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大寨議事廳內,火把搖曳,將廳中眾人的身影映得忽明忽暗。
王進剛處置完何濤等人,擦了擦手,正欲坐下,吳用便整了整衣袍,出列拱手道:
“王進哥哥!想當初在黃泥崗,我等對付完那夥精銳騎兵,人困馬乏之際,宋押司率縣衙都頭朱仝、雷橫等人趕到。”
“那宋江深明大義,放了我等生路,如今我等在梁山站穩腳跟,昨夜我寫了一封感謝信,想著下山去拜訪那宋押司,連同朱仝、雷橫二位都頭的謝禮一並送去,不知哥哥意下如何?”
晁蓋也站起身來,滿臉懇切道:“宋押司與那二位都頭於我等有救命之恩,此番確實該當好好答謝。”
“隻是如今生辰綱的事還未徹底平息,鄆城縣等地到處都是官府眼線,若我等大張旗鼓前去,隻怕會給宋押司他們招來麻煩。”
王進微微頷首,沉思片刻後道:
“晁天王所言極是。這鄆城縣眼下還不太平,我等貿然前往,反而會害了他們。隻是這謝禮與書信,總得有人送去才是。”
吳用眼睛一亮,說道:“我倒是有個主意。劉唐兄弟身手敏捷,又熟悉鄆城周邊地形,不如派他帶著感謝信和金條前去。劉唐兄弟機警,定能避開官府耳目,將東西安全送到宋押司手中。”
晁蓋拍了一下大腿:“好!劉唐去最合適不過。隻是劉唐兄弟,此番前去一定要小心謹慎,切不可莽撞行事。見到宋押司後,速速將東西交到他手中,然後即刻返回梁山。”
劉唐上前一步,抱拳大聲道:“王進哥哥放心!俺劉唐雖然粗人一個,但也曉得輕重。這信和金條,俺定會親手交給宋押司,絕不誤事!”
王進拍了拍劉唐的肩膀:“劉唐兄弟,此行多加小心。若有任何風吹草動,立刻舍棄東西回來,性命要緊。”
劉唐應了一聲,接過吳用遞來的書信和沉甸甸的金條,仔細藏好。
第二日一早,他便喬裝成山中獵戶,背著弓箭,懷揣著使命,朝著鄆城縣而去。
到了鄆城縣城,劉唐先在縣衙外尋了個不起眼的角落等候,心想,等散衙之後,見宋江出來就悄悄跟在後麵,在沒人的地方再叫住他,送完書信和金條就回梁山。
然而,日頭西斜,縣衙裡的人都走光了,卻始終不見宋江的身影,正焦急時,最後走出來一個文弱小吏。
此人白白淨淨,身著青色長衫,頭戴儒巾,手持折扇,生得唇紅齒白,一副書生打扮,正是鄆城縣文書房小吏張文遠。
劉唐見那張文遠像是縣衙當差的,趕忙上前拉住他,問道:“小官人,你可是縣衙當差的?”
張文遠抬頭打量了一番劉唐,見他赤發虯髯,身材魁梧,模樣怪異,但態度還算客氣,便拱手還禮道:
“在下鄆城縣文書房小吏張文遠,有禮了!不知壯士喚住在下,所為何事?”
劉唐一聽,心中一喜,急忙問道:“你既然是縣衙的人,那你可認識宋江宋押司?”
張文遠眼神微微一眯,警惕道:“你說的這個宋江宋押司,正是我的同僚,你是何人,因何事尋找宋押司?”
劉唐想起臨行前王進、晁蓋、吳用等人的交代,嘿嘿一笑,編了個說辭:
“我是山中獵戶,那日進城留了盤纏,饑腸轆轆,多虧了宋押司慷慨解囊,今日特來感謝於他!”
張文遠上下打量著劉唐,滿臉狐疑,質問道:“既是如此,那你為何不到宋押司住處找他,卻來縣衙等候?”
劉唐被問得支支吾吾,臉漲得通紅,半晌才憋出一句:“俺......俺初來乍到,不知宋押司住處。那你可知道,宋押司現在何處?”
張文遠眼中閃過一絲陰冷,隨即眼珠子咕嚕一轉,臉上堆起假笑:
“那宋押司近來被一個叫閻婆惜的小娘子迷住了,整日在小樓裡廝混,不肯來點卯了!”
劉唐趕忙追問小樓在哪裡,張文遠故作熱情道:“不遠不遠,就在前麵,我正好同路,我帶你去!”
原來,這張文遠本是閻婆惜來到鄆城縣找的第一個相好。
當初閻婆惜一見張文遠年輕帥氣,便傾心不已。
可後來閻婆惜的老媽子覺得宋江更有聲望和財力,便撮合了閻婆惜和宋江。
為了不讓宋江生疑,閻婆惜隻好和張文遠斷了往來。
這張文遠心中早就懷恨,又礙於宋江的麵子,不敢明目張膽去找閻婆惜。
今日好不容易逮到機會,便想借劉唐之手,給宋江添些麻煩。
喜歡水滸:我王進不打醬油請大家收藏:()水滸:我王進不打醬油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