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科布茨爾隻興奮了一秒,便立刻反應過來。
如果要和法國停戰,那麼作為國務大臣就要負責投降條約的簽署事宜。
這可是個千夫所指的差事,弄不好就得身敗名裂……
科布茨爾的腦子轉得飛快,旋即便又想到,戰敗是圖古特政府的過錯,投降完全可以由圖古特“決定”。
自己負責的隻是善後工作而已。
對,就這樣進行宣傳。自己甚至還能成為挽救危局的英雄。
等到掌權之後,自己可以和考尼茨家族配合,進行一番強有力的改革,令帝國重新恢複實力,並在某一天擊敗法國,一雪前恥。
到那時,自己將永遠銘刻在帝國的光輝曆史之中!
想到這裡,科布茨爾不再遲疑,向考尼茨欠身道:
“伯爵閣下,我也認為停戰是目前唯一的出路。我將堅定地站在您這邊!”
“感謝您做出了正確的決定。”考尼茨向他頷首。
一旁的梅特涅繼續道:“另一位科布茨爾先生將接替外交大臣一職。”
他說的是路德維希·馮·科布茨爾。
“施皮爾曼伯爵擔任內政大臣。施塔迪翁伯爵擔任財政大臣……”
就這樣,考尼茨家族、科布茨爾家族和施塔迪翁家族以同盟的形式,將奧地利政壇的核心職位重新分配一番。
是的,考尼茨完全不擔心科布茨爾會出賣他——路德維希·馮·科布茨爾是他的學生,其父約翰·馮·科布茨爾也同意和他聯盟。
就算科布茨爾能拒絕國務大臣職位的誘惑,也不可能背叛家族的利益。
科布茨爾立刻進入角色,憂慮道:“如果法國人不接受停戰怎麼辦?那個叫拿破侖的隨時可能對克拉根福發起進攻。”
梅特涅道:“隻要有足夠的利益,法國人完全沒必要和帝國鬨到你死我活的地步。
“實際上,嶽父大人已經在半個月前派人去巴黎斡旋了。”
科布茨爾吃了一驚:“您這樣……皇帝陛下怕是要震怒的。”
考尼茨作為一個退休的大臣,私自和敵國眉來眼去,這完全可以算作叛國罪。
考尼茨擺手道:“我隻是和一位老朋友敘敘舊而已。”
“老朋友?”科布茨爾很快便想起來,當年的奧地利公主就是在考尼茨的操作下嫁給路易十六的,也就是如今的瑪麗王後。
這的確是一層能用得上的關係。
隨後,屋裡的幾人又討論了具體的行動計劃,一直到入夜才各自散去。
次日,弗朗茨二世便在科布茨爾的建議下,派圖古特男爵返回維也納整頓亂局,為陛下回宮做好準備。
而圖古特也欣然接受了——這對他是非常有利的,可以趁機清理反對自己的人,更牢固地控製政局。
在圖古特離開的當天下午,瓦爾特男爵便被貝塞拉爾侯爵派兵,軟禁在了住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