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個原因,則是大學的關係,很多時候需要以宿舍為單位展開,張揚對於學校內的人脈還是比較重視的,畢竟誰也不知道這些同學畢業之後,會走到什麼高度。
不過可能肯定的是,泯然眾人的有,但成為走到各個領域,並且做出一番作為的人,更多。
離開立誌園,到學校逛了一圈,書池墨林、青雲古道、校博物館、林複舊居、高山流水……無一處不彰顯華興大學作為世界頂級高校的底蘊,也清清楚楚地提醒著張揚,這不是前世那種為了裝點門麵,為了留學生比例而絞儘腦汁的重點大學。
如今的華夏在文化輸出處於劣勢,漢文化圈較於大為萎縮,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以張揚所了解的情況來講,哪怕是國內普通大眾都已經開始意識到「漢文化圈萎縮」的問題,這個世界裡漢文化圈輻射的範圍之廣、之深,依舊大大超過前世。
而在國內,國人接受外來文化,也並無前世那種百年屈辱遺留下來的自卑之心,這種心態有些類似於唐朝,唐朝海納百川,兼收並蓄,許多胡人的文化、風俗、事物都在大唐盛行,但要說崇洋媚外——不欺負就是禮儀之邦了。
在學校食堂吃了飯後,張揚沒有跟爸媽一塊回家,自己打車來到海鷗國際,與海鷗的音樂總監何宴平議定了新專輯的發行計劃。
張揚如今已經演唱過的歌曲有《同桌的你》、《晴天》、《清明雨上》、《婚禮的祝福》、《葡萄成熟時》、《霍宗俠》、《娘子》、《千裡之外》、《聽媽媽的話》、《一生有你》、《東風破》,共十一首歌。
已經足夠一張專輯了。
何宴平的計劃是,先把這十一首歌收錄成為一張專輯,重新錄音發行,時間要早,越快越好——因為海鷗目前還沒有正式宣布張揚簽約的消息。
公司的計劃是,在宣布這個消息的同時,要同時公布張揚的第一張專輯發行日期,最好張揚能夠在加上一兩首新歌。
張揚對此並無意見,不過提出了一個要求專輯上線之後,希望平台能夠配合,檢測用戶是否已經購買了音超現場版的歌曲,如果已經購買,則減免掉該賬戶的花費。
新專輯預設十二首歌,實體唱片售價一百二十五,數字專輯售價二十五,按張揚的意思,就是如果平台檢測到購買賬戶已經購買過音超版本的歌曲,比如花了一塊錢買過《東風破》,那麼購買這張數字專輯的價格就減去一塊,變成二十四。
何宴平想了想,說這事他做不了主,要跟市場部商量。
張揚隻得先跟他討論玩專輯的事情,確定除了原本的十一首歌之外,另加一首《印第安老斑鳩》。
張揚的本意是加《愛在西元前》,不過最後還是采取了何宴平的意見,把這首歌放在之後的第二張專輯上。
這事商議已定,張揚又跟何宴平一塊下樓,到錄音室裡錄音,狀態不錯,兩個小時就錄了三首歌,不過後期肯定有要補錄的部分。
至於定價收費的事情,則由南雪去與市場部那邊商定。
除此之外,張揚又通過南雪提出了一個要求。
他想要再招個司機,兼職保鏢,工資可以由工作室撥付,不必讓公司撥,錄音前剛跟南雪提過,臨走之前,就收到了同意的回應,並且工資由公司照發。
張揚終於確認,梁啟東確實隻是看自己有點不爽,並不涉及利益衝突,而且也沒有要繼續與自己為難,或者說不想在這些方麵與自己為難。
難道真是當年跟大伯有仇?
模糊近乎消失的記憶中,大伯張守仁是一個頗為慈愛的形象,這麼多年下來,除了張微和那座墳頭之外,這個大伯的存在感已經近乎於零,而變成了一個類似於符號的東西。
張揚怎麼都沒有想到,他居然又會在自己的生活中重新出現,而且是被人襯托出來的。
大伯去世,是十五年前的事情了,而十五年前,據張揚在網上查的資料,梁啟東已經有了一定的身份,不過似乎是從事地產相關的工作……大伯怎麼會跟他有舊?
這是不是說,大伯當年還是有一定作為的?又是怎麼死的?
爸媽明顯知道一些情況的,但他們不打算說陳年舊事,張揚也沒打算追問,這些念頭在腦海中一閃,也就暫且擱置了。
隨後的幾天,張揚就忙著新專輯的錄製,而他要求給已購粉絲折扣的事情,則在公司裡麵一定範圍內流傳了開來,包括據說是市場部老大在私底下的評論“天真!兒戲!”
不過這事最終梁啟東出麵,還是強行通過了。
九月三號,華興大學報道。
九月五號,《神雕》連載第二十回「俠之大者」,同一天,海鷗國際召開了記者發布會,公開了張揚已經簽約,並且宣布,本月下旬將會發行張揚的第一張專輯,年前則會發行第二張專輯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