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信號架需要用到精密的滑輪係統和軸承,製作起來會比較麻煩。
“當然,等到開始大批量生產,速度就會快上很多。”
約瑟夫看向圖紙,隨口道:“一座信號塔的成本是多少?”
“大概兩千法郎,殿下。”
約瑟夫不由得張了張嘴,這麼貴?兩千法郎快夠在巴黎郊區買套房子了。
他旋即又注意到信號架上複雜的滑輪、擺臂係統,估計有一半成本都花在這上麵了。
“等等,”他有些納悶道,“為什麼要用這麼複雜的擺臂呢?”
沙普耐心解釋道:
“殿下,我們需要傳遞26個字母,以及10個數字。而擺臂至少得轉過45度,才能在遠處清晰分辨出來。
“所以我們必須有可轉動的橫梁,加兩個擺臂,這樣才能湊齊所需的40多種姿勢。您看,這邊擺臂向上,這邊向左,就是A。這邊轉下來,橫梁斜45度,就是C……”
約瑟夫盯著圖紙上的絞盤,又問道:
“這樣擺出一個字母要多長時間?”
“熟練之後,大概5到8秒,殿下。”
擺臂足有3米多長,需要信號員將絞盤轉動十幾圈,才能帶動擺臂轉一圈。轉兩個擺臂加橫梁必然很費時間。
約瑟夫皺了皺眉:
“這個完全可以簡化成三根頂端能夠伸縮的固定豎杆。用摩斯碼的方式傳遞信號。”
“固定的豎杆?”沙普連連搖頭,“那得要15根才行,每根伸縮狀態各表示一個字母。
“對了,摩斯碼是什麼?”
約瑟夫想起來,摩斯碼要到40多年後,才會發明出來。
他拿起筆,在紙上畫了“——”,道:“豎杆頂端伸出,表示‘橫’,縮下去表示‘點’。以此類推,用不同的點、橫組合表示不同的字母,比如這個組合就是A。”
沙普頓時瞪大了眼睛。
他的頭腦非常靈活,立刻就意識到王太子殿下的方法可行。
使用三根豎杆,起落兩次就能比出6個點或橫。對於信號員來說,所進行的操作就是推拉手柄6次,這肯定比拚命轉動絞盤要快得多。
而且這種方式隻需三根中空的木杆,避免了任何滑輪和軸承,估計成本不會超過50法郎。
他頓時激動得連連點頭:
“殿下,這,真是太神奇了!用如此簡單的手段就解決了極複雜的問題……
“我怎麼就沒想到過……
“您簡直是我所見過最偉大的發明家!”
約瑟夫有些汗顏,心說這都是摩爾斯先生的功勞,我就是照搬而已。
沙普幾下卷起了自己的圖紙:
“殿下,用您所說的‘摩斯碼’模式,是這個名字吧?我估計一周左右,就能建好一座信號塔。”
“很好!”
約瑟夫點頭,轉對貝爾蒂埃道:
“請您予以沙普先生所需的一切支持,儘快完成測試。”
“是,殿下。”
約瑟夫不知道的是,曆史上沙普在向法國軍方提交報告之後足足過了三年,才獲得了6千法郎的撥款用於測試。又過了一年才開始正式修建。
而他令這個過程,直接縮短到了一個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