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鈺的身邊,站著秦旺萍、汪靜、韓鈴這三個接力女隊主力成員,其中韓鈴還是文浩的廣西老鄉。
雖然不知道程玨叫自己乾嘛,但文浩還是走了過去。
“快把國旗披上吧,人家霓虹隊和泰國隊早都開始慶祝了,就等著你們過去拍照呢!”程玨將手裡的國旗展開,倚著欄杆遞給了他。
文浩下意識接過程玨手裡的國旗,隻是剛轉身便又停下了腳步,猶豫了兩秒還是把國旗賽回到了她手裡。
程玨頓時一臉不解道:“伱這是乾什麼啊?”
文浩隻是以這樣一句話作為回答:“我可以是第二,但我的國旗不能。”
說完,他便邁步回到了隊友們身邊。
溫永義小聲對他道:“還好你沒拿過來,要是真把國旗拿過來了,我這輩子都會覺得臉上不光彩。”
胡愷和陽耀祖沒有說話,但他們內心此刻的想法,肯定也是一樣的。
比賽前,接力隊裡的每個人都清楚一件事:他們的交接技術磨合存在著問題。
而造成這個問題的根本原因,是國家接力集訓隊的製度落後。
但因為文浩兩奪金牌、一破亞洲紀錄一破亞運紀錄的神勇發揮,再加上胡愷和陽耀祖也在單項上跑出了刷新pb的好成績,客觀存在的問題一下就被光芒所掩蓋了,隊內上下都認為這枚接力金牌已是囊中之物。
可是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亞運銀牌雖然是無數運動員終其一生都無法摘得的榮譽,但對於他們來說,卻並不是可以慰藉心靈的良藥。
這種思想並不是所謂的“唯金牌論”,因為“唯金牌論”是民眾和體育係統對運動員的一種施壓、一種超出體育精神本身的不合理要求。
他們之所以不願身披國旗,是因為過不了心裡的那一關。
“也許有一天,我是說也許。”胡愷用力按了下溫永義和陽耀祖的肩膀,示意他們停下來。
他看向不遠處喜氣洋洋,披著膏藥旗歡聲慶祝的霓虹隊四人,眼底流露出羨慕、向往與無奈。
“也許有一天,在亞運會的接力決賽頒獎儀式上,五星紅旗會再度升起,在體育場的上空迎風飄揚。”
“也許是四年後,也許是八年後,也許到那個時候,我們這些曾經為著心中夢想奮力拚搏過的人,已經無法堅持在賽場上了。”
話說到這,溫永義和陽耀祖的臉上都浮上了落寞的色彩。
陽耀祖生於1981年1月,再過一個月就滿26歲了。
胡愷生於1982年8月,再過個半年多點,也將迎來25歲生日。
溫永義生於1984年1月,再過一個多月將滿23歲,是隊裡除梁佳宏和文浩之外最年輕的。
但一個運動員的職業生涯裡,能有幾個四年呢?
四年之後,他們還能保持現在這樣的實力,繼續待在國家接力隊嗎?
甚至,哪怕屆時能夠將實力保持住,誰有敢肯定這四年時間裡不會有新人成長到比現在的他們還要強的地步呢?
彆的不說,就說梁佳宏和章培萌,以他們如今所展現的天賦,四年之後難道還不當不上接力隊主力?
“浩子,你是我們這四個人裡,最有可能堅持到那個時候的。我不知道等到那個時候,你究竟能夠成長到什麼樣的地步,隻希望到了那個時候你能幫我們跟全國人民說一句話。”
“你說,我記著。”文浩歎了一口氣,將手搭上了陽耀祖的肩膀,和他們肩並肩站在了一起,分明感覺到陽耀祖的身子顫了一下。
“到那個時候,你就這樣說:06年的多哈,我們輸了比賽,有負人民的期望。但我們不是輸給了霓虹,而是輸給了自己。”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