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裡的幾位大主教頓時驚得呆在當場。
更換紅衣大主教這麼大的事情,教廷竟然沒通知他們這些西班牙的大主教們返回羅馬商議,就匆匆做出了決定。
岡波斯看到他們滿臉的驚詫與不甘,心中頓時湧起一陣強烈的滿足感。
他當年跟隨卡洛斯三世陛下改革教會,被這些大主教們用各種明的暗的手段搞得焦頭爛額,這次可算是一雪前恥了!
當初法國王太子告訴他,能讓教會向西班牙政府低頭時,他是根本不信的。
然而,教廷竟真的將三個紅衣大主教撤換掉了。
岡波斯所不知道的是,這次其實是羅馬教廷求到約瑟夫頭上的——
數千名羅馬市民包圍了聖彼得大教堂,雖然沒有什麼過激的舉動,但已經數次派代表向教皇提出了選舉議會,實現世俗自治的要求。
教廷上下在抗議者夜以繼日的喊聲中,如同驚弓之鳥,就怕這些人哪天就按捺不住直接衝進來。
而在奧地利撤出北意大利之後,能夠幫教廷平叛的就隻剩下法國了。
約瑟夫則爽快地承諾,讓教廷出錢“雇傭”米蘭共和國的軍隊去平亂,條件就是教廷對西班牙教會進行“整頓”。
教皇和幾十名大主教隻討論了半小時,就做出了“獻祭”三名西班牙同僚來換取羅馬平安決定。
按照約瑟夫的要求,教廷除了撤換三名“涉嫌貪汙”的西班牙紅衣大主教外,還要對西班牙最大的幾個教區進行拆分。
不過這一項“整頓措施”可能會引發極大的震動,所以要等到岡波斯那邊完成削弱教會勢力的第一步行動,才能開始正式啟動。
約瑟夫之所以要投入這麼大的精力來幫助西班牙解決教會頑疾,是有著非常深遠考量的。
首先,就是要幫卡洛斯四世從教會“壓榨”出一大筆軍費來。
要知道,一旦葡萄牙爆發戰事,西班牙這邊每投入一個金幣,英國那邊就不得不跟一個金幣,甚至更多。
因為西班牙是在自己家門口作戰,而英國則要跨過1200多公裡,將士兵和物資一船船運到葡萄牙來。
其次,隻有壓下教會勢力,西班牙才有可能結束持續了一個半世紀之久的衰退局麵。
約瑟夫倒也不指望西班牙這個盟國能出兵幫自己打仗,但最起碼經濟上得差不多,做一個合格的市場吧。
此外,西班牙的艦隊在歐洲仍排在第三,能對英國形成一定的牽製,尤其在美洲那邊,兩家可是有不死不休的矛盾。
另一方麵,以西班牙的自然資源、地理條件和人口數量,注定了他在工業時代不可能發展出威脅法國的國力。
這樣一個“有益無害”的小老弟,法國自然是要隨手扶一把的。
岡波斯再次看向幾位大主教,沉聲道:“在各教區‘資助’的軍費全部到賬之前,教廷對貪汙的調查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他這就是明晃晃的威脅——錢不交夠,在座的諸位難保不會也有人因“涉嫌貪汙”而被解職。
幾位大主教雖臉色陰鬱,但卻都低著頭不敢出聲。
是的,他們在西班牙根深蒂固,影響力巨大,有無數種辦法讓國王頭疼,極端情況下甚至能煽動信徒們暴亂。
然而,這次約瑟夫卻是直接挖了他們的“根”。
任你能量再大,但如果大主教的身份沒了,立刻就得猛龍變小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