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由花精指引的狹窄小徑,如同巨獸腸道般曲折向下,黑暗潮濕,幾乎吞噬了所有光線。
空氣粘稠得如同液體,每一步都踩在濕滑的苔蘚和嶙峋的怪石上,發出空洞的回響。
唯有懷中《聊齋》古本傳來的、與地脈隱隱共鳴的悸動,像一盞微弱的引路燈,指引著劉芯彤緊跟前方陳科那模糊卻堅定的背影。
下行,不斷的下行。
周遭的靈氣濃度以一種驚人的速度攀升,幾乎化作了實質的霧氣,閃爍著各種不穩定的、混亂的色光。
耳邊開始出現更多的、意義不明的低語和嘶鳴,仿佛有無數不可見的存在在黑暗中窺視、議論。
但奇怪的是,走在這條特定的小徑上,那些狂躁的靈氣和潛在的惡意,似乎被某種無形的力量約束、排斥在外,形成了一條相對安全的通道。
不知過了多久,前方終於出現了一點微光。
那光芒起初極其微弱,如同黑夜遠山的孤燈。
但隨著他們不斷靠近,光芒越來越盛,顏色也由單一的昏黃,逐漸變得五彩斑斕,仿佛有無數星辰在其中沉浮、閃爍。
終於,小徑到了儘頭。
兩人鑽出那條狹窄的通道,眼前豁然開朗。
這是一個巨大到難以想象的地下洞窟。
穹頂高遠,隱沒在深邃的黑暗之中,看不到頂壁,隻有無數垂落下來的、閃爍著各色瑩光的鐘乳石,如同倒懸的利劍叢林,又像是夜空墜落的星河。
洞窟的四壁並非粗糙的岩石,而是某種溫潤如玉、半透明的材質,內裡仿佛有液態的靈光在緩緩流淌,映照得整個空間光怪陸離,如夢似幻。
而洞窟的中央,是一個約莫半畝方圓的潭水。
那並非尋常的水。
潭水清澈至極,卻又深不見底,水麵上氤氳著濃鬱得如同實質的靈霧。
最奇異的是,潭水本身就在發光。
不是反射周圍的光芒,而是從水底深處,自行散發出無數細碎、璀璨、如同星辰般的光點!
這些光點在水麵下緩緩流動、旋轉,仿佛將一條微縮的銀河封印在了這潭水之中,散發出磅礴、純淨卻又帶著一絲古老蠻荒氣息的靈韻。
靈泉。
這就是藏經閣記載中,龍脊山靈脈的核心節點!
充沛到極致的靈氣如同溫暖的潮水,瞬間將兩人包裹。
劉芯彤隻覺得周身毛孔都不自覺地張開,貪婪地吸收著這純淨的能量,連日奔波的疲憊和緊張感竟一掃而空,靈台一片清明。
懷中的《聊齋》古本更是發出了前所未有的、歡欣雀躍般的劇烈悸動,書頁甚至在絲絹包裹下都微微震顫起來,仿佛遊子歸鄉,迫不及待地想要投入這片靈性之海的懷抱。
陳科站在潭邊,望著那星光璀璨的靈泉,眼中也閃過一絲震撼。
這裡的靈氣精純度和總量,遠超他的預期。
但這並非全是好事,過於龐大的力量,也意味著溝通時的風險呈幾何倍數增加。
他沒有時間感慨,必須抓緊時間。
“就是這裡了。”陳科沉聲道,開始從隨身的行囊中取出布陣所需的物品——幾麵刻畫著繁複符文的古舊銅鏡,一些顏色各異、蘊含著不同屬性靈氣的晶石,還有一盒特製的、泛著暗金色澤的靈砂。
他以靈泉為中心,腳踏玄奧步法,手指如穿花蝴蝶般飛快彈動,將那些晶石按照特定的方位,精準地嵌入周圍的地麵。
每嵌入一顆,地麵便微微一震,亮起一道相應的靈光,與中央的靈泉產生微弱的共鳴。
隨後,他抓起那把暗金色靈砂,以自身靈力為引,手臂揮灑間,靈砂如同擁有生命般,在地麵上勾勒出一道道縱橫交錯、充滿玄奧韻律的線條,最終構成一個將整個靈泉都籠罩在內的、巨大而複雜的陣法圖案。
圖案成型的刹那,所有線條同時亮起暗金色的光芒,與之前嵌入的晶石靈光交織在一起,形成一個穩固的、流轉不息的能量場域。
最後,他將那幾麵銅鏡分彆放置在陣法的幾個關鍵節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