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既是孩子們成人的典禮!也是一座城市,接納新血,一年比一年繁榮,一年比一年壯大的慶祝禮!
所以每年到了高考季,工廠會歇班,正府會放假,酒吧會開張,部分食物會解禁,整個城市都會重新裝點打扮一番,人們也紛紛盛裝出行,載歌載舞;
江城電台更將迎來它的高光時刻——從隻有聲音,到會有畫麵,電台進化成了電視台,雖然隻是短暫的十幾天。
熱鬨的簡直好像開奧運會!
這也真就是一場運動會!
參與者一千五百人,擁有深蹲、搬運、投擲、百米、障礙、擊球、萬米、潛伏、登山、兵器、射擊……等多達二十幾個項目的運動會!
而且,所有項目所有人都要參加!
隻是沒什麼預賽、半決賽、決賽……都是根據賽程,該幾遍幾遍,一套完事。
會程長達十幾天,需要占用江城從上到下,從內到外的場地多達幾十處!
這也是高層如此忙碌,高考監查組和四大麵試官提前半個月抵達的原因——
所有的場地都要測量是否合乎規格,高低、大小、平整度、摩擦力;
萬一場地因故無法啟用,或者天氣條件、生物條件導致野外不再安全,備用場地是否足夠;
消耗類的物品,比如投的彈、打的槍、射的箭……夠標準嗎?
計分的人數夠多夠專業嗎?如果出錯,申訴渠道是否通暢?
城外的跑道,是否已經掃清隱患,並能夠全程監控保證不會出意外?
低溫潛伏的場地,溫度可以保證持續夠低嗎?
自由戰鬥的場地,如果因為戰鬥損毀,備用物料可以修複嗎?夠修複多少輪的?
…………
要知道,一場奧運會,從提出申請開工建設,到最終順利舉辦,周期長達八年,甚至經常還不夠!
一場高考,雖然沒有奧運會規格那麼高,涉及人數那麼多,但是,每個人都要參加所有項目,就這一條,一下把所有劣勢都彌補了。
也就這世界有超能力,修複不用工具,搬運不用機械,調溫不用電力……才勉強維持得了一年一次這種規模等級的慶典。
一座城市也需要這樣的慶典!
吃瓜觀眾們一年下來省吃儉用,種瓜養菌,采集捉蟲,衣服破了又修,修了又破,勉強維持著生活,需要慶典宣泄;
正府管員們一年下來同樣是摳摳搜搜,修水修電,修屋修路,勉強維持著江城的運轉,需要這樣的一場慶典聚攏民心;
軍隊士兵們這一年風裡來雨裡去,天天在刀尖上跳舞,在死亡邊緣瘋狂試探,需要休息需要放縱;
幾所高中需要露臉,以招攬更優秀的生源
學生們更需要表現需要揚名,因為這幾乎是他們一生一次的高光時刻了……
仔細想想,不單天災後,天災前也同樣如此。
對於高達八成甚至九成的人來說,高考就是他們人生智商的巔峰了……天災後不過是加了個體能。
日後哪怕畢業了,社會了,結婚生子了,甚至老去了,仍會對這段日子這個時刻念念不忘,自覺的不自覺的反複提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