤的暖意,更彌漫著一種比盛夏陽光更熾熱的喜慶。大街小巷,五星紅旗與澳門特區蓮花區旗並肩飄揚,鮮豔的色彩點綴著這座中西交融的獨特城市。夜晚尚未降臨,但節日的氛圍已如醇酒般彌漫開來,甜絲絲地醉人心脾。
濠江盛典:煙花下的根脈
金碧輝煌的澳門文化中心廣場,華燈璀璨,人潮湧動。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大型文藝晚會即將拉開序幕。李玄策作為特邀嘉賓,坐在觀禮區視野極佳的位置。他身著深色中山裝,身姿挺拔,目光沉靜地掃過流光溢彩的舞台、歡欣鼓舞的人群,以及遠處夜色中更顯璀璨的都市燈火。
舞台中央,巨大的ed屏幕變幻著壯麗的圖景:大三巴牌坊的滄桑、港珠澳大橋的雄偉、西灣大橋的優雅、市井生活的煙火氣息……一幕幕交織,訴說著這座小城回歸二十年來的變遷與繁榮。當熟悉的《七子之歌·澳門》童聲合唱響起,純淨的嗓音如同清泉流淌過每個人的心田,廣場上瞬間安靜下來,許多人的眼眶悄然濕潤。acau’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
歌聲悠揚,帶著曆史的回響與歸家的眷戀。李玄策靜靜地聽著,感受著歌聲中蘊含的深沉情感。這歌聲,與數月前“南方明珠”的喧囂形成了鮮明對比。此刻的澳門,如同一位遊子曆經漂泊後,終於安詳地依偎在母親懷抱,那份安定、滿足與自豪,是發自心底的認同。
晚會間隙,李玄策信步走到廣場邊緣一處稍顯安靜的觀景平台。旁邊,一位頭發花白、穿著傳統唐裝的老先生,正憑欄遠眺,手中捧著一杯冒著熱氣的普洱,茶香嫋嫋。老人是附近一家百年老茶樓的老板,姓何。
“何伯,好興致。”李玄策微笑著打招呼,他之前調研時曾去過何伯的茶樓,聽他講過不少澳門舊事。
何伯轉過頭,布滿皺紋的臉上綻開慈祥的笑容:“李顧問!是哩,看看煙花,看看人,心裡頭舒坦!”他抿了一口茶,目光投向燈火輝煌的海岸線和對岸隱約可見的珠海輪廓,“二十年前那晚,我也在這附近,看著咱們的國旗升起來……那心情,沒法說!激動?高興?都有,但更多的,是踏實!有國才有家,有家才有根啊!”老人的聲音不高,卻字字千鈞,帶著歲月沉澱的厚重感。他指著遠處一棟新落成的高樓:“你看那邊,以前是片爛灘塗,現在多漂亮!沒回歸,沒祖國的支持,哪有今天的好光景?”氤氳的茶香中,老人樸素的話語,道儘了“一國兩製”成功實踐下最真實的人心所向。
街頭巷尾:樸素的歸屬
晚會開始前,街頭巷尾早已是歡樂的海洋。本地電視台的記者隨機采訪著市民。
鏡頭對準一個穿著校服、背著書包的中學生:“回歸20年,你感覺澳門最大的變化是什麼?”
“方便!去內地旅遊、上學都容易好多!”男孩爽朗地回答,臉上洋溢著青春的笑容,“還有就是……安全感!我知道不管遇到什麼困難,祖國媽媽都在後麵!”
一個在官也街擺攤賣杏仁餅的阿婆,麵對鏡頭有些羞澀,但話語樸實:“生意好做多啦!遊客多,日子安穩。以前葡人管的時候?嗐,不提了不提了!現在好,好得很!我們都是中國人嘛!”
一位穿著市政署製服的年輕公務員,對著話筒認真地說:“我爺爺是‘老澳門’,經曆過戰亂和漂泊。我是‘新澳門’,更是中國人!能參與建設自己的家園,特彆自豪!”他的眼神堅定而明亮。
這些來自不同階層、不同年齡的普通澳門人,用最樸實的語言,表達著對回歸後安定繁榮生活的滿足,以及對“中國人”身份的強烈認同。他們的笑臉,真誠而溫暖,如同冬日裡綻放的蓮花,純淨而美好。
京城遙望:熒屏裡的暖糖
千裡之外的京城,李家四合院裡暖意融融。客廳的電視大屏幕上,正直播著澳門慶典的盛況。李長庚、方清墨、李念墨、李天樞圍坐在一起。
李長庚看著屏幕上熟悉的媽閣廟、議事亭前地,眼中流露出深深的感慨。他端起茶杯,輕輕吹拂著熱氣,聲音有些悠遠:“當年我在美國,每逢中秋、春節,最想的就是家鄉的月亮和飯菜。看到關於澳門的報道,心裡總不是滋味,覺得那是流落在外的孩子。現在好了,孩子回家了,還過得這麼好……”漂泊海外的歲月,讓老人對“家國”二字體會得格外深刻。
方清墨則被晚會中展示的文化交融所吸引:“澳門的魅力就在於這種包容與和諧。你看那土生葡人舞蹈和中樂團的合奏,多美!東西方文化在這裡不是衝突,而是共生共榮,像一首和諧的交響曲。”作為科學家,她欣賞這種有機融合的生命力。
李念墨的關注點則在技術層麵:“媽,你看那舞台燈光效果,還有環繞立體聲音響係統,聽說核心控製模塊用的是我們國產的最新芯片方案,穩定性非常好。還有煙花燃放的同步精度,背後是強大的定位和通訊保障。”她的目光帶著專業審視後的認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而最小的李天樞,盤腿坐在沙發上,懷裡抱著一個軟墊,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屏幕。當絢爛的煙花在屏幕上轟然綻放,點亮澳門的夜空時,他的小臉上沒有特彆興奮的表情,反而是一種奇異的寧靜和滿足。他伸出小手,指著屏幕上流光溢彩、洋溢著歡樂氣息的澳門全景,用一種近乎夢囈般的、帶著甜味的語氣說:“爺爺,媽媽,姐姐…你們看,這裡的光…和我們國慶時的不一樣…它不燙,也不刺眼…像…像暖暖的糖,融化了,包裹著整座城…好舒服…”在他純淨的感知裡,這座“蓮花寶地”此刻散發出的,是一種溫暖、安定、祥和、如同蓮花般純淨無暇的“光暈”,與他曾感知到的“南方明珠”的尖銳“刺”感截然不同。
物流脈動:車輪上的抵達
就在煙花即將升空前數小時,一輛滿載著慶典備用燈光器材和部分後勤物資的重型廂式貨車,穩穩地駛入了澳門半島一處指定的慶典物資儲備倉庫。司機周衛國跳下車,長長地舒了一口氣,活動了一下因長途駕駛而有些僵硬的腰背。深冬的澳門夜晚,海風微涼,但周衛國的額角卻滲出了一層細密的汗珠——不是累的,是緊張的。
這一路,從內地出發,過關檢查異常嚴格。每一份單據,每一件貨物的封裝,都經曆了反複的核對。在珠海拱北口岸,他經曆了漫長的等待和細致的查驗。車輪每一次啟動,他的心都懸著,生怕這些關乎慶典順利進行的“家當”出半點差錯。此刻,看著倉庫管理員在簽收單上落下最後一個確認的印章,周衛國心裡那塊大石頭才算真正落地。
交接完畢,他走出倉庫大門,沒有立刻離開。遠處,城市的上空,慶典晚會現場的方向,第一波盛大的煙花表演已經開始!“嘭——嘩啦!”巨大的花朵在墨藍色的夜空中次第綻放,赤橙黃綠青藍紫,將澳門的夜空渲染得如同夢幻仙境。金色的瀑布、銀色的垂柳、火紅的心形……伴隨著地麵上隱約傳來的、經過音響放大的《七子之歌》的旋律“母親!我要回來,母親!”),一股難以言喻的熱流瞬間湧上周衛國的心頭。
這個常年奔波在物流線上的漢子,背靠著冰冷的倉庫鐵門,仰望著這璀璨奪目的、不屬於他卻又與他息息相關的盛景。他沒有文化人的感慨萬千,隻有最樸素的認知:他安全、準時地把東西送到了。這些東西,是今晚這場舉國歡慶、讓無數人熱淚盈眶的盛典的一部分。他參與了,以他最熟悉的方式——緊握方向盤,跑好每一公裡路。
他掏出手機,手機殼上還貼著過關時蓋的安檢標簽。他打開相機,對著遠處絢爛的煙花夜空,又轉身對著自己那輛沾了些許塵土、卻圓滿完成任務、安靜停在倉庫前的紅色貨車,拍下了一張合影。照片裡,天空是怒放的華彩,地上是默默無聞卻不可或缺的“老夥計”。
他打開微信,把這張照片發給了老家的妻子和正在上大學的女兒,隻附上了一行簡單卻沉甸甸的文字:
“平安抵澳,任務完成!”
發送成功的提示音響起。周衛國收起手機,再次仰頭,深深看了一眼那片被煙花照亮的天空,嘴角咧開一個憨厚而滿足的笑容。海風帶著鹹腥和硝煙的味道拂過麵頰,遠處《七子之歌》的旋律隱約可聞,這一刻,平凡與偉大,在車輪的印記與煙花的輝光中,悄然相連。蓮島歸心,這盛大的慶典裡,亦有他一份微小卻堅實的貢獻。
喜歡金蘭厭勝劫請大家收藏:()金蘭厭勝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