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大的兵力差距之下,要是進行野戰的話,他還能依靠對整體戰局的把控,尋找敵軍薄弱處實現擊潰。
但換作攻城戰,很可能半年時間都無法結束戰鬥。
他當然沒有半年時間可以消耗。
他甚至連三個月都沒有。
普魯士人雖然因為俄軍突然出現在利沃尼亞,而驚慌失措地將部隊調往東普魯士的柯尼斯堡,但法國人卻已明確地告訴他,俄國並沒有進攻普魯士的打算。
所以,普魯士人用不了多久就會反應過來,並重新展開對西裡西亞的進攻。
他必須在那之前解決瓦拉幾亞的戰鬥,然後率軍北上。
算上行軍所需的時間,他大概隻有一個月用來擊敗奧斯曼人。
卡爾大公再次看向地圖,隨口問傳訊官道:“奧斯曼人的前軍主力有多少人?”
“這,還不清楚,元帥大人。”
“嗯?”卡爾大公疑惑地看向他,“不是已經發現他們的前鋒了嗎,為什麼不繼續向南偵察?”
“驃騎兵又向南深入了3裡,都未發現其他敵軍。”
卡爾大公頓時眯起了眼睛。
一種可能是奧斯曼人在布置伏擊。
另一種可能就是他們的前後部隊脫節了。
奧斯曼人應該不會猜到自己是從正北方向翻越喀爾巴阡山前往瓦拉幾亞的——正常的行軍路線是從西側的賽維林繞過喀爾巴阡山,或是從東側的摩爾達維亞走。
所以,奧斯曼人要布置伏擊的話,就要選在瓦拉幾亞的東、西兩側,而那裡隻有一望無際的大平原,根本無法隱藏部隊。
看來,隻能是他們的主力部隊遠遠落在了前鋒的後麵。
卡爾大公思緒飛轉,如果用最快的速度前往布加勒斯特的話,是有機會趕在奧斯曼主力抵達之前,重新奪回這座重鎮。
畢竟那裡隻有3千敵軍。
但風險卻也不小。
一旦未能及時攻下布加勒斯特,敵軍主力趕到,事情就麻煩了。
他迅速想到了另一種戰術。
放棄布加勒斯特,直接進攻奧斯曼軍主力。
特爾諾沃雖然沒有瓦拉幾亞平坦,但北部和中部基本上也是平原,適合自己進行野戰。
他當即對傳令官道:“放棄所有不必要的後勤車輛,隻留下10門大炮和最低限度的彈藥。
“翻越奧爾特山口之後,全軍繼續沿奧爾特河向南。
“繞過布加勒斯特,在伊斯佩裡赫附近進行決戰。”
伊斯佩裡赫是特爾諾沃北部城鎮,通往布加勒斯特的必經之路。
五天後。
奧斯曼軍總指揮官穆斯塔法在聽到“托皮日斯軍已占領布加勒斯特”的報告之後,臉上露出了得意的微笑。
這還是他平生第一次,在歐洲大國的軍隊麵前搶到了戰役的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