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臘月的風,帶著乾冽的寒意,吹不散國家海洋預警中心大廳裡彌漫的凝重。巨大的弧形屏幕上,太平洋板塊圖景被密密麻麻的數據流覆蓋,深藍的海域間,代表地殼應力值的曲線正危險地向上攀升,彙聚點直指南太平洋深處那個不起眼的群島——湯加。空氣裡隻剩下鍵盤敲擊的脆響和儀器低沉的嗡鳴,像無數顆懸著的心在無聲跳動。
李玄策站在指揮台前,深灰色的羊絨衫襯得他身形愈發挺拔,首席顧問的身份並未帶來絲毫疏離,反而讓他沉靜的目光更具穿透力。他身邊,嶽父李長庚正俯身緊盯著一塊分屏顯示的衛星熱力圖,屏幕上湯加洪阿哈阿帕伊島附近的海域,正呈現出一種不祥的橘紅色,如同大地深處即將噴薄的怒火。
“報告!湯加火山地震台網數據異常,震源深度極淺,能量積聚速度超出模型預測值三倍!”一名年輕的技術員聲音緊繃,額角滲出細密的汗珠。
大廳的紅色警報燈毫無征兆地淒厲閃爍起來,刺耳的蜂鳴聲瞬間撕裂了壓抑的寂靜,巨大的主屏幕上,代表火山爆發的最高級彆預警圖標瘋狂跳動——“湯加火山噴發警報!海嘯波生成中!”
所有人的心猛地一沉。屏幕上,模擬的岩漿柱衝破海麵的動態圖開始生成,熾熱的流體翻滾、噴湧,帶著毀天滅地的氣勢。那猙獰的形態,那翻滾的硫磺氣旋模擬圖…
“等等!”李長庚猛地直起身,花白的眉毛緊緊擰在一起,鏡片後的眼睛死死盯著那翻滾的岩漿圖,仿佛要從中挖出被時光掩埋的秘密。他突然轉身,動作有些急促,甚至帶著一絲與年齡不符的激動,從隨身的舊公文包深處,掏出一本極其陳舊的筆記本。筆記本的皮質封麵早已磨損開裂,邊緣卷曲,泛黃的紙頁散發著歲月沉澱的獨特氣味。
他顫抖著手指,近乎粗暴地翻動著紙頁,紙張發出脆弱欲裂的沙沙聲。終於,他的手停在某一頁。那頁紙上,並非打印的數據,而是一幅用藍黑墨水精心繪製的手繪圖——一片幽暗的海底景象,奇異的岩石構造上,布滿了扭曲蜿蜒、如同某種古老符文的硫磺結晶紋路。
“是它!就是這個!”李長庚的聲音因激動而有些沙啞,他高高舉起那頁泛黃的紙,枯瘦的手指用力點著圖上的結晶紋,“1983年!在打撈‘海陽號’沉船的時候,就在馬裡亞納海溝邊緣,我親眼見過!一模一樣的花紋!就在那艘沉船旁邊的海床上!”
大廳裡瞬間安靜了一瞬,連刺耳的警報都仿佛被這突如其來的曆史回響壓低了分貝。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本攤開的舊筆記本和屏幕上實時生成的岩漿圖上。李長庚幾乎是將筆記本貼到了指揮台的分屏前。
奇跡般的景象發生了。
屏幕上動態翻滾的、代表熾熱岩漿的橘紅流體圖,其邊緣扭曲蔓延的形態,竟與筆記本上那幅手繪的、冰冷海底的硫磺結晶紋路,在視覺上產生了不可思議的契合!岩漿的噴流軌跡與結晶紋的走向絲絲入扣,橘紅與藍黑的線條在視覺疊加中,詭異地旋轉、交融,最終在眾人的屏息凝視下,形成了一幅清晰無比的、動態流轉的太極雙魚圖案!一半是熾熱噴薄的毀滅,一半是幽深冰冷的遺跡,陰陽交彙,生生不息。
李玄策的目光銳利如鷹,瞬間捕捉到筆記本攤開的那一頁裡,夾著一張硬質的卡片。卡片的一角露了出來——那是一張極其陳舊、邊緣磨損的防汛站工作證。證件上那張黑白照片,是一個麵容清俊、眼神銳利卻帶著幾分青澀的年輕人,穿著八十年代常見的工裝,胸前彆著一枚小小的、模糊的徽章。正是當年在南方防汛站,剛剛踏入人生征途的年輕的李玄策。那張照片,像一個凝固的時間錨點,將父子兩代人與海洋、與未知災難的聯係,無聲地串聯起來。
幾乎就在同一時刻,遠在東南海濱,福建曇石山新石器時代遺址考古現場。
冬日的陽光帶著幾分吝嗇的暖意,灑在剛清理出的探方土層上,空氣裡彌漫著泥土和草木的清新氣息。李天樞正蹲在一個剛打開的器物坑旁,眼神專注。坑底靜靜躺著一件新石器時代的玉琮,高約尺餘,青玉質,表麵覆蓋著厚厚的土沁,但依然能看出其方柱圓孔的經典形製,外壁淺刻著難以辨識的幾何紋飾。
“天樞,小心點拿,這寶貝可有五千多歲了。”帶隊的老教授在一旁溫和地提醒。
李天樞點點頭,戴上細棉手套,小心翼翼地將那沉重的玉琮捧了出來。入手冰涼沉甸,帶著大地的厚重感。他走到一旁的臨時工作台,用軟毛刷輕輕拂去玉琮表麵的浮土。當他的指尖無意間拂過玉琮頂端那個渾圓的穿孔時,一種奇異的悸動瞬間穿透了手套的纖維,直抵他的神經末梢。
“咳…咳咳…”
並非真實的聲響,而是一種沉悶的、帶著巨大痛苦的震顫感,如同一個病入膏肓的巨人在海底深處發出沉悶的呻吟。那聲音並非傳入耳中,而是直接敲打在他的靈魂深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猛地一顫,清澈的眼眸瞬間失去了焦點,瞳孔微微放大。在旁人看來,少年隻是捧著玉琮微微發愣。但在他眼前,玉琮那渾圓的孔洞深處,並非空洞的黑暗,而是驟然湧現出一片翻滾的、令人心悸的暗紅色!那紅色如同沸騰的血液,又似壓抑的地火,在孔洞的“隧道”深處奔湧、膨脹,帶著毀滅性的力量感。
“海底…有座城…”李天樞的聲音很輕,帶著夢遊般的囈語,嘴唇微微翕動,臉色在陽光下顯得有些蒼白,“它在咳嗽…很痛…要炸開了…”他捧著玉琮的手指不自覺地收緊,指節泛白,仿佛那冰冷的玉石此刻正傳遞著來自地心深處的痛苦灼熱。
“天樞?你說什麼?”老教授關切地湊近詢問。
然而,李天樞還未來得及再次開口——
“嗚——嗚——嗚——”
淒厲尖銳的警報聲,毫無預兆地撕裂了考古現場寧靜的空氣!聲音並非來自遺址本身,而是來自不遠處村莊安裝的應急廣播喇叭,那穿透力極強的海嘯預警聲浪,瞬間席卷了整個海灣!
“太平洋海嘯預警!海嘯波正在形成!請沿海居民立即向高處撤離!重複!立即向高處撤離!”
廣播裡的聲音急促而冰冷,像一把冰錐刺入每個人的心臟。考古隊員們驚愕地抬起頭,望向遠處看似平靜的海麵,臉上寫滿了難以置信的恐慌。李天樞捧著玉琮的手微微顫抖,孔洞深處那片翻滾的暗紅,仿佛正隨著警報聲瘋狂地沸騰起來。
與此同時,千裡之外的北京預警中心。
巨大的屏幕上,代表海嘯波的巨大環狀能量圈正以湯加火山為中心,向著太平洋四麵八方急速擴散,如同在深藍的幕布上投下一枚致命的石子。代表波峰高度的數值瘋狂跳動,預測抵達各個海岸的時間線冷酷地推進著。
“海嘯波生成確認!能量等級超曆史記錄!預計六小時內抵達我國東南沿海!”技術員的聲音帶著金屬般的顫音。
李玄策的目光掃過屏幕上那猙獰擴散的波圈,又落回李長庚手中那本攤開的舊筆記本上。泛黃的紙張上,手繪的硫磺結晶紋路與屏幕上岩漿形成的太極圖仿佛還在無聲地旋轉。他快步走到主控台,聲音沉穩,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量:“啟動最高級應急預案,聯動沿海所有監測站,立刻向所有可能受波及區域發布撤離指令!重點保障港口、低窪地帶居民安全!”
他的目光不經意間掠過一塊顯示著海嘯波頻譜分析的分屏。屏幕上,代表不同頻率能量的彩色線條劇烈波動著,形成一組複雜而怪異的峰穀圖。
就在那不斷跳動的頻譜圖最下方,一個不起眼的角落,作為背景底紋,正無聲地閃爍著一組極其特殊的波形符號——那是趙小滿多年前在南海某島嶼采集並數字化保存的古老漁歌旋律頻譜圖。此刻,這承載著漁民對大海敬畏與祈願的古老旋律波紋,竟與那代表毀滅與災難的海嘯波頻譜,在視覺上形成了一種令人窒息的、荒誕而悲愴的並置。現代科技的冰冷數據,與古老文明的悠遠回響,在滅頂之災的陰影下,被殘酷地糅合在了一起。
李長庚的手還緊緊攥著那本舊筆記本,指關節因為用力而發白。筆記本裡那張青年李玄策的防汛站工作證,在指揮台的冷光下,照片裡的年輕人眼神堅定,似乎正穿透數十年的時光,注視著眼前這場由海底玉琮“咳嗽”引發的滔天巨浪。窗外,北京冬日的天空,灰蒙蒙一片,仿佛也被這來自太平洋深處的怒吼所籠罩。
喜歡金蘭厭勝劫請大家收藏:()金蘭厭勝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