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革命越是深入,就越需要大批接受過基礎教育的產業工人。
哪怕是紡紗、擰螺絲的工作,上過學的人也要比文盲的效率高出一大截。
要說起來,現在教會也搞了不少免費的教會學校。但入學與否卻全靠人們自願。大部分法國人都寧願讓孩子去工廠賺幾丹尼,也不想讓他們把時間浪費在認字上。
而且就算去了教會學校,頂多也就是學個認字而已。
同時教會還會把有限的教學時間——通常是每天2到3個小時——之中的絕大部分用來教神學。
所以還得是搞正經的基礎義務教育才行。
脫離教會的乾擾,隻教孩子們文化課程,效率更高,財政消耗應該也比教會學校低。
約瑟夫突然想到,現在的教會學校好像不用政府花錢,都是教會負擔費用。
等等,那教會的錢是哪兒來的?
教會的土地收入和十一稅。
這也是教會征稅的理論依據所在——我們可是要負責國家教育工作,當然得有錢才行。另一個需要教會負責的領域是慈善,比如接濟無家可歸者。
想到這裡,約瑟夫不禁眯起了眼。
如果教育的事情不用教會來管了,那不就正好可以取消十一稅,甚至收回教會的地產嗎?
嗯,慈善的事情讓老媽負責,都比教士們的成效更高。起碼王後陛下不會貪汙救濟款。
約瑟夫在隨身的筆記本上寫下“籌建教育部”,便暫時收回了思緒。
畢竟,教會在法國的影響力還是非常大的,要動他們的利益,就必須提前做好充足的準備才行。
約瑟夫重新看向布裡安,道:“這樣吧,讓偏遠地區的人前往最近的大城市考試。每人補貼1到3法郎的路費。”
這點兒補貼自然不夠遠赴其他城市考試用的,但補貼更多的話很可能有人會為了賺錢而假報名,跑去考場溜達一圈。
“是,殿下。”
布裡安坐下之後,米拉波便接著開始彙報萊茵蘭的建設情況——這可是法國政府目前關注的重點。
“殿下,科隆和科布倫茨的兩座采石場已經建成,目前每天都能產出近兩船的石料。”
米拉波看了眼文件,“按照計劃,今年年底之前,產量將提高至4船。各招收工人900名和750名。
“普法爾茨的鹽礦擴產也已基本完成。增加了360名工人。
“棟納斯山的鉀鹽礦上個月正式開采,但由於缺少加工廠,所以產量隻有每天800千克。招收了工人400名。不過等鉀肥加工廠建成之後,將增加到超過1千名工人……”
約瑟夫微微點頭。
他在萊茵蘭最先推動的這些產業都屬於投入較低,利潤也不高,但都需要非常多的工人的類型。
聽起來一個工廠幾百名工人不算多,但整個萊茵蘭地區也就170萬人口。
按照每個工人身後還有三四名家人,以及為工人提供服務的生計,例如商販或者車夫之類,這些工廠能養活數萬人。
他們的收入再隨著日常花費散出去,將能極大地提高萊茵蘭地區的穩定。
米拉波說完了工廠的情況,又繼續道:“殿下,目前萊茵蘭地區有5家俱樂部開始投入運營,共有球員102名。聯賽每20天進行一輪。”
是的,他說的聯賽就是指“法蘭西足球超級聯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