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內眾人見狀,無不驚呼聲:
"太師!"
幾位都監看到童貫臉色慘白、嘴角掛血的模樣,驚魂未定紛紛上前進言。
唐州兵馬都監韓天麟率先上前,沉聲道:
“太師,如今折了三位都監,軍心已亂,那山穀地勢險惡,不可再強行進攻。”
“依末將之見,不如暫且撤兵,再做計較。”
“韓都監此言差矣!”許州兵馬都監李明立刻反駁,語氣激昂,
“我等奉皇命討賊,豈能因一時受挫便狼狽退去?末將願率軍為前鋒,誓死為三位都監報仇!”
“李都監,不可衝動!”鄧州兵馬都監王義上前一步,冷靜地分析道,
“梁山賊寇此次有備而來,且山穀易守難攻。”
“我軍新敗,士氣低落,此時強攻,無異於以卵擊石。當務之急,是保護太師安全撤回,再圖後舉!”
汝州兵馬都監馬萬裡也拱手道:
“王都監說得對!末將等願率軍斷後,就算粉身碎骨,也絕不會讓童太師陷入梁山賊人的手中!”
嵩州兵馬都監周信也附和道:
“我等誓死護駕!”
童貫被親兵攙扶著坐下,他閉著眼,胸口劇烈起伏。
帳內眾將的爭論聲在童貫耳邊嗡嗡作響,童貫卻一個字也聽不進去。
童貫的思緒,早已飄回了那些風光無限的歲月。
童貫想起自己少年時淨身入宮,憑借機靈和膽識,在宮中嶄露頭角。
後來投身軍旅,從一名普通的監軍做起,一路摸爬滾打,直至位極人臣,堪稱勵誌的典範。
想當年,童貫曾率軍深入西北,收複湟、鄯、廓、河等四州之地,拓地千裡,威震西陲。
那時的童貫,何等風光,他自覺並不比什麼“替天行道”、“為民做主”的所謂梁山好漢更得民心!
連一向輕視宦官的朝臣,也不得不對他刮目相看。
童貫想起自己手握重兵,出使遼國時,遼人見他器宇軒昂,竟不知他是宦官,隻當是大宋派來的名將。
童貫想起自己率軍南下,平定各地流民造反之亂,雖也損兵折將,但最終將那轟轟烈烈的起義鎮壓下去,為朝廷立下不世之功。
憑借這些赫赫戰功,他一路升遷,從一個不起眼的小黃門,做到了掌控軍政大權的樞密使,甚至被冊封為王!
喜歡水滸:我王進不打醬油請大家收藏:()水滸:我王進不打醬油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