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石部遺留的地下岩洞,成了這支疲憊隊伍難得的喘息之所。那窪清泉雖小,卻蘊含著一絲未被汙染的水靈之氣,在地脈之心碎片潛移默化的滋養下,水質愈發清冽甘醇,對傷勢恢複頗有裨益。
雷烈和兩名守嶽戰士每日以泉水擦拭傷口,輔以林凡憑借【觀卦境】對草藥氣機的敏銳感知,在附近丘陵尋得的幾種具有微弱活血化瘀、驅散死寂之氣的藥草,傷勢總算穩定下來,不再惡化,並開始緩慢好轉。雷烈那如同悶雷般的鼾聲再次在洞內響起,便是最好的證明。
葉靈均負責警戒與淨化周遭環境,離火之力對於驅散洞內可能潛藏的陰濕穢氣效果顯著。她也在嘗試更精細地操控離火,使其不僅能焚敵,亦能如暖陽般溫和地滋養經脈,加速自身消耗的恢複。
石鳶的身體依舊虛弱,但精神好了許多。她時常坐在那窪泉水邊,對著地脈之心碎片低聲吟唱那首古老的守嶽歌謠。奇異的是,每當她歌唱時,碎片散發的光芒便會更加柔和,與泉水的波動隱隱相合,甚至洞壁那些模糊的古老壁畫,也會泛起極其微弱的、幾乎難以察覺的光暈,仿佛在回應著她的呼喚。她似乎在以一種本能的方式,與這片土地殘存的記憶進行著溝通。
林凡則利用這難得的安寧,全力鞏固和深化他的【易道】修行。
他盤膝坐在洞口內側,既能感知外界變化,又能沐浴在碎片與泉水交織的平和氣場中。他的心神徹底沉入對《易》的感悟中。
【觀卦境】的精髓在於“觀”。他不再滿足於辨識靜態的卦象,開始嘗試觀察“變”的軌跡。他觀察水珠從岩壁滲出、凝聚、滴落的整個過程,體悟其中蘊含的“坎”之流動與“兌”之悅澤的轉化;他感知洞外晝夜交替時,光線與溫度的細微變化,揣摩“離”之明與“坤”之藏的交替;他甚至通過雷烈悠長的呼吸與心跳,感受其體內氣血運行的“震”動與“艮”止。
這一日,當晨曦的微光透過洞口的縫隙,恰好照亮那窪泉水表麵,與碎片光芒交相輝映,形成一道短暫而絢爛的小小彩虹時,林凡心有所感。
他“看”到了那光與水的交織,並非雜亂無章,而是暗合著某種規律——光是“離”,水是“坎”,光入水而現虹,乃是“離”下“坎”上,水火相濟,正是【既濟】卦的雛形!雖然這自然形成的虹轉瞬即逝,卦象亦不完整穩定,但其蘊含的“事已成、亨通”的平衡之意,卻深深印入林凡的心神。
他福至心靈,不再僅僅滿足於“觀”。
他伸出手指,引動體內一絲微不可察的離火之氣與坎水之氣,並非攻擊,而是模仿著方才那虹光形成的韻律,小心翼翼地在身前虛空勾勒。
初時,兩股氣息相互排斥,水火難容,幾次都險些潰散。但林凡憑借【觀卦境】對能量細微變化的極致把握,不斷調整著輸出的強弱、節奏與交彙的角度,如同最精密的工匠。
漸漸地,一縷極其微弱、比之前自然虹光更淡、卻更加穩定的紅藍交織的光暈,在他指尖緩緩浮現、盤旋!雖然隻能維持數息便告消散,但就在其成型的瞬間,林凡清晰地感覺到,周身丈許範圍內的氣息為之一清,一種短暫的、微弱的平衡與祥和感籠罩了這片小區域。
他成功引導了卦象之力,儘管隻是最粗淺的模仿和引導,甚至算不上完整的卦象,但這標誌著,他已不再是單純的觀察者!
他觸碰到了【用卦境】的門檻!
林凡睜開雙眼,眸中閃過一絲疲憊,更多的卻是明悟的欣喜。從【觀卦境】到【用卦境】,並非力量的簡單積累,而是對《易》道理解的一次質變,是從“知”到“行”的關鍵一步。
“恭喜。”葉靈均的聲音在一旁響起,她顯然注意到了林凡剛才那短暫的嘗試和氣息的變化。她身為【馭卦者】,更能理解林凡這一步的跨越意味著什麼。那並非單純的能量強大,而是對力量本質認知的提升。
林凡微微一笑,感受著體內因為方才那番嘗試而略有消耗,卻更加靈動活躍的離火與坎水本源,輕聲道:“隻是初窺門徑,前路尚遠。”
他看向洞外,目光仿佛穿透了岩壁,落在了東北方向。“待雷大哥他們傷勢再好一些,我們必須儘快出發。停留越久,變數越大。而且……”他頓了頓,“我隱約感覺到,葬星原方向,似乎有什麼東西,與我這剛剛萌芽的【用卦】之能,產生了一絲微妙的牽引。”
是福是禍,尚未可知。但實力的每一分提升,都意味著在接下來的冒險中,多了一分把握。
休整仍在繼續,但一股新的、充滿探索欲的力量,已在林凡體內悄然萌發。澤石部這小小的遺洞,見證了他【易道】修行上的一個重要轉折。
喜歡易鏡玄圖請大家收藏:()易鏡玄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