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伐利亞大公泰奧多爾和一眾大臣神色緊張地看著法國特使。
他們都知道,現在後者的一句話就能決定巴伐利亞的生死。
國務大臣波門塔爾來到最前麵,對塞居爾撫胸行禮,艱難地開口道:
“毫無疑問,強大的法國軍隊擊敗了我們。陛下願意……接受任何條件,來換取貴國撤軍。”
塞居爾微笑還禮,搖頭道:“不,巴伐利亞並沒有失敗,這隻是奧地利的失敗。
“如果不是弗朗茨二世強令你們將部隊派往因戈爾施塔特,威脅到莫羅中校的後勤,他是很不願和德恩貝格將軍發生衝突的。
“我沒記錯的話,之前也是奧地利非要將巴伐利亞卷入針對法國的邪惡戰爭。
“那讓你們在盧森堡就損失了上萬軍隊。至今還有不少巴伐利亞士兵待在我國的戰俘營裡。
“然而,我們兩國之間有什麼仇怨?”
塞居爾將目光投向泰奧多爾:“完全沒有!
“不但沒有仇怨,我們兩國每年有大量的貿易往來,以前還都加入了《塞納萊茵貿易協議》。
“你們的精鹽、亞麻和陶瓷在巴黎很受歡迎,哦,我的書房裡就有一件慕尼黑出產的白瓷筆架。”
巴伐利亞君臣們頓時麵麵相覷。這,怎麼不像是來宣讀投降條件的?倒像是友好訪問……
波門塔爾小心地問道:
“所以,您認為,我國要怎麼做,才能獲得一份停戰協議?”
“停戰?哦,是的。”塞居爾點了點頭,“不過我們兩國或許還可以走得更遠一些。”
“您的意思是?”
“比如,簽署一份《法巴共同防禦條約》。”塞居爾的右手揚起,“甚至巴伐利亞可以直接加入‘地中海安防組織’。”
約瑟夫之所以這麼安排,是因為他知道,巴伐利亞雖是南德意誌邦國,但卻從未跟奧地利一條心過。
奧地利想要重振神羅宗主的輝煌,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吞並巴伐利亞來增強實力。
就在16年前的巴伐利亞王位爭奪戰期間,奧地利就曾出兵占領了巴伐利亞北部近一半的領土。
最後還是普魯士擔心奧地利會因此做大,聯合薩克森派兵介入,才令特蕾莎女王不得不選擇撤軍。
但饒是如此,奧地利還是獲得了巴伐利亞的因河地區。這地方麵積雖然不大,卻全都是肥沃的農田。
這也是為何巴伐利亞大公之後會一直想要將領地交換到南尼德蘭,重建勃艮第帝國的原因——那樣就能遠離奧地利這個危險的鄰居了。
正由於這些原因,曆史上拿破侖在擊敗奧地利之後,巴伐利亞寧願冒天下之大不韙接受革命政府,也要和法國結盟,來一同對抗奧地利。
而眼下反法同盟已處在解散的邊緣,奧地利被法國打得節節敗退,約瑟夫判斷,巴伐利亞大概率會接受倒向法國。
嗯,慕尼黑城外的內伊軍團也會幫他們做出正確決定。
泰奧多爾當即大喜過望。
他原本都做好了割讓梅明根,再加上數百萬弗羅林戰爭賠款的準備,沒想到法國人竟然提出這麼寬鬆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