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悠揚的音樂聲停下,弗雷德裡克昂首挺胸地來到大廳正前方,向台下眾人微微欠身,高聲道:“歡迎各位來到哥本哈根!
“今天是一個值得全世界銘記的時刻,偉大的‘國際海洋公約組織’正式成立了。”
各國代表立刻報以掌聲,卻見丹麥攝政王突然向最前排展手:“現在,有請尊敬的塔列朗大主教為我們致會議開幕辭。”
部分代表略感疑惑,但絕大多數人卻都望向了法國外交部長,掌聲更加熱烈了。
是的,丹麥雖然是東道主,但人們都清楚,法國才是真正的“主家”。
塔列朗拄著手杖來到台前,先是盛讚了一番羅馬時代“海洋是世間共有之物”的偉大精神,又痛斥某些強盜國家將共有之物當做自己後院,肆意踐踏其他國家的貿易權,甚至公開搶劫。
台下頓時一片附和聲和掌聲。
反正英國人不在這兒,當然是要好好發泄一下心中的不滿了——這裡超過四成的國家都被英國人“霸淩”過。另六成是內陸國家,沒有海岸線。
塔列朗隨即講述了法國王太子本著主持公平的精神,和弗雷德裡克殿下一起發起了海洋公約組織的事情。
再次掌聲雷動。
最後,法國人從弗雷德裡克手中接過一冊《國際海洋法》,高舉過頭:“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創造曆史!”
頭兩天,各國代表一起商定了國際海洋公約組織的框架。
比如總部放在哥本哈根,成立“國際海洋法庭”,以及“理事會”。
海洋法庭負責審理違反海洋法的案件。法官由所有成員國投票選出。
而“理事會”負責監督海洋法庭運作,以及處理公約組織的日常事務。共有7個席位,由所有成員國輪流擔任,任期兩年,到期輪換。
從第三天開始,進入各國針對《國際海洋法》進行投票的關鍵環節。
實際上,真正有話語權的也就法、俄、西、奧、丹麥、瑞典這幾個國家。
就連奧斯曼都沒什麼發言權——歐洲人始終沒有真正把土雞放在眼裡過。
至於意大利那幾個具有海洋貿易影響力的國家,則都緊跟法國。
塔列朗高聲道:“第一條,海洋屬於全人類,任何國家無權占有……
“在所有公海海域,所有國家一律享有航行、撲魚、打撈的自由,任何國家不得乾涉……”
掌聲。
所有成員國一致通過。
塔列朗繼續道:“第二條,各國領海是指,沿海岸線向外10海裡的區域。各國在領海享有完全自主權,不經允許,其他國家不得擅自駛入……”
他話音剛落,便聽俄國外交大臣用法語道:“這不合理,塔列朗先生,10海裡太多了,這會令大量海域變為‘私人領地’,不符合‘公海’的理念。
“我建議,應該改為3海裡。”
西班牙特使瓦倫西亞諾接道:“1海裡更合適。”
格魯吉亞、聖多明戈等國則立刻提出反對:“這太過分了!你們的戰艦停在公海,大炮就能射入我國領土!”
“我國支持10海裡的領海範圍。”
俄國外交大臣冷著臉朝幾人瞪去,抗議聲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