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好望角可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的重要資產,利潤豐厚不說,還旱澇保收——有布爾人在那兒辛苦打理,公司隻坐收利潤就行。
正常來說,這麼大的利空出現,股價應該大跌才對。
約瑟夫很快做出判斷,隻能是有人在強行拉升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股價。
是誰做的呢?
荷蘭政府?大股東?
動機呢?
約瑟夫突然眼前一亮,這事多半是荷蘭政府的手筆,因為,東印度公司那可是荷蘭人的“國民股”啊。
但凡手裡有點兒閒錢的荷蘭人,幾乎都會買點兒東印度公司的股票。
算是一種國民習慣吧,畢竟荷蘭人的父輩、祖輩是真因為東印度公司賺過大錢的。
這也就導致了,一旦東印度公司的股價有點風吹草動,荷蘭全國的經濟都會跟著出現劇震。
跌得稍微多點兒,就不知要有多少人因此破產跳樓。
約瑟夫順著這個思路繼續。
所以,要撬動阿姆斯特丹的股市,東印度公司就是最好的支點。
而恰好好望角是東印度公司的重要資產。
就從這裡下手!
就算荷蘭政府裝死,上百萬的荷蘭投資者也不會善罷甘休的。
他快速寫了一份命令,讓人立刻發給德威特。
……
很快,阿姆斯特丹的報紙上煽動民族情緒的文章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具體介紹英國入侵好望角的戰鬥經過。
當然,好望角的消息起碼得一個多月才能傳到這裡,但這並不妨礙舍勒爾用自己的文筆來“播報”戰況。
“英國艦隊封鎖了福爾斯灣……”
“數千英國陸戰隊士兵包圍了開普……”
“港口因戰爭停止運作,大量商船不得不繞行納塔爾補給……”
“開普守軍難以為繼,將向英軍投降……”
“在失去開普之後,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營收將遭受重創,出現大幅虧損……”
實際上,好望角的損失並不至於令荷蘭東印度公司傷筋動骨——其在遠東,特彆是印尼一帶才是核心收入來源。
此外還有東非、印度的北蘭達、南美的圭亞那等殖民地。
然而,阿姆斯特丹的股市卻像是被觸動了敏感的神經,開始有人大量拋售東印度公司的股票。
三天工夫,股價就跌到了每交易單位317股。
荷蘭政府頓時坐不住了,開始出手乾預。
於是更多的負麵消息被爆了出來——“英國人可能會對停靠開普港的東印度公司貨船征稅”,“英國或許已經製定了進攻北蘭達的計劃”……
隨著賣空盤越來越多,荷蘭議會果斷做出決定,阿姆斯特丹開始執行嚴格的新聞管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