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這日晚間,吃完飯後,幾個小的打著哈欠睡覺去了,江家大人隻留下江春一人,江春估計是有話要對她說。
果不然,她才洗完碗進屋,就聽王氏道“等十三這一集,我就跟著春兒去吧,咱們家裡也攢了幾文錢了,我去買點兒東西回來祭拜下月神娘娘,也給三個媳婦兒準備點兒回娘家的東西,往年高家可沒把咱們落下過。”
眾人自是無話可說,高親家最會為人,處事也是最周到的。往年江家窮得揭不開鍋了,媳婦子十六回娘家隻提幾個絲瓜茄子的,二媳婦在楊家是飯都摸不到一頓吃吃;張家還好,吃了晚飯就給送回了。
倒是高家,每年都得留姑娘歇一晚,十七那日再由舅舅送著回來,不是米麵就是肉的,少說也是二三十斤送上門來。江家老兩口也常念叨,交了高家這樣的親家是他們的福氣。
高家這樣的舅家,倒是跟江春“前世”的外婆家一樣,自己媽媽每回去一趟,外婆都要問還有沒有錢使,小娃新衣裳可買了。若是遇到家裡農活忙,個把月沒時間回娘家的,外婆都必定要自己來走一趟的。當時的小江春和弟弟最喜歡的就是外婆來家了,瓜果糖肉酒水總是少不了的,待臨走也總是要塞幾塊零花錢給兩個外孫可惜那樣慈愛的老人,卻沒能躲過命運的捉弄,命運最是喜歡欺負那些心地善良的人,正是“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了。
說完趕集的事,少不得又安排好接下來幾日的事。
因穀穗低頭的越來越多了,穀子也快黃完了,麻雀子這幾日倒是愈發囂張,“撲棱棱”一陣風似的紮稻穗上,待它們吃夠了飛走,那一片稻穀就所剩無幾了顯然,光稻田裡那幾個假人也是嚇唬不住的,家裡文哥兒和江夏也得出動了。
江春因為能做的事兒越來越多,自是留家裡做飯找豬草料理豬雞。
倒是三個兒子由江老伯領著,要從稻田裡開一條穀溝出來,讓稻花魚順著水流遊到田頭來,既方便捉魚,又能將稻田裡的水放空,待中秋後收穀子人踩進去才不會陷腳。
王氏則領著三個媳婦兒去換工。
所謂換工,是指的在農村農忙時節,因人手不夠,都興先去幫彆家收種,一個人去一天能有一個工,待到自家收種時,自會有欠著自家工的人家來幫忙,也是照著自家出去的工來還的。幾家換工的人家隻要準備好兩桌酒菜就行,倒也省了些時間。
二嬸雖然嘴皮子不饒人,但做起活來也是一把好手。倒是三嬸張氏,因自小帶天疾的原因,姑娘時候爹娘也沒教會她做什麼活,待嫁到江家來了,王氏就算是再手把手的教,也是及不上從小就會的故獨自讓張氏去她是換不到工的,人家都嫌她腳手慢。倒是搭著婆婆和高氏、楊氏三人,拉扯著還能換到幾個工。
第二日江春早早起來做早食,因高氏幾個都要去村長家換工,人家隻給午食和晚食吃,自己在家不吃飽可餓不住。
江春燒火熱灶,蒸了一籠扛餓的麥粑粑,又隨便熱了下昨晚吃剩的南瓜湯。
待大人們都吃好出門了,江春又背上背簍上山去,白果比蛤蟆菜價錢高數倍不說,還方便處理,放自己屋裡就能晾曬乾,故她決定再上山一趟,看看可還有能撿到的。
秋日快過了一半,山上的樹木大多都黃了,遠遠看去猶如一幅漂亮的油畫。小江春一路往上都在尋找銀杏樹,可惜直到那日撿銀杏果的地方都未再見到。倒是往上爬了半刻鐘後又見到三株,再往上就得一刻鐘的時候才能遇到五株了。當然,這已經到半山腰了,一絲人聲皆無,就連林木都長得更密了,她自是不敢再往上爬的了。
她先撿了半山腰的五棵,因還從未有人撿過,倒是便宜她了,就地將熟爛的果肉搓掉,滿滿一背簍都還裝不下嘞將這簍背回去倒屋裡,開窗通風散氣,她再折回去,又撿了一簍,如此反複,到做午食前終是撿夠了四簍,不止裝滿了家中僅有的三把簸箕,還直將自己小屋地板鋪得嚴嚴實實,幾無下腳之處。
吃了午食,借著找豬草的由頭,她又獨自去了蛇水彎,同樣的辦法剜了蛤蟆菜去曬上,晚間再收回。
天黑時高氏四人回來了,幾個小的自是各找各媽。高氏顧不得腰酸背痛的,將小江春和文哥兒叫進自家屋裡,小心翼翼地從衣裳兜裡掏出“一塊”麥芽糖來。因天氣炎熱,又是貼肉裝兜裡的,身上一出汗,麥芽糖都化了黏在一起,看不出顆數來。
再加衣裳染料不好,還掉了色,黑藍黑藍的粘在那塊糖上,要是以前的江春,那自是不肯吃的,因為實在是下不了口。但已經跟江家人朝夕相處了一個月的江春,是能夠體會高氏的良苦用心的。
高氏此人,因性子軟弱立不起來,婆婆王氏不待見她;看她一副軟趴趴的樣子,回娘家蘇氏也是對她恨鐵不成鋼;在妯娌麵前,永遠老好人好說話,也不知被楊氏占了多少便宜去。江全倒是會顧著她,但他自己都是悶聲不出氣兒的貨,所能顧及的也是少之又少。
在這個家裡,能讓高氏全心倚仗的,就隻有江春姐弟倆了。可惜一個是注定了隻能圍著灶台打轉的女娃娃,一個雖是男娃,卻是整日隻知吃喝玩耍。
但這樣的子女,卻沒有讓高氏產生任何不滿或沮喪,她不時流露出的欣慰和滿意,江春都能感受到。這就是一個簡單的母親,用她簡單的手段,儘自己最大努力在艱難的日子裡,給子女嘗到一點點甜。
接下來三日,王氏都領著三個兒媳婦出去換工。江老伯帶著兒子們捉了三百多斤的稻花魚,給自家留了十幾斤零頭,以每斤十文的價格,將剩下整整三百四十斤全賣了,江家又進賬了三兩多的銀子。
十二這一日,江春先領著江夏和文哥兒去挖了三桶螃蟹回來,因螃蟹數量驟減,已經越來越難挖了,花了好些功夫,找了好些地方,才勉強湊夠數。
江春回房做兩手打算,想著若明日王氏與她一起坐牛車進城的話,那她的“私貨”白果和蛤蟆菜就夾帶不了了;若她先進城的話,倒還是有機會趕在王氏進城之前先把私貨給處理了,中秋前又能給小金庫加上一筆。
故她還是趁天將黑,把白果和菜藏到了村口路邊,因樹木繁茂,路邊雜草長得也深,蓋上幾塊破麻布,再將雜草拉攏蓋起來,倒也看不出來。
果然,第二日又是上次的小夥計來拉螃蟹了,王氏也是想著自己大人不好意思蹭人家牛車坐,況且江春自己能把菜賣完,她要將三個媳婦兒領到換工的人家去,也沒時間早早進城,倒是便宜了小江春半路夾帶私貨。
到了縣城,她並未急著去擺攤賣菜,先讓小夥計把白果和蛤蟆菜拉到熟藥所門前,連著菜籃子一起放那裡排著隊。也算她運氣好,眼看著門前排隊賣藥的人越來越多,平日要太陽高升才開門的熟藥所,今日居然早早的就開了。辨驗人手也比上兩次多出一番來,撿完小江春的六十二斤白果和三十五斤蛤蟆菜,也隻用了半個時辰不到。
這一次小江春拿到了“江氏,五千五百五十五文”的條子,終於賺到了穿越後的第一筆“大錢”。激動的她還對著寫條子的老所長謝了又謝,老先生也捋捋胡子回了一笑。
懷揣著五兩多的銀子,江春終於在這衣食無保的世界找到了一絲安全感。
待她轉到南街賣菜的地方時,因為是中秋前的最後一集,賣東西的人要比前幾次多出不少來,自是沒有什麼好攤位了。她隨便在街尾找了塊空地,擺開菜蔬賣起來。
但因為來得晚了,位置不好,賣的人也多,直到王氏進城來,她籃子裡的菜都還沒賣完。王氏眼看著周圍的菜攤子都是一個樣子,倒也沒說什麼,隻使她自個兒耍耍去,她老人家獨自看攤子,江春自然樂得清閒。
小江春懷裡揣著錢,緊繃了一個月的神經鬆懈了些,倒是正想繞著縣城南街北街全轉一遍嘞,但為了不暴露自己的“實力”,啥也消費不了這街,還不如不逛呢。
不一會兒,王氏賣得隻剩一把韭菜了,反正拿回去自己家人也能吃,也不算浪費。便道不賣了,收起攤子置辦過節物什去了。
今日的金江縣城尤其熱鬨,因著中秋家家興吃栗子、核桃、石榴等寓意吉利的果子,故專賣果子的南街自是比肩疊踵的。江春既要小心自己懷裡的“巨款”,又要努力扒開人群跟上奶奶的腳步,也是夠難的。
王氏看栗子不貴,才十文一斤,個頭又大,接連剝開兩個都是肉多飽滿無蟲的,遂稱了三斤;核桃因為是新鮮的,她自己嫌腥氣吃不來,但家裡三兒好這個,還是給稱了兩斤。
又往雜貨鋪子稱了六斤糕點並六斤紅糖,分作三包裝了,再額外給高家打了兩斤花雕酒。雖然還沒專門賣月餅的,但餅因有“團團圓圓”的寓意,也是必備的節貨,王氏又買了二十個小白餅,也算是過節一場了。後日雖有魚,但豬肉也不能少,還是得稱個四五斤。豆腐也是個好東西,趁著過節買家去每人嘗一塊也不錯待雜七零八買下來,背簍放滿了,錢也花了好幾百文,王氏雖然肉疼,但一年也就隻過一次,心想給兒孫們圖個開心吧。
兩人買完東西,順著南街往北街去,打算去碼頭看看可有什麼便宜的舶來品,王氏念叨江芝房裡那把鏡子就是有一年中秋在碼頭上買的舶來品,比店鋪裡便宜了幾十文嘞
誰知二人剛走到橋頭,就見有人慌張喊道“落水咯有人落水咯”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