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自帶吃食,當然啟蒙小學提供的月奉和吃食也不會變,除了不能浪費,隨你們處置。”
荀子捋著自己花白的胡須,笑道:“屬於我們的月奉和吃食就勻給困苦的鄉民吧!”
石磊擺擺手,道:“啟蒙小學跟儒生是雇傭關係,我們提供月奉和吃食,雇傭儒生教書,每月一結,財貨兩清,至於月奉儒生如何處置,是儒生個人的事情,這個你彆跟我說。”
將教書所得分出去,這是歌頌儒家的崇高,收買人心的小伎倆,儒生可以自己做,他絕不會代勞。
儒家收買人心,他也在做,而且更加名目張膽,每天來一節思想教育課,每天睡覺前都要對著畫像念一遍齊王磊的好。
能有衣穿是因為齊王磊,能吃飽是因為齊王磊,能有書讀是因為齊王磊。
他們讀書是為齊王磊而讀,他們從小忠誠於齊王磊,永不背叛。
簡單來說就是上帝傳教那一套。
荀子一愣,然後躬身行禮道:“謝王上。”
齊王磊既然如此說,那就說明其不會乾涉儒生行事,那啟蒙小學……
“你先彆謝,啟蒙小學的課程是固定的,我最多讓你們每天多加一堂課,再多就沒有了。”石磊提醒道。
“這……學什麼課程不是執教決定的嗎?”荀子驚訝的望著石磊。
啟蒙小學的課程他看過,涉及儒學的很少。
石磊搖搖頭,解釋道:“其他學堂是,但啟蒙小學不是,不管是哪家執教,都必須按照課程表上課,這個沒得商量,我給你們儒家每天多一堂課已經仁至義儘了,要是你們還有意見,那我找法家之人做執教了!”
話到最後,他的語氣帶上了一絲威脅。
諸子百家都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正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隻要能為他所用,什麼學派不重要。
至於獨尊儒術什麼的,那是大一統之後才該考慮的事情。
現在不管是儒家治國,還是法家治國都有其局限性,還需改進。
“可否每天兩堂課?”荀子還是忍不住問道。
“寡人還有要事,先走了。”
石磊起身,轉頭對站在一旁的魯總管道:“魯總管,你送荀夫子出去。”
話音剛落,他就大步流星離開。
荀子望著齊王磊離去的背影,神色複雜。
先是晚宴打亂他的思緒,然後談話就一直是齊王磊指導,這個齊王跟曆任齊王不一樣。
曆任齊王就算有自己的想法,也會先聆聽一下儒家教誨,再決定采不采納,石磊倒好,連儒家的教誨都懶得聽。
讓他的話術毫無施展途徑。
有齊王磊在,齊國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不,應該說變化早已發生,隻是他以前不知道而已。
二十萬新軍,那可是二十萬新軍啊!
第二天,小聖賢山莊,荀子將齊王的決定和盤托出,最後他還是略去了法家代儒家的威脅。
眾人聽完一陣嘩然,自己帶吃食倒是沒什麼,反而讓他們有一種崇高感,他去啟蒙小學既是施教,也是施恩。
但每天隻給他們一堂課,屬實難以接受。
“師兄,一堂課,太少了。”一名老者說道。
荀子捋著胡須,笑道:“確實少,不過我看過課程表,啟蒙小學上六天課就放假一天,每天卯時上課,酉時下課……”
說到這裡,荀子露出一個意味深長的笑容。
一名年輕的學子接過話頭,道:“所以晚上,以及第七天,我們可以講儒學。”
對他們來說,吃食都自帶了,晚上的蠟燭和油燈也不算什麼。
荀子笑而不語。
其他儒家子弟恍然大悟,都露出了笑容。
至於啟蒙小學的學子願不願意補課,根本不在他們思考範圍之內。
“你們去準備一下吧!”荀子笑著道。
“是。”
眾人退了出去。
隻有韓非留在原地,等所有人都出去之後,韓非立即向荀子詢問道:“老師,齊王磊為何執意辦啟蒙小學。”
啟蒙小學開辦之初就飽受爭議,直到現在啟蒙小學的費用來源還是齊王磊的私庫,而不是齊國國庫。
花費如此大的人力物力置辦啟蒙小學,這屬實讓他想不通。
如果是太學,他還能理解,但小學,還是啟蒙……
荀子捋了下胡須,問道:“如果現在讓你治理一國,你能勝任嗎?”
韓非猶豫了一陣,道:“不能!”
“一郡之地?”
“可以!”韓非自信道。
“一縣呢?”
“完全沒有問題。”韓非更加自信。
“一鄉鎮呢?”
韓非有些不解,但還是回複道:“老師,小聖賢山莊隨便一個入學五年的學子都可以勝任。”
這其中有三年是奠基,不涉及治理。
“一村呢?”荀子繼續問道。
“隨便一個入學三年,剛剛完成奠基的學子足以勝任。”
一個村子多則幾百人,少則幾十人,稍微有點學識的學子都能將一個村子治理好。
“啟蒙小學是一個封閉性的寄宿學院,齊王為何不放在縣裡,而是放在村裡?放在村裡一個年級可能就幾個、十幾個人,而放在縣裡則會方便集中治理,也能節省許多錢財。”
韓非瞳孔猛的一縮。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