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瑟夫取出紙筆,回憶著前世各國的政府部門設置,開始在紙上規劃起來。
總體來說,就是取消帶有封建時代特色的“國王大臣”製,改為近現代國家使用的“科層組織”行政體係。
他的筆在紙上快速移動著。
【行政體係改革概述:內閣不再設置大臣。由國王任命正、副內閣總理各一名,統一管理法國政府的日常事務。內閣總理隻對國王負責。】
【內閣的核心部門為:
財政、外交、工業、農業、司法、商務、民政、警務、交通、國防,共十個大部。】
【每個部設正、副部長各一名,下轄多個具體職能的局,局下麵設處,處下麵設科。】
嗯,內閣的頂層架構的變化其實不大。
內閣大臣和大臣助理們換了個稱呼,負責的還是以前那些事情。
多增加了一個交通部,是為即將來臨的火車時代提前做好準備。
但各“部”下麵的政府架構就比現在的法國政府機構科學太多了。
表麵上看隻是細分出很多部門,設置了具體的主管官員,但裡麵的細節學問可就大了。
【由正式行政文件,甚至是法律,來規定所有官員的責任和管轄範圍。】
【官員需要為自己所擔任的職務進行專業培訓。】
【各級官員受雇於政府,並須遵守嚴格的紀律,辦公室、辦公物品,以及行政手段不得為私人所用。】
【行政功績和個人能力將成為晉升的唯一標準(可以一定程度上參考資曆)。】
【各級官員由政府發給固定薪金,退休之後將領取到退休金。】
嗯,這些在21世紀習以為常的製度,在距離馬克斯韋伯出生還有80年的時代,絕對是最尖端的行政管理理念【注1】。
就比如第一條。在如今的法國,各行省的總督可以隨便派個專員管理某一方麵的工作。
如果搞砸了,就臨時找個倒黴鬼背鍋。因為所有工作都沒有規定具體的負責崗位。
但以後就不一樣了。
崗位職責是正式文件確定下來的,誰擔任這個職位,誰就得負責到底。同時你還得進行專業培訓才能任職。
而總督也不能隨心所欲地到處換自己人拿權。
再比如“所有官員受雇於政府,不得公器私用”這條。
現在的法國有大量官吏其實隻是高級官員的“私人隨從”,政府都沒有他們的名冊。
這就讓官員很容易將權力固化——你換了我就等於換掉一大批官吏,行政立刻就得癱瘓。
同時很多官員的辦公室其實就是他自己的彆墅。
至於晉升和薪金之類的問題也和上一條同源。比如某個總督自己的私人雇員,自然是他自己負責升遷和發薪水。這在21世紀的政府是絕對無法想象的。
由政府給所有官吏發薪水,看似會大幅增加財政負擔,但卻會讓官員們隻對政府效忠。
這裡麵提高的效率,減少的貪汙、浪費,很容易就能將那點薪水給補回來。
當然,這麼大的變革,其過程肯定非常繁瑣,而且會遇到很大阻力。
約瑟夫估計,從現在開始搞,能在一年到一年半之內將行政體係全部捋順,就算是非常快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