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運會的“最有價值運動員”評選,最低要求是奪得一枚金牌,但像劉翔這樣僅有一枚金牌傍身顯然是不夠的。
其餘四名運動員,文浩的榮譽是男子100米、200米冠軍、4x100米亞軍,兩金一銀。
樸泰桓是男子200米自由泳、400米自由泳和1500米自由泳冠軍,三枚金牌。
楊威是男子吊環、雙杠、個人全能、團體冠軍,四枚金牌。
印度射擊選手傑·拉納是男子25米氣步槍個人及團體冠軍,兩枚金牌。
其實早在12日男子110米欄決賽開始前,就有媒體提到過,如果劉翔想要贏得“最有價值運動員”獎項,就必須打破世界紀錄才行。
否則光靠這一個項目的金牌,哪怕以他在亞洲體壇的巨大影響力,也不足以爭奪這個獎項。
除了劉翔之外,第二個“被”淘汰的是印度射擊選手傑·拉納。
傑·拉納在男子25米氣步槍項目中,以590環的總成績力壓中國選手劉國輝獲得金牌,並且追平了前蘇聯選手庫茲明創造的世界紀錄。
再加上帶隊奪得團體金牌,傑·拉納的表現確實足以提名“最有價值運動員”。
但自1974年中國首次參加亞運會以來,“最有價值運動員”的歸屬無一例外都出自中日韓三國,這其中的原因自不比多說了。
劉翔和傑·拉納“出局”後,壓力就來到了文浩和楊威的身上,自由泳三金王樸泰桓的壓力則是最小的。
首先,亞運會的最大讚助商是三星;其次,此時南韓在亞洲範圍內影響力不小,還沒到後世那個世博會票選被沙特碾壓的拉胯程度。
自日韓世界杯舉辦以來,不管日韓兩國出現何種摩擦,至少體育界的氣氛還是比較融洽的。
比如2011年的世錦賽申辦上,霓虹就公開表示會支持南韓,這次亞運會“最有價值運動員”票選霓虹沒有運動員提名,那麼霓虹記者的票多半是要歸屬樸泰桓了。
而文浩和楊威這兩個同樣來自中國的運動員,如果想要與樸泰桓爭奪“最有價值運動員”,那就必須舍棄一個。
中國的記者們在簡單商議過後,自然是票歸一處的,但其他在中韓兩國之間更偏向中國的各國記者們,倉促之間卻難以做到統一。
最終,樸泰桓以178票當選為多哈亞運會的“最有價值運動員”,文浩以152票次之,楊威以89票排名第三,傑·拉納75票位列第四,劉翔43票居於第五。
不過這樣的獎項票選,152票和不到50票也沒有區彆,反正都與“最有價值運動員”無緣了,隻能拿到一個“最佳運動員”安慰獎。
這樣的結果,讓中國甚至是亞洲各國的田徑迷們有些不能接受,但結果就是如此,而且也很難挑出毛病來。
上一次田徑運動員獲選亞運會“最有價值運動員”,還是1998年曼穀亞運會上的伊東浩司。
憑借100米破亞洲紀錄並首次觸碰到10秒大關的驚豔表現,以及200米、4x100米奪冠並破亞運會紀錄為助力,伊東浩司才能得以獲選“最有價值運動員”。
而這一屆的文浩,在賽前呼聲就非常高,雖然100米項目沒有打破亞洲紀錄,但9秒92的成績也足夠有說服力,並且200米項目也是刷新了亞洲紀錄以及世界青年紀錄的。
可惜在4x100米決賽上敗給了霓虹隊隻拿到一枚銀牌,因而榮譽上比樸泰桓差了那麼一籌,再加上偏向中國的各國記者們之間存在的分票情況.
閉幕式後,麵對各國記者的爭相采訪,文浩隻是笑著對鏡頭道:
“我想請大家做一個見證,同時也是跟今晚的自己做個約定——四年之後,我一定會用無可置疑的成績和榮譽,拿下2010年廣州亞運會的vp獎杯!”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